1、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月)试题净流入人口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净流入人口占比=净流入人口/常住人口100%.图1为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市常住人口和净流入人口占比统计。据此完成13题。1. 2919年,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是A. B. C. D. 2.图中数码代表深圳的是A. B. C. D.3.人口大量净流入使城市A环境人口容量明显下隆 B.老龄人口比重下降C.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D.就业压力得到缓解赊店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该镇始于汉,明、清时期中原、江南效省货物在此集散,商业鼎盛。后因运输枢纽转移,繁荣数百年的商业巨镇逐渐衰落。图2示意赊店古
2、镇位置。据此完成46题。4.明清时期,赊店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冰陆转运便利 B.农业物产丰富 C.人口流动频繁 D.行政中心所在5.游咸丰时期,该镇商镇集中布局在图中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6.明滑时期,来自江南的大批货物在该镇集散,其中最主要的货物可能是A.柑橘: B.海鲜 C.原木 D.茶叶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果冰川足够大,可全天盛行冰川风,还可扩展到离冰川前端更远的地方。虽然冰川风的风向全日不变,但风速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日变化。绒布冰川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全长20多千米。我国登山队员攀登珠峰时发现,绒布冰川表面白天和夜晚都有“冰川风”
3、。在冰川中段,“冰川风”强盛时风速最大可达10m/s,;对攀登珠峰影响很大。图3是绒布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绒布冰川“冰川风”的风向多是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8.研究人员在祁连山多处冰川上表面测得的“冰川风,均不如绒布冰川表面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冰川规模 B.冰川海拔 C.地形坡度 D.植被密度9,考虑“冰川风”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登山队员攀登绒布冰川中段的时间是A.地方时0时前后 B.早晨日出前后 C地方时14时前后 D.傍晚日落前后.上海某中学小明同学观察发现,睛天的早晨,阳光有时从左后方照射到教室的前面的黑板上,有时候又从右后方射入,这些时候总有
4、一部分同学反映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据此完成1011题。10.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室及教学楼可能是图4哪种格局A. B. C. D.11.当阳光从右后方射入时,反映看不清楚黑板上字的那部分同学坐在教室的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后方 B右前方36.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霍尔农场面积约800公顷,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农场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6个功能区,耕地(主要种植麦类和豆科作物)、林地、草地、选择性种植区(灵活安排为休耕、牧草或谷物种植的区城)、道路等建设用地、6m边缘区(网格状分布于农田边缘26m的区域;禁用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茵剂等)。图8示意该农场的位置及英国南部地区年降水
5、量分布状况,图9为该农场土地利用构成统计.(1)判浙该农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说明判断理由。(6分)(2)说明农场主设置选择性种植区的主要目的。(6分)(3)与图中甲地相比,分析该农场种植麦类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4)分析该农场土地利用方式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6 分)37.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显著,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2013年8月,该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图10示意松花江流域范围,表2为流域内7、8月水循环相对量多年平均值(以
6、降水量为100%)。7、8月该流域多年储水变化量接近为0。(1)指出7、8月份松花江流域降水水汽的主要来源。(4分)(2)根据水平衡原理计算表 1中x的值,并说出计算依据。(6分)(3)从水循环角度,说明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洪水的形成原因。(8分)(4)由于降水的变化,甲同学认为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水汽蒸发量较常年偏低,乙间学则认为会偏高。你赞同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说明判断理由。(4 分)43. (10分)地理一选 能3:旅游地理西藏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对中提出:国内将进一步健全与重庆、四川、新疆、青海、云南等省份和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机制:国际上,巩固与欧美、东南亚
7、传统优势客源市场的合作。分析西藏旅游规划中加强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的合理性。44. (10分)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塑料垃圾通常是混合废弃物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外,共余常在最终接收国被露天倾例或焚烧。欧洲、日本和北美是世界上主要的塑料垃圾出口区域、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为主要输入地。分析欧洲、日本和北美大量出口塑料垃圾的原因,并说明东南亚各国应对塑料垃圾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南宁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2019年我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和净流入人口占比统计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
8、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组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等。解析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中可知准流入人口=常住人口净流入人口占比。城市较、常住人口多,净流入人口占比高.所以净流入人口较城市、多,城市虽然净流入人口占比更高,但常住人口远少于城市,根据图中数据估算可以判断出其净流入人口少于城市。因此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选项C正确。筇2题,与其他三座城市相比。深圳市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净迁入人口占比高。选项D正确。筇3题.来到城市务工经商的以年轻人为主.因此可以使城市的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大量净迁入人口不会使城市环境人口容量明显下降;这些一
9、线城市现在已经不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人口的迁入导致城市就业压力增大。选项B正确.“4.A 5.B 6.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赊店古镇的兴衰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组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交道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我国的农业、南方地区等。解析第4题,我国古代的运输方式是南船北马。赊店镇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河流汇合之处.是水陆转运的节点,所以南北方货物在此集散.商业繁荣,聚落兴起。选项A正确.第5题.该镇依托水陆转运兴起.因此商铺多布局在沿河码头附近的乙处方便货物装卸、集散。选项B正确。第6题.该镇距江南远,加之水运运速慢,货物运输耗
10、时较长。因此,在该镇集散的大批江南货物不可能是保鲜期短的柑橘、海鲜。来自江南的货物主要运往北方应该是江南生产面北方缺乏的物产。原木在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多生产,而茶叶则产于江南.北方无法生产.需要大量北运。选项D正确。7.C 8.A 9.B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绒布冰川“冰川风”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组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大气受热过程、我国的地形等。解析第7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绒布冰川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表面白天和夜晚的风都吹向山下方向,所以风向多为偏南风。选项C正确。第8题,绒布冰川全长20多千米.规模大.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得多,冷而重的
11、空气在冰川表面形成沿冰川向下坡方向流动的风,风力强。而祁连山上的冰川规模相对较小,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与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差异较小,”冰川风”风力弱。选项A正确。第9题,冰雪面反射率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较裸地少.使得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差异更大,因此绒布冰川上的“冰川风”在当地时间正午至午夜强盛,午夜后至正午前较弱。再结合登山运动的实际。应选择白昼时间登山较为安全,排除A、D选项。选项B正确。10,C 11.A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上海某中学小明同学对早晨教室内阳光入射的观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本题组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解
12、析第10题,上海位于较低纬度.全年日出都在偏东方向,夏半年偏东北.冬半年偏东南。小明同学观察到阳光有时从左后方照射到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有时候又从右后方射入,说明教室呈东西向,同学们面向西而坐。选项C正确。第11题,当阳光从在后方射入时,由于入射的角度小。正常情况下.阳光只能照到黑板的右侧小块区域,因为黑板的反射作用.会导致坐在教室左前方的同学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选项A正确。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36. (24分)(1)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2分)理由:农场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2分)两部门用地都占有较高比例。(2 分)(2)通过交势种植牧难、谷物或休耕.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3分)
13、灵活调节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3 分)(3)与甲地比较,农场位于岛屿东侧的西风背风地带,受湿润西风影响较小;(2分)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2分)夏季热量较充足。(利于麦类作物生长和成熟)。(2 分)(4)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牧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2分)林、草用地比例高,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2分)设置6m边缘区,禁用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菌剂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2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英国南部一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本题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
14、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解析(1)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时鲜业、种植园农业等。不同的区位条件下一般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相同的区位条件下也不一定形成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土地利用结构是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真实反映,是农业地域类型判定的根本依据。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土地利用是以水田占绝对优势,商品谷物农业的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混合农业则以耕地和牧草地并重等。该农场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且土地利用中两部门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2)在同一块上交替种植谷物.牧草或休耕,部分谷物和粘秆、牧草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牛羊的粪肥可以作
15、为农田的肥料,休耕可以避免土地过度利用。这些措施利于地力恢复,充分保持和提高农田的肥力。同时,方便根据市场预测,灵活调节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降低经营风险.保证收入的稳定性。(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风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和沿岸坡流的影响,气候湿润。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与降水较多的甲地相比。该农场位于岛屿东侧,西风背风地带.因此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夏季热量也较丰富,利于麦类作物生长和成熟。(4)土地利用通过改变地表覆被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如:生境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扩展和道路建设将会引起生境
16、丧失或破碎化,其结果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土地利用变化诱发的环境污染也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从图文材料可知,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牧结合,能够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农场的林、草用地比例高,能够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农场设置6m边缘区,禁用杀虫剂、灭鼠削和杀茵剂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37.(1)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2分)当地蒸发(腾)到大气中的水汽。(2分)(2)根据水平衡原理,流域水量输入减去水量输出等于储水变化量.(2分)由于储水变化量接近0,所以水量输入(86%)等乎水量输出(X+44.3%).(2分)X=86%-44.3%=41.7%。(2分)(3)(2013年8月)夏
17、季风强盛.(2分)来自外部的水汽输入量增加.(2分)流域内降水量大增(2分)雨水在地表汇来,河湖水位猛涨.形成洪水。(2 分)(4)甲同学:与常年相比,(2013年8月)降水增多.地面附近温度偏低.潜在蒸发量偏弱。(4分)乙同学:与常年相比,(2013年8月)降水增多,地表水、地下水等含量高,实际蒸发量偏大。(4分)(或:降水增多.供水期水面宽阔,有利于蒸发.)命题意图本题以松花江流域的水循环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我国的天气和气候等。解析(1)松花江流域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大量水汽,是形成流域内
18、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当地蒸发(腾)到大气中的水汽也有一部分转化成降水。(2)根据水平街原理.结合该流班7、8月储水变化量接近于0,可以把流域看作一个整休,整个流域的水量输入等于水量输出。流域的水量输入是外部水汽输入86%,水量输出则由水汽榆出44.3%和径流输出X构成,所以X= 86% -4.3%=4.7%。(3)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2013年8月,该流域受强盛的夏季风影响,来自外部(海洋)的水汽输入量增加,流域内降水量大增,雨水在地表汇集,河湖水位猛涨,形成洪水。(4)降水增多,地面附近温度偏低,会导致潜在蒸发量
19、偏弱。但降水增多,地表水、地下水等含量高,会导致实际蒸发量偏大。本题只需要考生从一个方面做出合理解释即可。. (二)选考题43, (10分) .四藏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2分但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游览价值高;(2分)与重庆、四川、新疆、青海、云南管省份及东南亚邻近,便于开展旅游合作.方便游客到达;(3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欧美等区域是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利于吸引投资和游客。(3 分)命题意图本题以西藏“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加强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为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我国的
20、人口和民族我国的旅游资源等。解析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1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是西藏人口稀少,2018年末常住人口仅343. 82万人;经济欠发达。本区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因此,与邻近的重庆、四川、新疆、青海、云南等省份及东南亚开展旅游合作。吸引邻区游客到达,拓展旅游市场,与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欧美等区域加强旅游合作,利
21、于吸引投资和游客。44. (10分)原因;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垃圾处理费用;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每点2分,答其中2点可得4分)措施;严格环境准入.开展国际合作.打击走私等.减少乃至杜绝塑料坟圾入境,加强国内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加大技术投入,发展国内替代;开展损失索赔、生态修复等。(每点2分,答其中3点可得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塑料垃圾的国际转移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环境污染与防治、世界地区发展差异、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等。解析欧洲、北美、日本等区域的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高,废弃物产生量大,但国内环保成本高,输出难降解的塑料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垃圾处理费用,还能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为利用资源、发展经济而进口塑料垃圾.但由于垃圾中有害物质多,再加上处理不当,带来了严重环境问题。因此,这些国家要严格环境准入,开展国际合作,打击走私等,减少乃至杜绝塑料垃圾入境。同时,采取加强国内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发展国内替代,开展损失索赔、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治理塑料垃圾进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