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教版初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练习题及答案一、自主实践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竺可桢(zh zhn)翩然(pin)孕育(yn) B.销声匿迹(xio n)农谚(yn)延迟(yn) C.簌簌(s)风雪载途(zi)衰草连天(shui) D.经度(jng)差别(ch)海棠(tng) 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翩然(的样子)销声匿迹(隐藏) 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风雪载途(装载) C.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草木荣枯(茂盛) D.悬殊(差异)周而复始(转一圈)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草长鹰飞 衰草连天 农谚 灵敏 B.北雁南飞 冰雪融化 显著 物侯 C
2、.鸟语花香 籁籁下落 山脚 丘陵 D.割麦插禾 草木萌发 内陆 孕育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5.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
3、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二、能力提高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
4、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 2.文中第句中的这个道理是指_。 3.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个例子说明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4.选文在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正常情况(第句)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却细细道来,且举例加以说明,这是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攻略 我们都生活在大自
5、然中,大自然在提供给人以必要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A 2.B 点拨:载,充满。 3.D 点拨:A项 鹰B项 侯C项 籁簌。A项属同音字误用,BC两项属形似字误用。 4.(1)B (2)B 5.点拨:按一年四季中物候现象出现的顺序排序。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按时间排序的一个典范,应认真研读。 6.(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点拨: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 (2)打比方点拨: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点拨:20天、10天都是列数字。 能力提高 1.先总后分,由一股到特殊。 2.山腰处于逆温层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3.略 4.不是。因为正常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且有切身体验,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大家比较陌生,为了让读者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所以细细道来。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提供的鲁教版初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大家感觉是不是很有用呢?更多资料尽在查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