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00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归纳为五个层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为这五个层级是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需求,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基本需求理论”。后来,马斯洛重新修订了自己的理论,在第四需求层次之后,又加入了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但仍将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最高层次需求。这样这一理论就被完善为“七层次需求理论”。并进一步指出,前四层次为基础需求层次,后三层次为成长需求层次,人的动机和

2、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从功能上说,文学不能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层面的问题,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并不能满足作家生理、安全、归属与爱,以及被尊重的需求。或许有很多作家依靠文学消解精神上的孤独感和漂泊感,并得到社会的尊敬,但这只应该是作家创作获得的客观效果,而不应该是主观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应当产生于第五和第六需求层次,即人的需求达到认知和审美层次,只有此时的创作动机才是文学意义上的,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正是作家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抵达的个人目标。低层级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正是写作者低层次的基础需求;高层级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恰是作者高层次的

3、成长需求。作家如果只追求生理、心理层面上的需求,则只能创作出低层级的生活直观型和生活体验型作品;那些能够自觉关注个体命运,体察人性善恶,或者通达感性与理性界限,善于用哲学思维观照世界,审视生命、时空和宇宙万物关系,将认知和审美当作自己的文学追求,并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的作家,就能够创作出体现人生与人性体验特质的作品。通俗文学和“纯文学”固然在文学本质上没有截然不同的差异,但二者的社会功能显然不同。网络文学一类的通俗文学创作,突出娱乐性、趣味性以博得大众的喜爱。但传统型的“纯文学”写作要追求文学性,作家应当关注人的高层次需求,注重文学的审美和教化功能,着眼于人的灵魂净化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那种过多

4、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忽视社会属性,缺乏责任担当,降低理想追求,通过植入较多的感官刺激等庸俗低下的情节和话语来取悦读者的行为,既影响到作家本人创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害于文学的道德坚守。无论是网络作家还是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家,个人视野和文学视野都应当定位在马斯洛所说的成长需求上,而不应该只满足于获得基础需求。无论网络文学还是“纯文学”,都应传达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立场,呈现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传播当下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选自2014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马斯洛理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需求层次分为基础需求层次和成长需求层次,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

5、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B“七层次需求理论”与“基本需求理论”相比,因为加入了认知和审美需求而更加完善,自我实现的需求仍是最高层次需要。C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文学不能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层面的问题,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并不能满足作家生理、安全、归属与爱,以及被尊重的需求。D作者的层次低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层次就低,高层次的文学作品是由高层次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应把认知和审美当作创作的动机。解析:C项,是作者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得出的结论,而非“马斯洛的理论认为”。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应当产生于人的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作家的“

6、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抵达的个人目标。B作家只要自觉关注个体命运,体察人性善恶,用哲学思维观照世界,审视万物关系,将认知和审美当作文学追求,就能写出高品质的作品。C作家应当关注人的高层次需求,重视文学的审美和教化功能,着眼于净化人的灵魂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准,重视人的社会属性,注重担当责任。D网络作家的个人视野和文学视野应定位于马斯洛所说的成长需求,不应该只满足于获得基础需求,应当传达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立场。解析:B项,说法不够全面,也过于绝对。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归纳为五个层级,后来又修改为七个层次,使之更具体、完善,体现

7、了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B虽然文学不能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层面的问题,但作家应该依靠文学来消解自己精神上的孤独感和漂泊感,并以此得到社会的尊敬。C一个作家如果只追求生理、心理层面上的低层次的基础需求,那么就只能写出低层级的生活直观型和生活体验型的作品。D网络文学一类的通俗文学和“纯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截然不同的差异,但前者创作追求的是娱乐性,后者应追求文学性。解析:B项,观点是文中否定的观点,文中说“或许有很多作家依靠文学消解精神上的孤独感和漂泊感,并得到社会的尊敬,但这只应该是作家创作获得的客观效果,而不应该是主观追求”。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

9、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10、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寻命/之为国计使/垂为辅相/D

11、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解析:正确标点: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答案:B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解析:“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谿所推崇。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解析:D项,“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

13、用。”(5分)译文:_(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分)译文:_答案:(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参考译文: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李琪十三岁时,所作词赋诗颂,被王铎大加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里派人带着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李琪,他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

14、范增却没能任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会在文坛称雄。”昭宗时,李谿父子凭借文学才华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后很惊异,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年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是后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后来考中了进士。天复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县尉的职位,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担任谏官宪职,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他必定会上奏章评论,文辞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梁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

15、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写的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宠爱优待超出同辈。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天下。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庭很和睦。贞明、龙德年间,当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戒惕谨慎深沉缜密,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省回答皇帝的问话,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发,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李琪被赵岩等人所救,被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各地发大水。国家财富不够充足,

16、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所呈奏章有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等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李琪当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了殿直马延。李琪虽然曾经上奏章弹劾过他,但言辞意旨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奏章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李琪更受掌权的重臣的猜忌,凡是李琪上奏章说的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阻止。长兴年间,李琪死于福善里家中,时年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11分)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贯之:诗人的朋友。悰(cng):快乐。8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言之成理即可)9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

18、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6分)答:_答案:(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更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红林翠竹之中,本来适宜会集朋友,把酒赋诗,但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秋色入林红黯淡”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言之成理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

19、房宫赋:“呜呼!_,非秦也;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开,_”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用“_,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无风时月光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答案:(1)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云归而岩穴暝浮光跃金三、实用类文体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放逐于世界边缘的局外人谷立立1960年,年仅47岁的加缪

20、因为车祸意外殒命。苏珊桑塔格曾在反对阐释一书中将加缪归为“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纵观加缪一生,“受难者”的形象总与他息息相关:生于北非贫民窟,不足一岁失去父亲,少年时因罹患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几乎失学。生活似乎从一开始就为他画上了休止符,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疾病作为加缪的“绝望和挑战”,“一半是宿敌,一半是催化剂”。在他,这不是隐喻,而是真实的存在。他时刻感知到生命的短促易逝,更时时陷入孤独,却从未妥协。从此,与荒诞的抗争,成为加缪小说和戏剧书写的唯一命题,更是贯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学。加缪的荒诞哲学,虽无完整的理论体系,却绝非凌空蹈虚,皆源于其对生存的高度认知与敏锐感悟。我们读局外人,

21、总是惊异于叙述的冷静克制、主人公默尔索对待世事的无动于衷,于是想当然地将加缪与“冷漠”“厌世”等负面形容画上等号。真实的加缪并非如此。生活于他,虽极为“悲伤”,但仍有“热情”。他认为,诞生到一个荒诞世界上来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与自己的自由。如果说局外人是其荒诞哲学的首度展示,那么西西弗的神话则可以看作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希腊神话中背负着沉重诅咒、永远推着石头上山的悲剧人物,何以在加缪笔下摇身一变成了主动抗争的英雄?这是一种暗示,隐隐对应着作家积极的人生观生活虽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福,但正如小说鼠疫里所写,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之下的小城奥兰,只要一息

22、热情尚存,绝望就不致吞噬人心。加缪的文字虽是隐忍的,他的态度却是显而易见的。漠不关心、冷漠超然,或者悲观厌世,从来与他无缘。终其一生,他秉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训诫,“热爱生活本身更甚于热爱它的意义”,满含着热情介入这生活,以期摆脱局外人的身份。他以手中之笔针砭时政,挑战荒诞,新闻、文论、时评、小说、戏剧,无所不写,只为了唤醒世间囿于生存之累的芸芸众生。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称他“不断地确认人类处境之荒诞,然而其背后却非荒芜的否定主义”,也正是对此种“介入”的肯定。 在短暂的一生中,加缪始终是一个游离于边缘的局外人。加缪精神上有“囹圄”之感,这和其早期经历不无相关,但更直接的伤害,自然非后期政治上的

23、纷争与最终被排斥的际遇莫属。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态度上意见相左,加缪与萨特彻底决裂,其后他逐渐成为左派文人攻击的标靶,被以萨特为掌门人的巴黎人文学界斥为异类,从此,生活在局外人一般的被放逐状态之中。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这“局外人”的身份更是越演越烈,终至无法收拾。一直以来,加缪始终以阿尔及利亚公民自居。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都在牵动其敏感内心。作为书写的原乡,阿尔及利亚更时时出现于其小说及戏剧创作之中。从早期的局外人鼠疫卡利古拉,再到遗作第一个人,自杀、冷漠、罪咎、绝对的恐怖,虽构成加缪书写的主题,其下却潜藏着何其相似的关键词,比如阳光、大海、沙滩。作为“乌脚”(当地话,意

24、指白人移民)后裔的他,身份极为尴尬,“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帕慕克语)。他一直试图在战争与和平的罅隙间寻得某种微妙的平衡他不愿自己的“妈妈”遭受横祸,亦不愿记忆里“无法割舍”的美好尽数毁于硝烟。因此,加缪本着“不做受害者,也不当刽子手”的原则,希冀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在彼时日渐高涨的民族独立风潮之下,这和平主张更近乎于美好的想象,是一厢情愿的空谈,双方均无法认同。然而,世事的吊诡也正在于此,追求和平的人反倒成了阻挠和平的帮凶。彼时,加缪腹背受敌,就连昔日的战友也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现实的屡屡受挫,无疑将他推入孤绝的深渊。从此,他避居乡间,不问政事,只在日记中涂抹彷徨与失落,或在

25、戏剧中寻找往日的荣光,渐渐归于“最终的沉默”。这种无为,既非“江郎才尽”的无奈之举,亦非明哲保身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人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旷日持久的对抗”,源于理想主义者对自我信念的坚持,是加缪一生对抗错误、矛盾和踯躅的具体例证。 (有删改)注:阿尔及利亚战争:50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不断袭击法国殖民地当局和普通的法国人,法国方面派出军队镇压。昔日的战友:指萨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加缪生于北非贫民窟,不足一岁失去父亲,少年罹患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影响他一生,常常让加缪陷入绝望,1960年年仅47岁的加缪因为车祸意外死亡。B局外人这篇小说的主

26、人公默尔索对待世事无动于衷,小说的叙述冷静克制。但并不能因此就将加缪与“冷漠”“厌世”等负面形容画上等号。C鼠疫是加缪的早期作品,描写了瘟疫笼罩之下的小城奥兰一片荒芜的世界,隐忍的文字鲜明地表达了“生活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福”的主旨。D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他对这片土地抱有深厚的情感,但是他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这让他选择了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阿尔及利亚战争。E加缪后来避居乡间,不问政事,渐渐归于“最终的沉默”,表面上是无为,实际上体现了他对所处的环境的对抗和对自我信念的坚持。解析:A项,“肺结核影响他一生”于文无据,“常常让加缪陷入绝望”与原文矛盾;C项,“生活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

27、福”并不是鼠疫的全部主旨,“只要一息热情尚存,绝望就不致吞噬人心”是鼠疫的主旨;D项,“他选择了以局外人的身份”错误。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2)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称加缪“不断地确认人类处境之荒诞,然而其背后却非荒芜的否定主义”,请简要分析其含意。(6分)答:_解析:理解句子含意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荒诞”,加缪认为世界就是荒诞的,在他的作品中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如“非荒芜的否定主义”,意思就是虽然加缪的人生很“悲伤”,但他对人生仍有热情,“他以手中之笔芸芸众生”“与荒诞的抗争人生哲学”。综合以上几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他的局外人等作

28、品,都体现了他的这一哲学。生活中的加缪有着积极的人生观,他满含热情介入生活,以手中之笔唤醒众生。与荒诞的抗争,是加缪创作的唯一命题,更是贯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学。(3)简要概括加缪与萨特在政治观点上的不同之处。(6分)答:_解析:注意题干中“与萨特”和“政治观点”这两个关键词。答题区间为第五段和第七段。“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态度上意见相左,加缪与萨特彻底决裂”,由这句话可知二人在对待斯大林主义上政治观点是不同的;根据“希冀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及“就连昔日的战友也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可知,二人在对待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上的态度是不同的。答案:对待斯大林主义的态度上意见相

29、反,萨特支持,加缪反对。萨特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加缪希望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决争端。(4)作者为什么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加缪始终是一个游离于边缘的局外人”?(8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游离于边缘的局外人”的含意,尤其是注意其表层和深层含意。根据原文中的“在短暂的一生中,加缪始终是这和其早期经历不无相关,但更直接的伤害,自然非后期政治上的纷争与最终被排斥的际遇莫属”,可以确定答案方向,即一是生活经历,二是政治遭遇。答题区间主要为第二段和最后三段,结合“游离于边缘的局外人”进行筛选并整合即可。答案:加缪生于北非贫民窟,不足一岁失去父亲,少年时因肺结核几乎失学

30、。由于政见相左,加缪与萨特彻底决裂,被巴黎人文学界斥为异类。加缪始终以阿尔及利亚公民自居,但他又是白人移民后裔,“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法国殖民者和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方均对加缪的和平主张无法认同,加缪腹背受敌。加缪避居乡间,不问政事,沉默无为。(答出任意四点即可)第卷(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_一般,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_。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_,

31、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A电光石火处心积虑独树一帜B拨云见日高瞻远瞩标新立异C电光石火处心积虑标新立异D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独树一帜解析:拨云见日:意为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电光石火: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故第一空应当用“拨云见日”。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且多含贬义。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结合语境来看,第二空应选填“高瞻远瞩”。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结合语境来看,第三空应选填“标新

32、立异”。答案:B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去年年底,我省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计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占全省94个工业园区的12.5%和11.4%。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C2014年,涉及到“反腐”的媒体报道2 892 962篇,涉及到“中央纪委”的媒体报道949 733篇。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相较于2013年,媒体报道和舆论热度再度大幅上升。D虽然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调整新增了免税品种类,放宽了部分免税品的购物数量限制,但岛外旅客每年限购2次和每

33、次8000元的购物限额保持稳定。解析:A项缺修饰语,应为“分别占全省94个工业园区的12.5%和11.4%”;B项句式杂糅,“有着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杂糅;C项重复,“涉及到”应为“涉及”。答案:D1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样,_。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

34、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解析:注意说话的顺序,一般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国民的尊严到国家的尊严,再到国家受到尊重与敬重。答案:A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材料: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辛,平,无毒。主治肾虚腰痛,风冷伤肾,腰背虚痛,病后虚汗及自流汗”翻阅历代医药典籍,_。然而

35、19481951年俄罗斯学者利用杜仲提取液作了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功能,对高血压患者降血压作用显著,而对低血压患者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1955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首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研究者正式公布了杜仲调节血压的研究成果。当今世界,高血压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这一研究的发表,_。在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每年还在以一千万的人数继续增加。我国目前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这一数据可谓触目惊心。因此,_。答案:均未见杜仲有调节血压功能的记载无疑是一声让人欣喜若狂的惊雷对杜仲调节血压作用的系统研究已经刻不容缓1

36、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日前,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1)受访对象及最关注的法律:受访对象青年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学生最关注的法律婚姻家庭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 (2)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法律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婚姻家庭方面宪法80.87%63.82%61.43%35.72%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情况,请写出调查结论(不超过50字且不得出现数字)。结论:_解析:这是一道图表转换题。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图表的调查对象,“针对上海青年的法制观念状况”进行的调查。所以答案的主体对象应为“上海

37、青年”。然后观察两个图表,图表一显示上海青年各个群体对法律的关注点不同,图表二有四个数据,其中第一个数据比例最大,所以,图表二侧重于体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与自己的关系最密切。最后综合两个图表反映的内容组织语言即可。答案:上海青年更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绝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或:不同的上海青年群体对法律的关注侧重不同,绝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们静下来就会发现,身边的“噪音”实在太多了:表扬的噪音,批评的噪音,谩骂的噪音,嘲笑的噪音,后悔的噪音,得意的噪音,

38、嫉妒的噪音,恼怒的噪音我们还会发现,“沉默”也实在不少:对美好沉默,对丑恶沉默,对真理沉默,对谬论沉默,对善良沉默,对凶残沉默在面对噪音与沉默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生活中有些东西实在紧缺甚至稀有了。读过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请自定角度,自选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指津】当今社会的确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一面是浮躁喧嚣,一面是沉默无声。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和反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以说是价值判断的偏颇,可以说是道德的失落,可以说是仁爱的缺乏,可以说是自我的膨胀,可以说是对生活的不真诚,可以说是内心的不宁静或麻木总的来讲是由于“生活中有些东西实在紧缺甚至稀有”。最值得琢磨和推敲的是生活中“紧缺甚至稀有”的“有些东西”,这“东西”定位在什么,也就决定了文章的立意指向及其高下深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