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87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试题(pdf).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强基联考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l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试卷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宪成15题。在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传统看法认为,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两者泾渭分明,并无任何共同之处。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看法有失偏颇。科学与艺术,两者虽有明显差异,但也有诸多共同之处。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正如著名

2、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音乐和物理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目的联系着,即对表达未知的企求。”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百花园中两朵鲜艳的奇葩,是同一文化母体孕育出来的一对同胞兄妹。然而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所指出的:“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首先,表现在科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探索目的和探索动机。爱因斯坦曾经在 探索的动机一文中分析过科学与艺术活动的动机。他认为,把人们引向科学与艺术的动机可分为两种,即“消极的动机”和“积极的动机”。所谓消极的动机,指的是那种“要逃避日常生活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

3、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秷桔”。即把科学与艺术作为摆脱现实生活的“避难所”的做法。所谓积极的动机,就是“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们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即利用科学与艺术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因此,无论就积极的动机而言,还是就消极的动机而言,科学与艺术的探索目的和动机都是相同的。其次,科学与艺术的内在同一性还表现在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在思维方式上的互补性。传统的观念认为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有着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活动运用抽象的逻辑思

4、维,而艺术活动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科学活动所运用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带有理性的特点,而艺术活动所运用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则带有综合的特点。这种传统的看法并非毫无道理,然而实在有失全面。因为无论是科学活动,还是艺术活动,都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都不可能仅仅运用一种纯而又纯的、单一的思维方式。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在运用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必须运用非逻辑思维,即具体的形象思维,包括直觉、想象等思维形式。例如,想象这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帮助人们去发明和创造。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贝弗里奇则进一步指出:“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科学家只有运

5、用想象这种思维形式,才能把概念转变成形象,才能构思出感官无法达到的种种假说和模型;才能做出种种惊人的发明和创造。同样,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虽然通常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然而,也必须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作补充。如果绘画只是“形似“,那只能达到表面现象的真实,是肤浅的认识。正如苏东坡在书郗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所写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只有达到“神似“,才能达到深刻的、本质的真实。而要达到神似,就必须洞察和把握竹子的深层本质。画竹如此,其他艺术创造又何尝不是如此!艺术家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都必须借助于抽象的逻辑思维,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洞察生活的深层本质,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所创造的艺

6、术典型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典型。最后,科学与艺术的内在同一性表现在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在 本质上的一致性。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艺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科学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艺木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然而,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是人所认识、改造的自然,因而是“人化的自然”;而人则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化的人”。因此,科学是人的自然的展示,艺术则是自然的人的探索。离开了人和自然,既没有科学,也没有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这种内在同一性,正促使科学与艺术在经历近四个世纪的分离之后,重新走向结合之路。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艺术(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

7、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而“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传统说法将两者关系做了明显区分。B.科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探索目的和探索动机,积极或消极的动机都是利用科学与艺术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C.科学家为了做出惊人的发明和创造,常常运用形象思维把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形象,构思出感官无法达到的假说和模型。D正因为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的研究对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所以科学展示的是人化的自然,艺术探索的是自然化的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与艺术,是同一文化母体孕育出来的一对同胞兄妹”,艺术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应当步调 一致

8、,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是当代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B.“音乐和物理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目的联系着,即对表达未知的乞求。”推而广之,艺术和科学都以人类的创造性为基础,共同寻求真理的普遍性。C.艺术家只要借助抽象的逻辑思维,看透生活本质,把握时代的脉博,就能创造出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D 科学与艺术有近四个世纪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千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千科学。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注意到地图上巴西突出部分与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部分相吻合,直觉怀疑

9、两岸是否原本相连,考察后提出著名的“大陆漂移说”。B.德国科学家凯库勒梦见苯原子排列成一个圆圈旋转跳舞,受此启发想到用六角形环状结构来表示苯分子式,由此奠定芳香化学的基础。c 人工取火是人类的第一项伟大发明,由此引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D.清代画家郑板桥描述“竹 的创作过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遂有画意。然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4作者是怎样论证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在思维方式上的互补性的?请根据文本分析。(4分)5.“曹雪芹

10、依托自己早年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创作红楼梦,希望通过封建大家族的盛衰真实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请结合全文,运用材料的观点分析曹雪芹的艺术创造活动。(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晓风杨柳唐攷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纸糊窗的破洞里吹进一阵初秋的凉风。渊明的脑子昏昏沉沉地,他从枕边书笸摸出一本书,是慧远和尚送给他的那本经论,原是他最心爱的,自从慧远死后,他虽看过几次,却终于看不下去。灯盏盘里已没了菜油。

11、他合上书,闭眼默想。这本书是慧远亲自抄来送他的,抄得非常整齐,洁净,和慧远的为人一样,可是现在,这个善良高洁、一世清修的和尚早已从尘世超脱,涅栠了,只有那些争名夺利的东西不会死,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一本相书,批评别人的眉生得低、鼻太尖、嘴太小之类的。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

12、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 一转,谁知“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渊明叹着气,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低头沉思。猛的他脑中划过一个念头:“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廊屋里走出 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幽郁的表情,他垂着手,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能有什么吩咐呢?渊明挖空肚皮想了一回,“早稻每亩能收多少,计算了没有?”还有十几萝潮谷没有扬晒,依眼前估计,大约有三袋零。”渊明不作声,阿舒接着说:“去年半粒都没哩,年成的确还不错!”饥饿的回忆带来感伤的情调,在阿舒的声音里跳动,他忘不了一年来艰苦的挣扎,“乐天安

13、贫 的庭训,再也不能弥补他心上的练隙被穷困灰暗的生活所垃蚀的练隙。“京城里可有什么消息来?渊明的面上齐满忧虑。“没有,爹爹。”赵老连殷勤地招待着。席地围坐着连主人的五个。渊明对面那个酒糟鼻子,堆着笑招呼渊明来尝是不是好酒,渊明咂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酒糟鼻子得意地笑起来,一面望着斜对面的教书先生,正想说话,不料教书先生先开了口,他朝渊明说:“昔闻先生贵体欠安,今日得见芝颜,想必已经霍然了。”“是!是!”渊明恭敬地回答。酒槽鼻子正要拉夫第二只河虾,连说:“呃?我倒忘了,陶先生还生病的哩!我老早想来望望你,可是终没空。”说着向着左肩下的一个:“桂生哥!我是对你说过哦?“那个微微笑了笑。”

14、是!是!”渊明很恭敬地回答着。“请呀!请呀!”主人指着菜肴说。大家边吃边闲谈。桂生说到今年又要加棵税,酒槽鼻子嘶着声音喝道:“真他妈!都是这些官府们玩的鬼把戏,那里能加到皇上库里去?官!做官的都爱钱。”“这话说的对!譬如陶先生就不肯做官。”老连的口气像是分解,像是赞叹。教书先生摇着头,说道:“贤者避世,这叫贤者避世。避世者,避开了世事也。”渊明没有理会这些。他朝桂生追问:“有没有关于相国宋王的消息?”“没有。”教书先生晓得不少伟大人物的事迹,且非伟大不谈,这时他找到机会,赶忙说,“宋王真是一个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真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渊明的心已

15、经不像早上那样感到沉重,忧虑了,自然不是因为如鱼得水的缘故。他觉得倘使京城只传来加税的消息,没有提起别的,那么,夜来听到的消息,大概并不是事实。1也满满地喝了一杯。初秋的太阳异常明亮,畅爽,微风带来田野的气息,小麦,桂子,野草,尽量发出清幽的香气。远远望去,通过一带疏疏落落的桑林,南山悠然地现了出来。渊明感到轻松舒适,不 但眼前的教书先生和酒槽鼻子很有趣,便是那个黑而且矮的家伙也不坏。“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跑进来喘息着说。“什么?”大家合口问。“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他说着回过头

16、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未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使人看不出 一点活气来。“唉!”渊明长叹一声。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吱!吱!吱!”床底下老鼠在打架。“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了,但现在就得叫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

17、是于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错的。”“吱!吱吱!吱吱!”“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 我们得学老朗。”这回是阿雍的意见。“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栠了。”“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阿宣吃了一惊。“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但是,“阿舒啜噙着,“

18、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灯光更加暗下去,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地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渊明接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气。他悲愤,愧诲。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撩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恙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 一阵内疚。他定神在案头坐下,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柯,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

19、明。”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阵阵晓风。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有删改)A.“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想“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暗示着陶渊明对刘裕野心的猜测与不满。B.“庭训”指父亲的教诲,泛指家庭教育。阿舒在父亲教育下温良恭顺,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他既难以安贫,又在“庭训“下变得柔弱而不敢抗争。C.陶渊明与儿子们的对话,表现了陶渊明对他们身处乱世缺乏血气的自责和同情,使结尾儿子们被抓像恙羊 一样不敢反抗的想象合乎情理。D.画波浪线句,二儿子阿宣说的话,只是他的托辞,从前文他惹父亲生气的话,就可看出他并没有为救国干一番实事的志向

20、。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爱饮酒,参与邻里聚会,关心庄稼年成,写诗作赋,这正是我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安时处顺、乐天安命的陶渊明形象。B.慧远和尚是追名逐利的尘世中德行高洁的代表,但他留给陶渊明的经书却让渊明最终看不下去,这意味着现实无法回避,带着宗教色彩的清修、超脱无法救人脱离苦海。C.陶渊明不愿接受刘裕篡权、国家改制的现实,画横线句的外貌描写即表现了他为国途世运忧虑而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内心痛楚的样子。D.陶渊明对刘裕的回忆以及教书先生在席间对宋王的赞美,从侧面表现了刘裕的能说会道、善千钻营,热衷权力且野心勃勃、精明强

21、干。8.请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陶渊明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4分)9.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以及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展示,反映和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本文作者运用“以文见史”的同时并不拘泥于历史的客观真实。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家是如何“以文见史”传达主旨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_,14题。材料一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韬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雒不同天,亦

22、国家劝人之教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倘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铀,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

23、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陈子昂复仇议状,有删改)材料二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邹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韬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刑之大本,亦 以防乱也。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诚其诚伪,考正

24、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槛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韬之诛,不慫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栽奉法之吏,是悖鳌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 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

25、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兑。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 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赎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下臣议附于典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柳宗元驳复仇议,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26、l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调人掌司区万人压之仇巨凡杀人压而义者匡令巨勿仇巨仇之压则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尉,唐代县级政府机构中的重要官员,负责 一县的军事、治安等工作,为县令的属官。B.原始,推求事情的开始,原,与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用法相同。C.介然,指心有所不安,耿耿于怀的样子;自克,与“克终者盖寡 的“克”,意思不一样。D.谢,文中的意思是“认错、道歉”,与“旦日不可不圣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昂认为诛杀徐元庆也是 为了成全其舍生取义、杀

27、身成仁的高尚节操,诛而后旌是有效之法。B.陈子昂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体现了孝道与大义,但若赦免他,众人都可能学样去刺杀朝廷命官。C.柳宗元认为旌与诛不应该同时施加到 一个人身上,陈子昂的提议更不可以成为国家法典。D.柳宗元引用周礼和公羊传中关于违法受诛不可复仇的规定,进一步说明礼与法的统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 于德也。(2)请下臣议,附于典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14.请简要归纳柳宗元不同意陈子昂对徐元庆杀人处理方式所提建议的主要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词作,完

28、成15,._,16小题。酒泉子买得杏花司空图(唐)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拆。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凤,且从容。【注】O这首酒泉子词作于公元881年(唐僖宗广明二年)春。上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奔蜀。司空图扈驾不及,只好避居故乡河中(今陕西永济)。诉:绽开,词中指花蕾绽放。药阑:篱笆、花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词的 一 二两句叙述栽种杏花的经过,三四句描述杏花开放的景象。B 上阅四句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作者对杏花的态度,但爱杏之心已不言而喻。C.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D.

29、词人面对杏花虽有惜时之感,但总体上从容淡定,心情愉悦。16.司空图在 其二十四诗品含蓄中提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的理念,即要求文学作 品要做到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请联系整首词,谈谈你对这一创作理念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 屈原列传 中以诗经当中两种不同体例诗歌的 风 格特点,即,”来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兼而有之。(2)今夏八月,第19届亚运会举办地杭州,钱江潮格外汹涌、广袤,似向全世界展示杭州的繁盛。这江潮让人想起了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中说的:,。”(3)古人写声,常不直言其妙,而是间

30、接、侧面地加以表现,请说出以衬托或烘托手法表现声音之妙的两句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_,19题。作为数智化建设各类应用场景探索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人工智能在推动高质量阅读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既令人期待又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众所周知,面对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爆炸,面对扩增迅猛、体量庞大的知识信息海洋,传统阅读方式在摄取知识、梳理信息、消化内容方面,已经不是“时不我待“能够形容,而常常是一种 A。在阅读体量上,个体阅读速度面对现代化社会的整体知识生长速度,确乎是难以企及和无法匹配的;在阅读选择上,大量信息不对等,特别是

31、新增知识领域不断扩容而造成的阅读选择遗泥,往往连个体自身都茫然无知。以上问题的种种典型表现,尤其集中于科研人员的文献查阅和检索工作。也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一半以上的科研时间。而Al模式文献检索工具,则可以通过对话交互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分析、阅读和管理,显示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可能。今天,大数据、大算力呈现效果更加拟人化、直观化,数智化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更为大众化、日常化,而由此显示出的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阅读的应用潜力,令人浮想联翩。句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替代,而是指数级放大的替换。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能够承担某些原由人力承

32、担的工作内容,更在于其可能完成之前由人力承担所无法达成、远超想象的工作需求。在服务文献检索乃至数字阅读方面,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极大可能助力人类走向“超级阅读。“超级阅读“是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作乐观展望的一种未来阅读模式。个体传统阅读方式无法突破的限制,B,个体阅读的体验、效率、效果,理论上完全可以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A处填写 一个成语;B处填写一个句子,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

33、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在绿草如茵的旷野上,我独自一人,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洗礼。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投射在大地之上,将远处的山峦映照得更加苍劲有力。那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如同诗人的诗扁,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感动。在这广袤无琅的大地上,我似乎听到了风的呼唤,那是一种悠远而神秘的声音。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我如同一匹自由的马,在这片草原上任意驰骋。我感受到了那风的速度,也领略了那草原的辽阔。在这片草原的深处,我发现了那些野马。那些强壮而矫健、拥有着流畅线条和浓密帮毛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的野马在阳光下奔跑着。那是一种毫无束缚的自由。然而,

34、在这片草原上,马并不是唯一拥有这种自由的生物。还有那些游牧的人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如同飘荡的云彩不受任何束绅;他们随着节的变化而迁移逐水壮而居;他们以简单而朴素的方式生活,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在这片草原上,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追求自由,尊重自然。无论是那些野马还是那些游牧的人们,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感受。这些感受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20.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文中加点的“仿佛”,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 这家餐厅的菜肴味道仿佛和我妈妈做的 一样美味。C.夜幕下的那座高塔

35、,仿佛 一盏古老的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D.站到队列前,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一个指挥官,所有人都在等待我的号令。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短句,要求语境协调,文意顺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杰向,里妥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与期待

36、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 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选择题(共 10小题,30分)题号1 2 3 6 7 10 11 12 答案B D C C A CEG C B l.B(千文不符,原文中利用科学与艺术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是积极的动机)2.D(与本文内容无关)15 D 20 D 3.C(观点:科学和艺术内在同 一性表现在思维形式上有互补性。因此论据需要有力印证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在科学和艺术活动中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C只是强调

37、了人工取火的重要意义,与思维方式无关,更不能用来作为论据支持第三段的观点。A、B证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想象,D 证明艺术创作中,也必须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作为补充)4.(D(论证思路)先指出传统观念有失全面,接着在阐明科学、艺术活动性质的基础上指出两者思维方式的非单一性。然后分别阐述科学家对非逻辑思维的运用和艺术家对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视。采用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引爱因斯坦的观点,引用贝弗里奇的话,来证明科学创造需要运用想象这一非逻辑思维。(引用苏轼的话证明绘画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采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以想象为例论证科学家需要运用非逻辑思维。(以绘画为例论证艺术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采用对比论证,以绘

38、画”形似“和“神似“在艺术形象表现上肤浅与深刻的对比论证艺术活动离不开逻辑思维。(4分,论证思路2分,论证方法答出一种得1分)5.(D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既求真,也求美。既表现人性的真、社会生活的真,也表现人物的美、作品的美。曹雪芹早年经历家族巨变,创作红楼梦有一定的消极动机;但他借红楼梦表达思想,也有积极动机。(分析到其中一种动机即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既运用了形象思维,描绘出各种生动具体的形象;也运用了抽象思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抽象思维这点也可借助原句回答,借助逻辑思维,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洞察生活的本质。)艺术是自然的人的探索,曹雪芹的红楼梦表现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各阶层人

39、的思想情感,众多人物形象既有社会性特点也有自然性特点。(学生举具体人物形象的例子,如说创造林黛玉形象,既表现其人性的真,也表现她由环境造成的敏感、多疑等性格特点,反映了艺术探求的是自然化的人也可。)(6分,每点 2分,答出3点即可)6.C(“同悄“对儿子们的缺乏血气充满了失望)7.A(文中的陶渊明参与邻里聚会并非内心喜悦,始终关注时局的变化,写诗是为了“留一点教训“,这都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8.(D开头对杨柳、秋风的描写,渲染了环境的渎清萧瑟,烘托了陶渊明听到刘裕篡位传闻后沉重、忧虑的心情。对初秋野外明朗清新环境的描写,渣染了轻松、,恨意的氛围,与陶渊明在赵家做客未闻刘裕篡

40、权后的轻松、舒畅相符。对老鼠吱吱 叫声的多处描写,烘托了刘裕篡权后,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时焦虑的心情。(写表现陶渊明对儿子们怯懦的急躁与失望,也可)写房间阴暗的灯光,蚊虫、蝎子的活动,渲染了沉寂的氛围,暗示了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结束后的悲愤、愧悔、无奈。末尾对杨柳与阵阵晓风的描写,与陶渊明动笔写诗以反抗的坚定相映衬。(4分,每点1分)9.(D小说以刘裕篡权这一历史事件为线索,借展示陶渊明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折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与黑暗。通过虚构陶渊明的言行,塑造了虽不做官但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广大具有高度社会贵任感、勇千担当的爱国知识分子。通过虚构陶渊明儿子们的怯懦和软弱,

41、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批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与民族危难的虚无主义与逃避态度。陶渊明一家生活桔据、受衣食困扰,人们痛恨加粮税但只能无奈地牢骚抱怨,表现了现实社会中反动政府高压统治下人民命运的悲惨。(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10.CEG11.C(介然,意为“意志专一,坚定不移的样子”)12.B(“天下人都可能学样去刺杀朝廷命官”不合文意,陈子昂担心的是出现“亲亲相仇的局面)13.C 1)徐元庆之所以仁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能做到舍生忘死从而达到了道德标准。(4分。“伏,忘生,及“各占1分,句意通畅占1分。)(2)请把我的意见附在法令之后颁发下去。今后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

42、人,不应再根据以前的意见处理。(4分。“断、以、从事”各占1分,句意通畅占1分。)14.CD刑与礼的本质一致,旌与诛不能同时,否则不是滥刑就是坏礼。赏罚要分明,应以事实为依据,察清是非曲直。先诛而后旌无法区别刑法与礼制的运用。陈子昂对礼的认识模糊,先诛后旌违背周礼春秋公羊传的礼法规定。徐元庆之父无罪被杀,徐元庆报仇既合礼又合法,不当杀。(3分,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附参考译文材料一据我了解,在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县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媪杀害,徐元庆最终亲手杀死了仇人,然后将自己捆绑起来,投案自首。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

43、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元庆不应被处死。但我听说在古代,刑罚产生的原因,本来就是用来制止暴乱的。(圣贤)讲求仁德(对天下)益处,在于依靠它来(使人们)崇尚道德。如今徐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他在尽为人子的孝道,从道义上来看,是属于仁义的行为。行仁义之举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同被处死,这虽叫依法处刑,却不能用来教育人。从这一点可明显看出,徐元庆是可以被宽恕的。但是,邪恶的行为往往有正义的动机,有修养的心灵也会导致祸乱的发生。从前(圣贤)用礼教对人性的防范极瑞严密,依然无法克服人性的弊端,先王之所以严明刑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损害国家刑法的威严,长远考虑,以

44、后治理国家必然会多出许多艰难;因此元庆的罪行,不能赦免。为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孩子,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会有亲人,如果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的局面该靠谁来挽枚?所以圣贤君主开始做一件事,必定考虑到它的后果,因为政策不能只持续一两天。靠长远的谋划使自己的政令一致。所以说:(国家如果任由)个人伸张自己的正义,那么它的政令是不会通行的。况且因个人的孝义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迁就个人气节,奉行王道的国家没有先例。徐元庆之所以仁德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能舍生忘死,从而达到了道德标准。今天如果赦免了元庆的罪行而让他活着,就是磨灭了他的德行,损伤了他的

45、义节,就不是所谓的杀身成仁,舍身赴死的节操了。依我辈所见,认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按照刑律处死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这样,可以使天下人按正道从事。把这个案件载入国家法律,永远作为国家法典,恭谨呈上建议。材料二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县有个叫徐元庆的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韬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仇人,自己捆绑着身体到官府自首。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处以死罪,同时在他家乡表彰他的行为,并请朝廷将这种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听说,礼的祁本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它们的楛本作用是一致

46、的,采取的方式则不同。表彰和处死是不能同施一人的。处死可以表彰的人,这是对刑法的严重滥用。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是对礼制的严重破坏。如果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并传给后代,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以此作为法则行吗?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透彻地研究了事物的道理来规定赏罚,棵据事实来确定奖惩,不过是把礼、刑二者结合在一起罢了。当时如能审察案情的真伪,查清是非,推究案子的起因,那么刑法和礼制的运用,就能明显地区分开来了。为什么呢?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有犯法律规定的罪行,赵师柲杀他,只是出于他个人的私怨,施展他当官的威风,残暴地处罚无罪的人,州官又不去

47、治赵师槛的罪,执法的官员也不去过问这件事,上下互相蒙骗包庇,对喊冤叫屈的呼声充耳不闻;而徐元庆却能够把容忍不共戴天之仇视为奇耻大辱,把时刻不忘报杀父之仇看作是合乎礼制,想方设法,用武器刺进仇人的胸膛,坚定地以礼约束自己,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遗憾,这正是遵守和奉行礼义的行为啊。执法的官员本应感到惭愧,去向他谢罪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要把他处死呢?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楹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法律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国法,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而且陈子昂的奏议还

48、说:“人必有儿子,儿子必有父母,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局面靠谁来救呢?”这是对礼的认识太模糊了。礼制所说的仇,是指蒙受冤屈,悲伤呼号而又无法申告;并不是指触犯了法律,以身抵罪而被处死这种情况。而所谓“他杀了我的父母,我就要杀掉他“,不过是不问是非曲直,欺凌孤寡,威胁弱者罢了。这种违背圣贤经传教导的做法,不是太过分了吗?周礼上说:“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这样,又怎么会发生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的情况呢?春秋公羊传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

49、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现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赵师媪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和徐元庆杀死赵师韬,就合乎礼制了。而且,不忘父仇,这是孝的表现;不怕死,这是义的表现。徐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范围,克尽孝道,为义而死,这一定是个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啊。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难道会把王法当作仇敌吗?但上奏议的人反而认为应当处以死刑,这种滥用刑法,败坏礼制的建议,不能作为法律制度,是很清楚明白的。请把我的意见附在法令之后颁发下去。今后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再根据以前的意见处理。谨发表上面的意见。15.D(“从容淡定,心情愉悦”不当,词

50、人借花抒怀,面对个人前途与家国命运,不乏悲伤、忧思与期待。3分)16.(D词人离家十年归来,杏花”方始诉”,言外之意是花亦多情,竞知待归始放。“旋开旋落旋成空”,富有意蕴。一为韶华易逝,二为十年功名成空。蕴含怅惘、失意和痛楚。尾句表面写祝春风护花,实暗含对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思虑与期愿;最后三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饱含焦虑、忧思。全词写种花、赏花、惜花,始终未离杏花一步,而忧国之思蕴含其中。(6分,每点2分)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漦妇。(6分,每处1分。

51、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处不得分)18.A 望洋兴叹(2分,答“无能为力”或“鞭长莫及“,1分)B 将在“超级阅读”中轻松实现(2分)19.Cl)语句CD,改为: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 一半以上的的科研时间。(或: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 一半以上的的科研时间。)(“根据表明”,杂鞣)(2)语句,改为:而AI模式文献检索工具,则可以通过对话交互方式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分析和管理,显示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可能。(语序应为先阅读,后分析)(3)语句,改为: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替代,而是指数级放大的替换。(选择关系

52、,应使用关联词“不是而是)(6分,序号、修改正确,各得1分)20.D(文中加点的“仿佛”表示“想象”。A.比喻词,表通感。B 表示比较。c.表示比喻)21 那些野马强壮而矫健,拥有着流畅的线条和浓密的阻毛,它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它们在阳光下奔跑着。(3分。体型、线条和累毛、眼神、奔跑,这些关键信息遗漏一个扣1分;句序不当、文意不连贯、语句不通顺,酌悄扣分)22.C 1)比喻,把游牧的人们比成“飘荡的云彩”,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游牧且自由的生活特点。(2)排比,揭示了游牧人们自由、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隐含着作者的感动和赞美,增强了语势。(4分,每点 2分)23

53、.作文指导材料第一段话引用了哲学家萨特的话。”他者的凝视“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他者价值观的投射,是他人的关注、评价、期待。在“他者的凝视“中主体的思考容易被消解、被凝滞。所谓“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即被对象化、客体化甚至物化,失去了自我塑造个性追求的主动性。(存在主义哲学关千 凝视”的解读极其丰富,在写作中无需展开深入讨论)。材料第二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一步理解”他者凝视的含义,从而思考可能带来的结果。他人,尤其是师长亲友的关注与期待的确给予了年轻人爱护、鼓励和指导,但他者的价值取向,世俗社会的关注和评价也会固化年轻人的自我追求。更可怕的是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等的影响很可能永远存在

54、,且常以“温情脉脉 的面貌出现,对个体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妨碍了自我塑造的实现。材料第三段话是重点。既然在成长历程中“他者的凝视“无可避免,那么如何直面值得思考。第三段话为考生如何面对“他者凝视“提供了积极的可行性。来自他者的“凝视“经过思考判断与选择,可以也应当部分内化为对自我的主动审视。个体并非为实现他人的评价与期待而被动塑造自我,而当借助他者的评价与期待审视自身的不足。相比在他人的凝视中被肯定,人生更重要的是自已如何看待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个体。只有建立主体自我塑造的主动性才能激励自身不断向梦想中的自己奋斗进取。这是一道二元作文题,学生的

55、作文应体现思辨,不能单纯只写对“他者凝视”的体验或理解,也不能只写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意义,更不能写成梦想的重要意义,或是脱离语境单纯写如何成为梦想中的自己。而应当写出如何正确对待“他者的凝视“,怎样借助他者的凝视来建立自我的价值追求、树立更积极成熟的人生观;既要论证“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也要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考生可以有一定的角色身份意识,以及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敏感与关注,在解读“他者凝视“内涵时可以结合自身体验和当下的环境特点,从而使“如何看待自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立意参考:l 无畏凝视,成就自我。2 直面凝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3 悦纳自己抵达梦想。4 拒绝凝视,认识自己升华

56、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5 在他人的凝视中正确认识自己,走好自己的路,丰盈人生。6 他者的凝视也是一种鞭策,有助千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综合以上论述,制定评分标准如下:第一档(54-60)立意深刻且鲜明,对“他者的凝视“有深刻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充分的论证,对两者的关系有严密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有效解决方法,文字晓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第二档(48-53):立意正确且鲜明,对“他者的凝视“有较深刻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较充分的论证,对两者的关系有较严密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有效解决方法,文字晓畅,逻辑消晰,层次分明。第三档(42-47)立思止咄,劝他有的凝视“有一定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完整的论证,写作涉及了两者关系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解决方法,文字基本通畅,逻辑比较清晰,能自成其说。第四档(36-41):立意片面,只写“如何看待自我”,不提对“他者的凝视”的理解,文字基本清楚,结构大致宪整。第五档(30-35)略微偏离题意,字数不足(但不低于600),结构不太完整,论述不够清晰。第六档(30以下):跑题、套作,如字数严重不达标、结构残缺,则20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