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中的规律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0页-第页101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准备:表格,图片,投影仪。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摆,出示图形。二、探索规律:1三角形。(1)学生看图填表。三角形个数1234小棒根数3579(2)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3)分组讨论
2、,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4)组织汇报。教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各抒己见。(5)解决问题。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正方形。(1)学生看图填表。正方形个数1234小棒根数471013(2)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3)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4)组织汇报。教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各抒己见。(5)解决问题。摆2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
3、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
4、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三、全课总结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