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790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6-2017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检测(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学业水平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A用进废退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 D基因频率解析:选D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B、C选项在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都有,而基因频率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

2、的个体被淘汰。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A BC D解析:选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迁移、气候、疾病等,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

3、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A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5(2012广东)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选D决定生物进化

4、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题中所说“重组酵母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此过程并未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不能确定进化方向是否发生改变,故D错误。6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7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

5、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倒位;基因突变率与基因频率没有关系;C项中女性中色盲患者占0.5%,则色盲基因频率为。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A人的猫叫综合征B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C人的色盲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解析:选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没有可遗传变异。9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为很多品种,比如长尾巴的

6、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C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解析:选D原鸡到家鸡的变化,事实上就是进化,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有基因频率的变化;多品种的形成也是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淘汰不需要的类型,保留需要的类型,起到了选择作用;长尾基因的出现与人类的驯养无关,人类只是对长尾基因起到了选择作用。10.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离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

7、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地理隔离有利于生殖隔离的形成,但有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c与d虽然没有地理隔离,却可能因为二者之前较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生殖隔离;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这两个物种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11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

8、、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每个岛上的鸟类有多种,所以它们是多个种群,每个种群都存在一个基因库。由于两岛位置不同,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但无论是否是一个岛,不同种类的鸟类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由于甲岛上环境变化较大,促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速率快,所以甲岛上鸟类的种类增加

9、更多。由于两岛的大小相似,所以鸟类总的数量将趋于相同。12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解析:选B在自然情况下,短期内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Y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明显,抗病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13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

10、不定向的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统称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新物种形成后能生存,表明其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B正确;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称地理隔离,C错误;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就能存活下来,该表现型的个体在种群中会不断增多,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14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

11、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选B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种群中个体间就存在抗药差异,有的具有抗药性,有的无抗药性。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使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导致杀虫效果下降。二、非选择题(共58分)15(1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

12、生的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其产生的方向是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3)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进行遗传学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解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会使生物产生多样性,但它们都是不定向的。(2)A的基因频率100%100%65%,由于A与a两者基因频率之和为1,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3)生物

13、进化的实质即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2)65%35%(3)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6(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项目地区白色蛾黑化蛾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

14、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其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其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对其加以保护,这是在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正呈蔓延趋势,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改变。解

15、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黑化蛾在工业污染区的回收率高,在非污染区的回收率低,可表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已知亲代基因型及频率为AA(30%)、Aa(60%)、aa(10%),则由公式“基因频率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计算出A基因频率30%1/260%60%,同理,a基因频率160%40%。子代的基因型及频率AA为36%,Aa为48%,aa为16%;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题中说法是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抗生素属于环境

16、选择因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答案:(1)53.2%25.0%13.7%4.7%(2)AA为36%、Aa为48%、aa为16%物种(3)原核基因突变选择基因频率17(10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的作用。(3)由于各

17、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多样性。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祖先(南美洲地雀)进化而来的。(2)喙是用来取食的,地雀喙存在差异,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3)由于小岛的作用,原始地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各自有利变异的积累

18、,产生了生殖隔离。(4)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该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答案:(1)南美洲地雀(2)食物自然选择(3)地理生殖(4)种群基本单位(5)物种18(8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但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现在对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乙地区人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将_。(

19、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调查,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a的基因频率为196.5%3.5%。乙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3%1/295%50.5%,a的基因频率为150.5%49.5%,甲地区中由于aa个体会因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而幼年夭折,a的基因频率会下降,A的基因频率会上升;乙地区流行疟疾,AA基因型易被淘汰,因此AA基因型频率将会下降,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AA基因型频率将会上升。答案:(1)96.5%50.5%(2)上升下降(3)上升19(8分)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

20、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1)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3)B演化为E、F的标志是_。解析:在多风的环境下,B物种的变异个体中,只有能够抵御海风的超长翅蝉F和残翅蝉E能够生存下来,其余的会被大风吹到海里而遭淘汰。B物种作为外来物种,有可能和C物种和谐共处,也有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还有可能会把当地的物种淘汰,成为该岛的优势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1、答案:(1)甲岛上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的新个体,新个体中含有许多新的变异性状,其中,只有超长翅的F物种和残翅的E物种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2)甲岛上B物种到达乙岛上后,可能面临以下情况:一是与C物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并被淘汰;三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C物种。(3)出现生殖隔离20(12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

22、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根据计算可知植物b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种群b和种群c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植物a在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不同的植物b和c。植物b和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选择和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