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70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9).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荷塘月色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文章第四段的赏析,构造出荷塘月色风景的画面。2.通过重点词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的课堂导入,使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学生反复品读第四段文字,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提高学生赏析散文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对散文鉴赏有进一步的认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2.赏析文章第四段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揣摩重点词句,了解这些文字的意境和情感,感悟情景合一的妙处。3.对这段文字中的修辞方法进行赏析,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之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目标引导(约 1 分钟)(多媒体展示)【课文导入】作者介绍:朱自清,生于光绪年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2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写于 1927 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荷塘月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朱自清其他作品欣赏:匆匆中这是叹流光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春中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热爱自然,热爱青春,热爱生命的感情。今天我们

3、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2)明确项目 先学自研:(约 15 分钟)(多媒体展示)师读生思:大家可以闭上眼,在脑海中构想一幅月下荷塘的景象,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问:大家觉得美不美?又美在哪里呢?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这一段是景物描写,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将它写美的?明确:先写茂密的荷叶,又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写叶子与花的一丝颤动(起波痕,是菏波),最后写脉脉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有近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静态,叶子像“舞女的裙”(芭蕾舞女演员裙子旋转起来的

4、样子?)写出了叶子高而大,舒展。并且写叶子,运用了三个叠词(田田、亭亭、层层)。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的娇美,写出了形态美,像“明珠”“星星”“美人”,则写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华。花香“缕缕”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突出隐约、细微、不易察觉的感觉,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第二层写动态,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而且“像闪电一般”形容很快,最后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凝碧”形容在视觉形象上颜色很深。最后写“脉脉的流水”,体现了一丝丝的深情。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分出静、动态美)动静结合,给读者以不同的感觉。这段文字的特点是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的结合起来。荷塘,是月

5、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银白色的,这是它和“明珠”“星星”的相似点。写荷花的香味,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向远处传来的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优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3(3)生生质疑 互动探究:重点修辞这段文字之所以美,也源于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方法,其中一种修辞,是我们高中以来认识的一种新的修辞。你看林黛玉在游海棠中有一句好诗“见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的魂在于一缕香,荷香该怎么描绘呢?用“香喷喷”行不行?用“很香”好不好?那我们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例:微风过处,送来

6、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初看这个句子有些诧异,香味(嗅觉)怎会像歌声(听觉)呢?然而细加揣摩就会明白:零星、点缀(花少),微风(不是大风),空气中飘来的荷香想必不是很浓,是淡淡的,而且随着微风的方向回旋,似有若无,感觉上像远处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渺茫”在这里给我们指示一个想象的方向,时断时续,依稀可辨。通常的比喻都是用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来比抽象的事物,但这里却是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是无色无形,难以捕捉的。但它给人以新奇感,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这种感觉上的互通在修辞学上叫做通感。(联觉)“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

7、印象”。实例:这姑娘说话声音真甜!下面我们来分组讨论本段的其他修辞方法:拟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叶子喻体:裙相似点:舒展(4)根据学情 点拨讲解:(约 10 分钟)(多媒体展示)1找出作者散步路线这篇文章是作者散步时的所见所感,你能说出作者的散步路线吗?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行踪(明线)。找出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3)便觉是个自由的人(3)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3)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6)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8、消受了。(8)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10)用几个带“宁静”的短语概括其感情。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变化:从不宁静到宁静,再到不宁静,这是本文的另一人线索:情感线索(暗线)。2.圆形结构写作技巧:3.明线(外):空间变化游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暗线(内):心情变化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4作者是怎样得到宁静的呢?(看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你觉得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哪些段落写了月色呢?(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教师点拨明确:都写到了“荷塘”,也都写到了月色。第 4 段主要写荷塘,第 5 段主要写月色。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写“荷塘之美”主要通过写荷塘

9、之景展现,是直接描写;而月色无形无声,很难把握,所以借助荷塘来写,是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第 6 段写了荷塘四周之景,也是月下之景。)(4)训练内化我们把这篇散文对月下荷塘的经典描写做了赏析和串讲,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刚所讲的内容:这段文字写景十分细腻动人,创设了一个素淡朦胧而又优美的意境。阅读这一部分文字,一个画面清晰的映现在我们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这里有诗,这里有画,这里更有情。荷塘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借代物,散文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仅从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细腻,也可见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忘情于这迷人的月色之中了。只不过,这种喜悦

10、是淡淡的,短暂的(联系文眼,后文深入研究)。在语言上,作者更是一位语言大师。首先用字遣词准确,给人以细腻美。其次,比喻新颖5奇特,尤其是通感的运用,给人以形象美。最后,叠词柔婉舒徐,给人以韵律美。通过本段的学习,我们要了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5)升华拓展朱自清描写的荷花荷塘是美的,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还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也赋予了荷花很多的灵性:描写荷花色彩形象的有“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荷花动态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一句大家最熟悉,是描写荷花品格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都是作者饱含深情地流露。清华大学的荷花池,因为有一位散文家写过一

11、篇关于它的文章,使看过文章的人都忍不住跑去实地看,可有些人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在他们眼中的荷花池不过是一汪死水,几树垂柳,败叶残花,潦倒其间。为什们会存在这样巨大的反差呢?这还要与作者那时那地那景心里的那种“颇不宁静”有关!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更注重的是文章的赏析和揣摩。为了方便大家对文段总体有一个感官上的印象,我改编了一首天净沙秋思:孤人老树蝉蛙曲径荷塘人家愁道月光瘦人夕阳已下断肠人在清华(6)辅导提升一代学人王国维曾讲“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时值冬季,雪一下,外面就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加以自己的情感色彩,来写一段情景交融的关于“冬

12、”的小散文。附:板书设计荷叶田田亭亭层层6荷花袅娜羞涩素淡、朦胧、优美明珠星星美人荷香缕缕歌声荷波闪电凝碧流水脉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明确要求 先学自研(重点鉴赏四、五段,让学生自由发现鉴赏点,教师适当引导。)1 下面我们一起寻找“惊异”之美。先鉴赏第四段。老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准备好了请举手。(给学生二三分钟思考时间)月下荷塘:荷叶:舒然展放,有动感美(比喻)荷花: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拟人比喻)荷香:若有若无清淡飘逸(通感)流水:脉脉(拟人)补:通感借助想象和联想,把事物本来作用于某个感官上而产生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

13、使感觉相通的一种修辞手法。小结:这段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将月下的荷塘之景描蓦得是如此的恬静柔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有形,还有情,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给我们以多重的立体的享受。下面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感悟其中的美景吧。2.赏析第五段: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思考讨论:这一段选用了哪些动词来写景?你比较欣赏哪个词?为什么?先让学生标划动词,思考它们的表达效果,并和同位讨论交流。泻: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7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照:如实写,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这样一比较,我们发现

14、,还是“泻”字用得好,同时我们学会了一种品味鉴赏语言的方法比较法,也叫替换法。浮:以动景写静景,写出雾的清淡轻飘之美(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浮起来)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换成“升”好不好?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洗:写出月光下荷叶荷花的素淡。笼:“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笼”字突出雾的轻、薄、透,写出了荷花的清淡朦胧之美。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再让学生齐读第五段。这两段写荷塘之景,景物是淡淡的美,如: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这和作者的心情有关,作者因为心中不宁静,只能是淡淡的喜悦。3、作者又是怎么

15、失去宁静的?(想起了热闹的场面)4、是的,热闹的场面使作者的心情不宁静。那么作者在欣赏宁静的荷塘月色的时候,他不宁静的心情有没有体现?(2)生生质疑 互动探究明确结构,归纳大意:全文分三大段: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发对江南的惦记。(偏重抒情)2、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渐渐超脱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

16、中见出。这也就是本文的8感情基调。(3)根据学情 点拨讲解讲读第 7、8、9、10 段这一段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板书:联想: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者当时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段文字,即景生情,忽远忽近,善收巧放。最见疏朗又曲折的功夫。“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

17、照旧。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现实世界颇不宁静的我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超脱现实的描写越是写得自由自在,则文末写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也就越显得空虚、烦恼;“路灯是没精打采”的,蝉声和蛙声是热闹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展示出一幅现实世界阴森可怕的图画,巧妙地回应了文首的“颇不宁

18、静”。最后,独步月下荷塘排除烦闷的“我”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又再暗示出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排除的烦闷。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作者的“不宁静”呢?这不是意在言外吗?那就是作者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隐约地流露出来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不满的绝妙之笔。(4)拓展延伸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李白是直抒胸臆,而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9文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写了什么,更在于怎样写的。我们

19、现在从修辞手法角度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荷香的,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另外有哪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品味其妙处。学生涵泳体味,并小组交流。随后教师点拨:荷叶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高圆而舒展的风姿。田田,用叠词,突出荷叶的茂密连绵。荷花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明珠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星星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用来修饰盛开的荷花是恰如其分。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正好传神地表现了含苞未放的荷花的情态。可以要同学们尝试着将“袅娜”“羞涩”互换一下位置,看好不好。荷香通感: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沁人心脾

21、。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5)课内检测 训练内化一朵午荷洛夫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10“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

22、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我们

23、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

24、,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11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

25、柔的一朵”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

26、,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1.作者几次观荷?情感态度有怎样的转变?2.文章为什么叫“一朵午荷”?123、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 分)4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 分)5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6 分)6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 分)(6)课后诊断 辅导提升完成课后练习 1、2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