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狗的卷毛与牛的直毛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D.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答案:C2.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与性别无关。现有一匹白色公马(-1)与一匹栗色母马(-2)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A.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B.马的毛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C.-1与-2的基因型一定不同D.-1和-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等位基
2、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马的毛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项错误。假设相关等位基因用A、a表示,仅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栗色和白色的显隐性关系,只能进行假设。如果白色对栗色为显性,-1的基因型为Aa或AA,-2的基因型为aa,-1、-2的基因型均为Aa;如果栗色对白色为显性,则-2的基因型为Aa,-1的基因型为aa,-1、-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无论哪个性状为显性,-1、-2的基因型都是一样的,A、C两项错误,D项正确。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遗传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3、16种D.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假设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互不融合,A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4.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
4、:题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A项错误。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为减数分裂中期,含有染色单体,B项正确。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项错误。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5.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1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
5、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答案:C解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项正确。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项正确。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两种情况下F1的表型和比例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和Y染
6、色体的非同源区段,C项错误。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项正确。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
7、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非同源区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项正确。区段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故此种情况下遗传情况与性别相关联,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非同源区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区段,若某病由该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传给女儿
8、,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项错误。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D项正确。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呈线性排列C.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都有关系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答案:B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项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9、的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在一条染色体上,B项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有关,但不是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如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C项正确。摩尔根与其学生发明了检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8.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B.C.D.答案:C解析: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0、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可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A项错误。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游离的磷酸基团不在同一侧,B项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项错误。生物的性状是通过蛋白质体现出来的,
11、而DNA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可控制生物的性状,D项正确。10.对DNA片段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得知某DNA片段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碱基总数为x/yB.碱基C的数目为x(y-1)C.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x/(1-y)D.碱基G的比例为(1-y)/2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x,所占比例为y,则碱基总数为x/y;C+G=x/y-A-T=x/y-2x,则C=G=x(1/2y-1);DNA片段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1;碱基G的比例为(1-2
12、y)/2=1/2-y。1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错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13、12.蜂群中的蜂王与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是两者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据研究,蜂王的分化发育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是()A.雌蜂幼虫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B.蜂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C.蜂王的活动使得性状改变,并影响到后代相应的性状D.DNA甲基化影响遗传信息表达答案:D13.下图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和分别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图a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
14、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此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b中和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上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的数目一般也不发生改变。1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B.C.D.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并未说明种群发生了隔离及基因突变,错误;根据子四代的基因型频率可知
15、,A的基因频率为15/32+1/161/2=1/2,故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自然选择没有起作用,生物没有发生进化,错误,正确;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正确。15.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菌种。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的突变率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答案:B解析
16、: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青霉素的个体,使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增强。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列有关DNA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空间结构千变万化B.含有2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00种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基础D.DNA分子的多样性是指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答案:C解析:DNA分子
17、的多样性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含有2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种。17.下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和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且均需要解旋酶B.能发生过程和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过程C.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氨基酸h只能由图中的这一种tRNA转运D.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时起始点都相同答案:ACD解析:图表示的过程依次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相同,都是细胞核,但DNA复制需要解旋酶,而转录不需要解旋酶,A项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发生过程
18、和,但不能发生过程,只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可以同时发生,B项正确。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项错误。1个DNA分子中含许多个基因,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进行转录过程时起始点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18.下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甲乙丙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过程B.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C.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D.病毒体内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答案:BC解析:图甲表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乙表示RNA的复制、翻译过程,图丙表示RNA的逆转录、DNA的复制
19、、转录和翻译过程。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过程的产物为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过程表示DNA的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19.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
20、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答案:ABC解析:图中过程为花药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过程为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结果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后期分离,A项正确。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正确。植株A为二倍体,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C项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植株B全部为纯合子,D项错误。2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1、)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其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AC解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21.(12分)某豌豆的叶片宽度由两对等位基因(D、d及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两对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叶宽,即每个显性基因均可增加该植物叶片的
22、宽度,且任何显性基因增加宽度的效果相同,叶片宽度只由显性基因的个数决定。例如,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的叶宽为20 cm,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的叶宽为12 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的叶宽全为16 cm。现用叶宽为16 cm的F1自交得到F2。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F2中叶片宽度性状共有种表型,叶宽为18 cm的植株的基因型包括。(2)一株叶宽为16 cm的植株和一株叶宽为14 cm的植株杂交,杂交后代中叶宽18 cm叶宽16 cm叶宽14 cm叶宽12 cm约为1331,则叶宽为16 cm的亲本的基因型为,叶宽为14 cm的亲本的基因型为,杂交后代表型为叶宽16 cm的植株中,纯合子的
23、比例为。(3)请写出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答案:(1)5DdRR、DDRr(2)DdRrDdrr或ddRr1/3(3)叶宽16 cm叶宽14 cm叶宽12 cm=121解析:(1)F2中叶片宽度性状有20cm、18cm、16cm、14cm、12cm,共5种表型;叶宽为18cm的植株含有3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包括DdRR、DDRr。(2)一株叶宽为16cm的植株(含有2个显性基因)和一株叶宽为14cm的植株(含有1个显性基因)杂交,杂交后代中叶宽18cm(含有3个显性基因)叶宽16cm(含有2个显性基因)叶宽14cm(含有1个显性基因)叶宽12cm(含有0个显性基因)约为1331,则叶宽为
24、16cm的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叶宽为14cm的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杂交后代表型为叶宽16cm的植株中(1DDrr、2DdRr或1ddRR、2DdRr),纯合子的比例为1/3。(3)F1的基因型为DdRr,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叶宽16cm(DdRr)叶宽14cm(Ddrr、ddRr)叶宽12cm(ddrr)=121。22.(10分)(2020天津卷)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
25、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基因基因的表达产物(HMW)亲本F1育种目标小偃6号安农91168强筋小麦弱筋小麦A甲+-B1乙-+-+B2丙+-+-D1丁+-+-+D2戊-+-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
26、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答案:(1)蛋白质的结构(2)1/160(3)甲、乙、丁诱变、基因工程、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解析:(1)面筋的强度与蛋白质HMW的种类有关,而蛋白质HMW是题中三对基因表达的产物,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2)由分析可知,亲本小偃6号的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1B1D2D2,则F1的基因型为AAB1B2D1D2,而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2B2D2D2,弱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1B1D1D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出,F2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1(1/4)(
27、1/4)=1/16,没有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aaB1B1D1D1),最好从F2中选择基因型为AAB1B1D1D1的种子,即含有甲、乙和丁产物的小麦种子,小麦AAB1B1D1D1中没有a基因,需要通过诱变或基因工程使其获得a基因,或通过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含有aa的个体。23.(12分)下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DNA指导合成rRNA、tRNA和mRNA的过程称为,为某时刻mRNA参与的过程示意图,这对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是。(2)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有关。有人认为核糖体也是一种酶,这种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
28、(3)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三叶草结构的一端是,另一端含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答案:(1)转录少量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2)核仁肽键(3)氨基酸结合位点(或携带氨基酸的部位)tRNA上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解析:(1)DNA指导合成rRNA、tRNA和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为某时刻mRNA参与的过程示意图,这对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是少量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2)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核仁有关。有人认为核糖体也是一种酶,这种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3)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三叶草结构的一端是氨基酸结合位点(或携带氨基酸的
29、部位),另一端含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24.(21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的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实验刚开始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
30、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阻碍了正常的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的差异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量/只AT1E果蝇数量/只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频率基本稳
31、定的基因是。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答案:(1)种群(2)物种交配时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食物基因频率(4)甲E45.5解析: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种群。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的变化很大,达到生殖隔离后,原来同种生物就进化成两个不同的物种,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由于箱子的存在,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时由于两个种群所处的环境不同,当两个种群的果蝇发生变异后,会在环境的选择下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进化,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表型也会出现较大差异。从表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果蝇种群数量大于乙箱,而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种类数相等,故甲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故杂合子出现的频率为65%3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