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2556 上传时间:2025-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冀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一、认真思考,填一填。(20分)1张村果园有桃树x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梨树有( )棵。2一个长方体纸盒,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最大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4要做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 )厘米的铁丝;如果给它的每个面糊上白纸,至少需要( )平方厘米的白纸。5.一根钢管长5米,把它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是( )米,每段是全长的( )( ) 。6“男生人数的 相当于女生人数”是把( )看作单位

2、“1”,数量关系式是( ),如果男生有90人,则女生有( )人。7 2.03立方米=( )立方分米 时( )分8.在( )里填上、或。16( )16 13( ) 13 24 ( ) 129.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是: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如果测得今天的气温是86F,那么相当于( )。10用两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二、仔细推敲,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

3、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如果4.5x+2=11,那么2 x -4=0。 (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

4、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两个分数相乘,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58与x的和的5倍是85x。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