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2553 上传时间:2025-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要求: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

2、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

3、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小组活动:(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4、,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三、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小组操作。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四、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

5、(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

6、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