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32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

2、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答案:C 2如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推断出() 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解析:两种群食物相同,在食物缺乏时就存在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有重叠部分,不存在地理隔离。食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 答案:A 3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3、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达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解析:种群包括成熟个体,也包括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K值是环境容纳量,本身就是最大值。 答案:B 4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

4、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和温度(高山)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从而出现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引起动物的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产量。 答案:C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

5、都能形成树林 解析: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6(2010上海高考)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如下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啮齿类动物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意在考

6、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图示曲线可知,啮齿类密度低时,不同种的植物之间竞争较激烈,部分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啮齿类密度适宜时,不同种的植物之间竞争较弱,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少,所以植物种类数多;而啮齿类密度过高时,大量植物被捕食,导致植物种类减少,可见A、B、C三项均正确。D项应是植物的多样性依赖于啮齿类的密度。 答案:D 7.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

7、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故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C 8.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

8、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解析: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指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水稻只是一个种群,无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A 9.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导致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答案:D 1

9、0.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弃耕的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多年后演替成树林。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原因是灌木更能适应环境,不是因为草本较低等。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往往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既可以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前进,也可使其向有害的方向发展,但不能说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

10、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B 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群落均可演替成森林 解析:火灾后的森林进行的次生演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物种的丰富度,但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组成和以前的不一定是一样的。乙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速度慢。不论哪一种演替,只要条件适宜,均可以最终演替成森林。 答案:C 12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

11、、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项目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 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4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2个群落则没有

12、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从表中数量分析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越来越大;从灌草丛到针叶林干物质的量增长了184.746.65178.09(t/hm2),从针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77.52184.74192.78(t/hm2),从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98.57377.5221.05(t/hm2),因此B项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之一,任何群落都具备这一特征,题中的群落也不例外;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

13、关,也与植被的种类等有关。 答案:B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2分)分析下列生物学现象,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棉红铃虫是棉田害虫,它的蛹期生活在茧内,金小蜂将卵产在茧内的蛹体内,金小蜂幼虫以蛹为食。该事实揭示的生物种间的关系有_。 (2)豆科植物与其上的菟丝子、生长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蘑菇与曲霉的关系依次是_。 (3)非洲犀牛背上常停有犀鸟,这种犀鸟能啄食生活在牛背上的昆虫,那么犀鸟与昆虫、昆虫与犀牛的关系依次是_。 (4)雪兔换毛是由身体内_控制的。 解析: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解答本题时要从概念上区别,第一,它们都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二,它们

14、的生存方式不同。 答案:(1)寄生、捕食 (2)寄生、竞争 (3)捕食、寄生 (4)遗传物质 14(14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_关系,又是_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_为鹿的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_ 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草原生物种群间又恢复平衡。 解析:本题主要从种间关系阐述了生物数量

15、变化的规律,介绍了种群数量变化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竞争捕食竞争 (2)鹿和狼差异自然选择 (3)鼠、兔、鹿 15(14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62.244.73.31.1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091.351.261.21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

16、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能量的速率,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能量的速率,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_ _。 解析:(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

17、数增多,群落丰富度不断增加。(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这可能与群落中植物种类增多、分层增多有关。(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方面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获得的光能增加减少(漏射率下降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增加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数量的增加,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特别是动物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总量增加,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下降。 答案:(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增大分层 (3)随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