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28响礼炮鸣响,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当家做主”。 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B“毛主席万岁”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C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D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近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重大胜利解析:选D。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重大胜利是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故D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2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解析:选A。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故选A。B、C两项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D项为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确立的,皆排除。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3、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C。现代中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虽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内容,但不是最佳选项。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说法错误,1956年以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从抗日战争时期起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就有合作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社
4、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故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互相监督”的方针,体现了。5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C D解析:选A。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是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排除含有的选项。6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
5、印结婚有法可依“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A BC D解析:选D。“结婚证”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说明,它是婚姻法的体现,因此表述正确,而表述与史实不符;再由结婚证中的毛主席语录可知是正确的。7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打赢,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解析:选D。从材料表述可判断此情节应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
6、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才使得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秋菊打赢官司说明了这一点。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属于改革开放以后,故正确选项为D项。8下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C推动了民主建设的开展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解析:选A。题干强调的是“最重要”,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B、D两项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9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
7、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解析:选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0“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这首诗最可能出自 ()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C老红军 D老知青解析:选B。从“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可知诗句作者
8、与亲人从此分离,难以相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A、C与“海角天涯梦”不符;D项与“结发夫妻尤似梦”“人间战祸何时终”不符。11在以下图片展览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香港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B澳门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C台湾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D港澳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C。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台湾还未在“一国两制”方案下回归大陆,因此台湾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不可能出现在图片展览中,故选C。香港、澳门都已回归,A、B、D三项可能出现在展览中。12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
9、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解析:选A。经济特区的设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制定或采取的政策或措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规定,在一个中国国家内,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正是题干材料中该学者观点的主要依据。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1)据材料1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4分)
10、材料2: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分)材料3: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3)据材料3,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8分)解
11、析:第(1)问考查君主专制的特点和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可知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其弊端是容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第(2)问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革命性”指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民主性”指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第(3)问根据材料3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第(4)问谈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即可。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 弊端: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2)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做主。(4)认
12、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才能当家做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
13、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 000多人次。材料3:胡锦涛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4:(中新网2009年10月12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2日刊出署名文章说,马英九今年“双十讲
14、话”充满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承认一年多来两岸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逐步累积,未来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开展,又指出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急不来。这可被视为是对胡锦涛去年底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六点重要讲话的非正式回应。虽然马英九迄今仍未有公开、正面地予以回应,但其实其前五点正在落实进行中。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际国内背景。 (6分)(2)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3)依据材料3,概括说明新形势下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4分)(4)依据材料4,
15、说明台湾当局如何看待两岸关系。(4分)解析:本题结合当前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依据告台湾同胞书这个主题,考查30年来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第(1)问,注意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回答,联系到“1979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很容易联想到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正常化;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第(3)、(4)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案:(1)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际: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2)表现:台海两岸民间往来、贸易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需要和努力等。(3)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一方面两岸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逐步增加;一方面两岸还存在历史问题与现实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