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考点清单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手工业的发展。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2农耕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进入文明时代,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商周时期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只是少量使用。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评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早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人们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评价: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史论共识1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思想文
2、明都是建立在经济文明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源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2耕作技术的进步3农业灌溉技术的进步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农业易混易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三、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3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评价:在
3、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历朝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归纳总结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归纳总结小农经济的五个特性(1)分散性一家一户。(2)封闭性自给自足。(3)落后性男耕女织,分工简单,难以扩大再生产。(4)保守
4、性水平低,技术难以改进。(5)脆弱性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1背景2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评价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王朝的主要兵源和徭役的承担者。小农经济的兴衰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社会政权的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注意解决好农民问题,扶植小农经济。五、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2.冶炼技术3制瓷技术4丝织技术明清时期,江苏的苏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资本主义萌
5、芽出现较早的地区,复习时特别关注相关材料。六、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概况2发展历程归纳总结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归结为四大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知识图解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特别强调明代中期以后,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影响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等。整体把
6、握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个三”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史论共识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2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六、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期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
7、具和鱼缸等。基准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主题一耕作方式的演进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特点)主题二水利技术的革新史料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信息解读该史料体现了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和人民重视水利工具的革新。主题三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认识1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
8、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2规律认识(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2)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主题四小农经济视角1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在封建社会,小
9、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视角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3)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5)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信息解读史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史料二春种一粒粟,秋
10、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 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古代农民的境遇并不好,农民是古代财政、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提供者,同时受封建国家及地主阶级的双重剥削。基准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棉纺(元代松江、明代后期主要衣料)。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
11、史悠久,影响深远。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战国)荀况荀子王制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手工业行业分工较细,官府对手工业者控制严格,不可兼职,不能随意改变行业,必须在官府作坊而不能在家里进行劳作,对产品质量也有专门监督,应属于官营手工业的性质。史料二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司城子罕曰
12、:“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手工业发展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可以在家里加工生产,手工业者也可以自由流动,有的生产者还世代经营,如南家做鞋已经三世,以上应是对私营手工业的记载描述。史料三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
13、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明代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说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主题二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手工业经营形式地位变化探究思考:结合上图信息,说一说三种手工业经营形
14、态地位的变化情况及推动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突出特征,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了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例1 (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
15、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答案C例2 (2012山东高考)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自然经济解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C D审题突破解答
16、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可得出家庭手工业发展,所以正确;“鬻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可看出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命题感悟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及长期发达而后来衰落的原因与当前长效热点“三农”问题联系紧密,是考查的重点。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历史地位的消长,冶金、丝织业、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成就等将会以新情景、新材料继续进行考查。例3 (2012安徽高考)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
17、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地图准确判断区域划分并与现代的地理概念加以区分。从地图看,河南江北行省位于长江以北,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位于长江以南,再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分析,那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达不到四分之三,故排除A项,B项正确。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粮赋总额的21.39%,超过长江以南的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故C项错误。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的时间是从宋朝开始的,故排除D项。答案B巧用排除法解题排除法:又称归谬法、筛选法,是最常用、最
18、有效的做选择题的方法。它以题干为条件,对备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自身表达错误的或者与题干无关的选项。错误选项,一般是用绝对的说法(如全部、所用、一直、完全等)来叙述、评价、概括、归纳,稍加鉴别就能将其排除。运用排除法,有的题目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例4 (2011安徽高考)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
19、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审题突破凡注明“依据材料”、“概括”等要求的设问,答案一般只需从材料中提炼即可,注意不可照抄原文,应有概括高度。答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自然环境与古代农业发展)2012年6月7日中华网: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2年,3778年间,每3年5个月便有一次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这种自然气候现象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影响关系最密切的是()A家庭手工业发达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重
20、视水利工程兴修D商帮、会馆商业组织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统计的是水旱灾害频发的数据,应对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完善水利设施的兴修,故选C。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手工业成就)2011年9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A青花瓷 B粟米 C纸张 D丝绸答案A解析青花瓷在元代才出现,不可能出现在汉墓中,故选A。3(立意官营手工业的特征)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
21、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可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4(立意小农经济)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田舍黄昏静掩扃”反映出农耕经济下农舍黄昏时的安静,“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出男耕女织式的耕作方式,这些信息都透露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男
22、耕女织。因此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5(立意古代农耕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2012年是我国干支纪年体系中的龙年,下图为我国银行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和纪念币,这些具有浓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象根源于 ()A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 B重农抑商政策C农耕文明的影响 D西方文化的传入答案C解析D项说法明显错误,A、B项内容从属于农耕文明的内涵,故答案为C。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62011年3月,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展厅,首次将“司母戊鼎”(见下图)定名为“后母戊鼎”。关于该鼎的表述正确的有()它是统治者权力
23、的象征它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它反映了我国文字走向成熟它是商王朝的重要礼器A B C D答案C解析商周时期工商业由官府经营,该鼎不可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排除;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排除。对点训练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答案B解析以土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
24、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根据“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A、C、D三项与材料不符。3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尚未推广牛耕C注重精耕细作D雇佣关系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汉代”,紧紧围绕这一关键词就可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
25、,B项错误;D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且与汉代时间特征不符合。4“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土地兼并”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均田制。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5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中的“匹妇蚕之”反映的手工业的形态是()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男耕女织”
26、是其真实写照,“匹妇蚕之”可以理解为妇女养蚕纺织。B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答案C解析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三项均带有主观色彩。7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答案D解析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雇佣
27、工人等待雇主的现象,这与官营手工业是否占主导地位无关,故不正确。“四方无籍游徒”说明正确,“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正确。资本主义萌芽重要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材料中等待的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故正确。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中国的青花瓷。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这反映了()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A古代中国有“世界瓷国”之称B古代中国瓷器对外销量很大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D当时中国官营瓷器享誉世界答案C解析由关键信息“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可知,当时欧洲人很看重中国瓷器。故C项正确。深
28、化训练1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图一图二A铁农具的推广 B犁耕技术的改进C畜牧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B解析图二反映的是曲辕犁的出现,是犁耕技术改进的表现。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答案A解析阅读材料对应备选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在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工有不当,必行其罪”。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
29、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提取材料信息:“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由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一是对题干的“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一限制要求的把握,二是对“近代的前夜”的理解。结
30、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事物,而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就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答案为C项,即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铁犁铁镰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
31、古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答案(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2)盐铁官营。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规模大(投资大),分工细,雇佣劳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本抑末和海禁闭关政策。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2、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出答案。第(2)题考查的是对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及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的理解。经济政策为盐铁官营。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题考查的是对明朝矿冶业具有的特点及其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碍的因素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概括为规模大(投资大),分工细,雇佣劳动。第二问受到阻碍的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本抑末和海禁闭关政策。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量(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国91(全
33、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 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1 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1 450.926.423.213.2190%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
34、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答案(1)粮食单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任答3点即可)(2)评分说明:以下两种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可信:粮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茶叶种植。不可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较强等)下,“业于茶者七八”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尚需存疑。(3)政治基础: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人民生活较安定。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增加。文化基础:各地生活习俗的融合;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