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208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作品版权张会平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毛泽东词二首教案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能力;2、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 3、教导学生领略毛泽东的革命家风范。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关于词的文体知识;词的朗读和词语理解;体会词的炼字妙处。 难点:全词的意象特征和鉴赏要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第一课时 一、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

2、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两首毛泽东的古典诗词(板书课题)。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板书标题)。 介绍词的有关文体知识:沁园春,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长沙,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朗读或放教学录音:要求学生听清生字字音和朗读的语气及感情,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 注音:沁( )橘()舸()怅( )寥廓( )()峥嵘()()遒( )遏( ) 2、 理解下列词语:

3、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怅寥廓: 苍茫: 沉浮: 峥嵘: 稠: 风华: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二、鉴赏活动: 1、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作于是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人生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解说:学生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4、 2、简析: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作者通过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百舸,鹰,鱼,霜天,大地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提出了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下片抓住“同学少年”这一意象,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都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英雄气概。这样,上片为景,下片为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意象:在诗歌中,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客观物象。换言之,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如“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

5、”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 凄凉 孤寂的氛围。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因而,意象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 “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用客观事物的特性来衡量它们。意象是主体心灵的创造性想象的产物,因此,我们欣赏诗歌,要从物质性的东西中感悟心灵中的东西。) 3、高层鉴赏:诗人独立在寒秋中的湘江橘子洲头,看到岳麓山上丹枫如锦,

6、湘江流水似碧。在这山川红遍与碧透的映衬下,还有雄鹰在长空奋击双翅,鱼儿在江中活泼地翔游,就连原属静物的“万山”也因枫叶层层染红而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气来。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来竞驶的百舸,真是火红绚烂,春意盎然。这种霜秋的严酷萧杀与万类的活跃自由,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一种辩证对立关系:那就是客观环境越险恶,主观竞争意识越强烈。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大至阶级,小至个人,无不以斗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于是才有了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才有了由谁来主宰人类命运的问题,才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极有分量的发问。这里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宏伟壮丽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湘江秋色图,提出的是由谁来主宰祖

7、国命运的深刻命题。在这里诗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将自己要表达的题旨要发表的议论通过一组生动形象和饱含着激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诗情和哲理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接着,作者用“携来百侣曾游”一句,过渡到对早期革命活动的回忆。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在那些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他们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最后几句,以设问作结,实际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一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第二课时

8、直接导入:这一课,我们来学习采桑子 重阳(板书)。 1、题解:采桑子,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又名丑奴儿、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重阳,题目。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文人登高赋诗的习俗。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十月十一日。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丽景象,“万里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气,由于诗人的革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全词极大地鼓舞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 2、写作背景:一九二九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

9、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 3、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和语气。 4、简析:首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人生亦老”即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难老”所说的“天”是指宇宙,即是说宇宙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岁岁有重阳。接着一句“今又重阳”给人一种时间易逝的感慨,因此,就要求革命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体现了革命家虽身处逆境却心胸开阔,乐观豪迈的精神,连“战地黄花”(即刚做过战场的土地上盛开的菊花),也格外的香气溢人。下阕“一年一度

10、秋风劲”与上阕“岁岁重阳”前后呼应,岁岁有重阳,岁岁有秋风。重阳登高,看到战地黄花,自然联想到强劲的秋风,经秋风吹过的大地。5、思考:本词初稿中,上下片的顺序曾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现在这样。请问,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原来的顺序使词的意蕴反而缩小,而现在的顺序则由眼前的战地黄花推及到秋色无限的寥廓江天,使词的意蕴更显深厚,韵味也更浓了。 第三课时 直接导入:本节课,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一阅读毛泽东、陆游同题词卜算子咏梅,完成下列题目: 毛泽东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11、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毛词原稿有“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片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它花卉更美丽、娇艳。 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格。 2陆词中的“群芳”指什么?毛词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陆词中的群芳指打击作者的政敌抗金主和派。毛词中的梅象征了坚持、乐观、谦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 3比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

12、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两句各自表现的主题思想。 毛词最后两句表现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的崇高品格,陆词最后两句表现了不怕挫折,永葆高洁的坚贞意志。 4有人认为毛词中“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最有意境;有人认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有意境。谈谈你的看法。 二比较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和本课沁园春长沙的异同。 相同点:词牌相同,所以句数、字数、平仄均相同。题材都与中国革命相关。 不同点:写作背景不同,题目不同,意境也有所不同。 三请鉴赏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己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

13、【鉴赏】这首词写于1928年秋。上阕描写的是战前我军产阵以待的战斗场景和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前两句互文见义,展示的是黄洋界关隘上下红军战士同仇敌忾的战争氛围,为表现红军战士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的下两句作了铺垫。下阕具体描写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及原因。“森严壁垒”既指物质上的准备,如工事的构筑等,也指全军上下的密切配合,最后两句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连夜逃遁的丑态,表达了我军胜利后的喜悦。 这首词高昂雄壮,轻松明快,充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围绕“我自岿然不动”这一中心,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典洋界保卫战这一具体战例的描述,小中见大,歌颂了人民战争的正义和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14、四沁园春长沙作业练习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2、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曾和忆两字在表达时间上起什么作用?3、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4、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下阕中的忆,领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曾和忆两字,表示从上阕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3、上阕写暮秋景色,红遍和尽染两词,突出了秋色之深。4、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诗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诗句,诗人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这样写,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