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唐诗五首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而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穿)【解析】C项,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答案】C2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C项,着力渲染“幽深”。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答案】C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山居秋暝
2、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_,_。(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答案】(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注】金闺万里愁。【注】无那:无奈。4“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在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3、【答案】“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5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解析】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但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答案】运用想象(或虚写),从对面着笔,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情、深深思念,从而更近一层地反衬了征夫思亲念远之情,并使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浪淘沙【注】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
4、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6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解析】黄河本来是在人间,在地上,而这里却说“直上银河去”,“到牵牛织女家”,可见,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借用了神话故事。【答案】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学号:20130078】【解析】这是一首绝句,作者的情感比较隐蔽,可以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分析。【答案】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
5、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8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
6、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9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10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
7、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现主旨的作用。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奉陪郑附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
8、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享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解析】“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意思是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的绿色使“我”耳目
9、一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表示观此美景,希望隐居于此。所以,选项中“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有误。【答案】C1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解析】B项中“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意思是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
10、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答案】BE1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
11、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14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在历史上的地位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前后两段语意连贯。唐诗浩如烟海,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在艺术水平上确实达到了后人难以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发展推向顶峰。【解析】根据
12、语意,此处应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注意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答案】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或: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说盛唐诗是这座高峰的顶点)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从而使句子协调一致,整齐对称。唐代诗人是一群深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的眼中,简直不可思议。【解析】“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16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 文字: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1)描述漫画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字) 【答案】(1)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正从水里跃上水面的鱼,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只正在空中自由飞舞的蝴蝶,而那正是鱼儿的梦想。画面的右上方写着: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 (2)漫画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痴心妄想,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