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01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5,选修1-1,选修1-2,选修4-4第I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塑造政治认同C否定“君权神授”D宣扬道德教化

2、2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4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私造钱币,中央政府设立了工官9处.铁官4

3、6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还建立和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以上举措A意在规范社会经济的秩序B全面落实工商官营体制C是新儒学日益成熟的体现D照搬了工商食官的传统5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称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有利于司法公正D降低了行政效能6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唐北宋南宋明朝清北方402801110南方1727377788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4、D儒学教育的发展7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这一件事凸显出A地方吏治腐败严重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不容挑战D财经制度严重僵化8如图形象地反映了A传统科技的兴衰B君主专制的演化C儒家思想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9通海垦牧公司是1901年张謇在江苏省成立的第一个垦殖公司,并购盐城以东的滩涂作为植棉之地。经营十年,成效大著,张謇高兴地写下“人间何处有春愁?”的诗句。他的这些行为A体现了实业家的家国情怀B表达了艰难创业

5、的苦恼C抓住了一战机遇发展实业D促使了民族企业的诞生10晚清到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了编撰辛弃疾年谱的热潮。年谱多涉及辛弃疾追杀义端、手擒张安国、建“飞虎军”、死后削爵、追赠“忠敏”等内容。这一时期出现辛弃疾年谱热的主要原因是A政权更替带来的动荡局势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C伦理纲常占据主导地位D宋词文化受到国民的青睐11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2在民国

6、时期,有人改编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A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C结辫陋习被社会抛弃D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13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14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

7、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A 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15如图是我国三大改造时期绘制的宣传海报。该海报A展现了工人即将完成三大改造的喜悦心情B展现了工人即将完成工业化的喜悦心情C展现了工人积极投身大炼钢铁运动的热情D展现了工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16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反对大国

8、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17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公民平等参政C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D直接民主弊端明显18就私人下水道,古罗马裁判官规定:授权人们为了清扫下水道而进入邻人的房子并拆开地板.工人要把因修理下水道的需要而拆除的物恢复原状,为此,他要订立潜在损害的要式口约,承诺对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但如果碰到蛮不讲理的邻人,这个令状即“禁止邻人使用暴力,不让下水道得到清扫

9、和修理”。据此可知该罗马法令A保护私有之财产B重视公共利益C偏重书面契约精神D注重司法程序19有论者指出,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君主在力量上不足以压制整个社会。 社会力量的强大、尤其是商人群体的发展促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历史渊源。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国王丧失了社会控制能力B各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巨变C商人群体是社会主体力量D制度创新释放了经济活力20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关注现实

10、、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2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22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新政采取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保护农

11、村生态 B促进工业的复苏C创造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231950年,美国正式实施“第四点计划”,针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保健、农业开发和教育三大领域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据此可知A 新民族国家兴起引起美国关注B马歇尔计划扩展到亚非拉地区C美国在亚非拉奉行和平外交政策D经济援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鸿沟24从1991年3月起,在随后的9年零9个月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7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5%,创造了2500万个新就业机会,年增长率达2%,失业率大幅下降,从扩张期开始时的7%以上下降到最低为3.9%。促使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放

12、任政策的实行B福利国家规模的扩大C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D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第II卷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曾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救治不力极容易产生严重的危机。灾害一旦发生,统治阶级往往表现为救政与救灾制度两套制度同时并行,并形成制度化的框架。一般而言,统治者会先采取自谴制度,以对上天的警示做出回应,表达忏悔。若短期不见效果,君主就开始深入检讨自身之外的问题,着手改善吏治以及政府部门,由此将责任外延。帝王在救政制度之外开始实施救灾制度,主要包括物质储备、报灾与勘灾、物资赈济、扶持灾民再生产、水利兴修、农业技术推广、市场救济

13、等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救灾制度往往伴随国家力量的强弱而发生变化,王朝初肇时期,统治者尚能兼顾政治经济与灾民救助,在救灾同时维护其政权的稳定。但到王朝末期,随着政治腐败与国家财力的萎缩,统治者更关注对执政合法性的维护而较少关注灾民的生活。摘编自李军、黄玉玺救灾与救政:中国古代社会救灾制度反思材料二爱尔兰饥荒(18451852)作为英国和爱尔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由于马铃薯霉病所引发的大饥荒,造成100多万人丧命。它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爱尔兰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农业落后,是饥荒发生的客观背景。英国政府未能准确地评估,对灾害重视不够,政策出台受到多方制约,进而加速了爱尔兰饥饿

14、向饥荒的转变。英国主要的政治经济学家及其信徒们认为,爱尔兰的经济发展需要人口减少和资本投资的增加,不管高死亡率,他们坚称需要最小的干预和自由贸易。英国政府确实为救助爱尔兰进行了努力和尝试,包括进口粮食、“以工代赈”、制定粥厂法案、通过济贫法、移民等,但其力度和程度远远不够来应对饥荒。两届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延缓了救济的有效进行。西方学者认为,将饥荒置于全球化背景下考量,来自政治领域的暴力和非人道的冷漠才是大饥荒得以蔓延肆虐的根本原因。摘编自杨天虎英国政府对19世纪中叶爱尔兰大饥荒的对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灾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

15、中国政府和近代英国政府救灾政策的异同,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1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救灾政策效能的认识。(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

16、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总论(1938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表述清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27材料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

17、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7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军在法

18、国北部地区登陆。此时,在苏德战场,苏军已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好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东调。盟军在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前,对敌情作了广泛而周密的侦察,对希特勒的部署方案了如指掌。盟军在拟定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可供登陆的方向有法国北部和南部,根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迅速指向德国腹地的战略意图,盟军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德军西线的防御作业进展非常缓慢,主要防御工事迟迟未能完成。在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抗登陆作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指挥的协调上,德军最高统帅犯了重大的致命错误。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彭训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登陆战役(1)根据材料

19、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意义。(6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杂交水稻已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亩产增长20%-50%,如今,杂交水稻还在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也相继在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墨西哥和南美各国等推广开来。袁隆平毫无保留地传授杂交水稻技术的经验和心得,使罗孝和、黎垣庆、郭名奇、朱运昌等迅速成长为杂交水稻专家,输送了谢放鸣、肖金华、李继

20、明、符习勤、袁定阳、段美娟等多名研究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深造学习。他学术超前,但生活补素,三四十元一件的衬衣照样穿,10多元一根的领带照样系。“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院士获颁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摘编自曹馨尹创新与梦想: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对社会做出的贡献。(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体现的时代精神

21、。(6分)答案1B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故选B。2B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3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大意为郡县制度,已

22、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不能轻易改动,它能让古今上下皆享安宁,是大势所趋,能没有它的道理吗?王夫之的话说明了郡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郡县制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D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制度,不能开中央官制先河,A项错误;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不是秦朝首创,B项错误;根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可知,郡县制有利于长治久安,C项错误。4A西汉中央政府设立了数十处工官、铁官,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完善工商贸易立法等举措,意在规范社会经济秩序,A项正确; “全面落实工商官营体制”与汉政府官营铸币等有利可图的手工业(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建立完善的工商贸易立法”不符,B项错误;“新儒学

23、日益成熟”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汉代的“盐铁官营”并不是对先秦“工商食官”传统的“照搬”,D项错误。5C从材料中的“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来看,三个机构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且加强监察、监督,有利于保障司法的客观、公正,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系统内部的变化,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没有关系,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系统的变化,不是行政机构的变化,与行政效率没有关系,排除D项。6B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状元中,南北方人数在唐朝时有一定的差距、北宋人数接近,之后的南宋、明清各朝南方人数远远超过北方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24、在于唐朝中后期以来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导致南方文化教育发展超过北方,故选B;唐朝至明清时期除南宋外,北方一直保持政治中心的地位,故A错误;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与题干中“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无关,故排除C;儒学教育的发展与题干中“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无关,故排除D。7C材料“空印案”的缘由在于君主不顾实情,认为官员的做法“欺君罔上”,由此可以得出君权之上不容挑战的结论,C正确;材料所述“损耗”是自然损耗与官员贪污腐败无关,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危及中央的信息,B不正确;“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说明当时的财经制度有一定的灵活性,D错误。8

25、C【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C项正确。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发展特点【名师点睛】知识扩展: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

26、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9A通海垦牧公司的成效显著,张謇的诗句既表达了个人的喜悦,更是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兴奋之情,体现了实业家的家国情怀,A正确;通海垦牧公司成立十年成

27、效显著,因此与“艰难”“苦恼”与其成效不符,排除B;一战爆发时间是1914年,与题干中“1901年”“经营十年”不符,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时间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10B根据所学可知,辛弃疾的词饱含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因此在晚清到民国这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出现了辛弃疾年谱热,反映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动荡局势与弘扬辛弃疾的品质没有关系,排除A项;伦理纲常在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强调出现辛弃疾年谱热,而不是“宋词热”,排除D项。11C材料反映了1919年五四运动后,瞿秋白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作为评判不

28、同文化高低的标准,改变了以往对东西方文化分野的观点,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得到传播和发展,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化,BD在材料信息中均无体现,排除。12D根据这首打油诗的内容可知民国时期在社会服饰和风俗方面出现明显的改革趋势,说明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故选D;材料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革,但无法说明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排除A;“风靡全社会”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长辫反被短发替”说明发型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证明结辫陋习已经被社会抛弃,排除C。故选D。1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前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

29、量涌人城市,故A项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4C依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定经济纲领保证军需民用,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为持久地抗日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制定经济纲领,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受到限制,没有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的环境;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选项错误,国民党制定的经济政

30、策主要对国统区经济发展有影响,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D图片上描绘的两位工人正在搭建工业生产设施,并且显现出精神饱满,展现了工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三大改造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工业,A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因此说即将完成工业化表述不正确,B错误;大炼钢铁是1958年,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C错误。16A中国采取“不争论”的策略,并避免对相关问题的回应,主要是要防止落入西方国家想破坏会议进程的圈套,以此维护会议的顺利进行,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A正确;材料主旨与中国想要树立形象无关,排

31、除B项;参与会议的都是亚非国家,没有大国,排除C项;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7A据材料“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等信息可知,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必须履行责任,没有体现平等,B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没有体现限制个人自由,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必须履行公民的责任,没有体现直接民主,D错误。18B古罗马裁判官授权清扫下水道的人“进入邻人的房子”,“禁止邻人”阻止清扫下水道,清扫方要口头承诺赔偿清扫行为造成的财物损害,据此可知,罗马法重视规范民事行为,保障公共利益,B项正确;“保护私有财产”只

32、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是对整个材料的全面解读,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 D项错误;“偏重书面契约精神”与“要式口约”不符,C项错误。19D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英王的权力,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历史渊源,反映出17世纪的英国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了经济活力,D项正确;英王“丧失了社会控制能力”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当时英国“各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巨变”说法绝对,B项错误;“商人群体是社会主体力量”与“工业革命的历史渊源”不符,C项错误。20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识流小说“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以象征暗示、内心独

33、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故D正确;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不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排除A;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排除C。21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

34、;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2D【解析】罗斯福新政发布农业调整法,销毁滞销的大量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23A1950年正处于冷战时期,但是随着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这一时期新兴民族国家兴起,在此背景下,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主要针对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提供医疗保健、农业开发和教育三大领域的技术和资金援助,美国的“第四点计划”说明美国对这一新兴的国际力量的

35、重视,A正确;这一时期正处于冷战,美国对新兴国家的援助带有“爱好和平”这一标签,显然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马歇尔计划在西欧实施,排除B;当时处于冷战,美国的援助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其试图通过援助渗透、控制上述地区,排除C。24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信息技术革命等因素的推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大幅降低,创造了美国的经济奇迹,故选C。自由放任政策在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即已被放弃,排除A;福利国家会产生懒人经济,很多人不愿意出去工作,只愿接受国家救助,失业率不会大幅降低,排除B;从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一直在增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5(1)特点:以保

36、障农业生产为目的;受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救灾与救政相结合;形成制度性框架;救灾效果随国家力量变化而变化。(2)相同:维护政权为目的;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赈灾、救灾与生产自救结合。不同:中国:救灾政策形成制度化;政策具有连续性,执行力度大;英国:救灾政策出台受多方制约;政策缺乏连续性,执行不力。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农耕经济发达;儒学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发展;自由主义思潮影响。(3)认识:从政治体制、科技水平、经济基础、统治政策角度阐述皆可。【解析】(1)特点:根据“农业生产曾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救治不力极容易产生严重的危机”得出以保障农业生

37、产为目的;根据“统治者会先采取自谴制度,以对上天的警示做出回应,表达忏悔”得出受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根据“救政与救灾制度两套制度同时并行”得出救灾与救政相结合;根据“形成制度化的框架”得出形成制度性框架;根据“救灾制度往往伴随国家力量的强弱而发生变化”“随着政治腐败与国家财力的萎缩,统治者更关注对执政合法性的维护而较少关注灾民的生活”得出救灾效果随国家力量变化而变化。(2)相同:根据材料,可从维护政权为目的,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赈灾、救灾与生产自救结合等分析总结。不同:中国:根据“形成制度化的框架”得出救灾政策形成制度化;根据“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得出政策具有连续性,执行力度大

38、;英国:根据“政策出台受到多方制约”得出救灾政策出台受多方制约;根据“但其力度和程度远远不够来应对饥荒。两届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延缓了救济的有效进行”得出政策缺乏连续性,执行不力。原因:中国:根据所学,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农耕经济发达,儒学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英国:根据所学,可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工业革命开展,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3)认识:综合材料,可从政治体制、科技水平、经济基础、统治政策角度分析总结。26示例一观点:近代化将有助于民族独立富强。该观点具有合理性。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实表明,中国近代化不仅是要实现物质技术的近代化,同时

39、要改变中国传统的专制体制,向民主法治社会迈进,更需不断清除民众思想中的迷信、愚昧、保守、落后成分,造就新国民群体。近代中国需要全方位的转变,全面的近代化,才能真正改变半殖民地命运,取得民族独立。但同时应注意近代化与民族独立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独立会加速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已经说明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总之,近代化与民族独立之间不是单向联系,而应是同步推进,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相互促进。示例二:观点:发挥历史的资鉴功能服务抗战时局。该观点充分体现出历史研究的价值,也彰显了抗战时期近代史研究要为国家民族解困找寻出路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长期、持续

40、的侵略,国内出现了若干的抵抗浪潮。从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等主剿派在沿海地区作出的战略部署与前线抗英,到太平天国时期抵抗洋枪队;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四大战役的抵抗行为,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从维新变法运动的改良之路,到辛亥革命的救国之策都包含着近代中国人在寻求民族独立道路上的探索。这些斗争为抗战救国救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总之,作者对百年近代史的研究突显了史学家的责任与使命,最终有利于抗战胜利。其他可供参考的角度:1中国近代化是以科学、机械、民族意识为重要内容。2近代化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3要从历史与外界找寻取得抗战胜利的良方。4历史研究中蕴含着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5近代史的教训有助于抗战建国。6废

41、除家族家乡观念有利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7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解析】根据材料“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可知作者认为近代化将有助于民族独立富强,故可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层面阐述如何近代化,同时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命运为例强调民族独立对近代化实现的作用;根据材料“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可从“发挥历史的资鉴功能服务抗战时局”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阐述中国在追求民族独立上的努力,以说明

42、对抗战时局的历史借鉴意义。27(1)政府财政空虚;农民穷困,激化社会矛盾;豪商大贾威胁统治;汉武帝的支持。(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攻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中“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可知政府财政空虚;由“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等信息可知,农民贫困,社会矛盾激化;根据“豪商大贾们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可知,豪商大贾威胁统治;由“汉武帝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等信息可知,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得

43、到了汉武帝的支持。(2)评价:根据材料中“征收财产税”,“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且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统治循序;由“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等信息可知,其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28(1)原因:有利的国际形势;周密细致的情报保障;登陆方向、地点的正确抉择;德军在西线的防御准备不充分;在战略指导上,德军最高统帅部多次出现失误。(2)历史意义

44、:有利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析】(1)根据“在苏德战场,苏军已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好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东调”得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对敌情作了广泛而周密的侦察,对希特勒的部署方案了如指掌”得出周密细致的情报保障;根据“盟军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德军西线的防御作业进展非常缓慢,主要防御工事迟迟未能完成。在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抗登陆作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指挥的协调上,德军最高统帅犯了重大的致命错误”得出登陆方向、地点的正确抉择;德军在西线的防御准备不充分;在战略指导上,德军最高统帅部多次出现失误。(2

45、)根据“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诺曼底登陆有利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29(1)贡献: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了高精尖技术人才;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任答三点即可)(2)时代精神:勇于创新;执着追求;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信息“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杂交水稻还在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也相继在埃及、

46、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墨西哥和南美各国等推广开来”、“袁隆平毫无保留地传授杂交水稻技术的经验和心得,使罗孝和、黎垣庆、郭名奇、朱运昌等迅速成长为杂交水稻专家,输送了谢放鸣、肖金华、李继明、符习勤、袁定阳、段美娟等多名研究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深造学习”、“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了高精尖技术人才、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等角度概括即可。(2)“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信息“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毫无保留地传授杂交水稻技术的经验和心得”、“他学术超前,但生活补素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勇于创新、执着追求、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