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40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东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核心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 问学”。“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是要求真正的君子必须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而孔子倡导的君子之 道,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君子之道的培养,是孔子诗教之重要内容。所以,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君子之道的一体两面。“尊德性”的“德性”,具体体现为圣人之性,是君子必须遵守的。简单地说,“尊德性”就是肯定人的德性是本来

2、就有的,但由于为物欲所蔽导致“人之本心不明”,因此必须通过“诗教”(或整个六艺之教)时时“去此心之蔽”,以保持德性的不堕落。孔子“诗教”所谓的“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而所谓“正”者,体现在诗中便是“仁”“礼”和谐。“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爱”是君子的主要情感,孔子“诗教”的目的是让君子注重道德礼法,并让君子在遵循礼法规范上由外在的强制升华为内在的自觉和良知。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其主张以礼教化和以德教化都是要求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借助诗把诗对 人的性情熏陶引向“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而“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的底蕴便是“仁”的德性,“仁”滋养着人的自然和质朴的性情。

3、孔子“诗教”不仅倚重于诗,同样倚重于“礼”与“乐”,所以他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兴于诗”在于以诗的感发涵养人的性情之真,“立于礼”是使这真性情得以由“礼”而导之以正。但“礼”是一种有制约作用的规范,在“礼”的制约下“真性情”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这样就需要“乐”来涵养。在“乐”这里,“情”(“诗”之根)涵纳了“理”(“礼也者,理也”),“礼”内蕴了“诗”,“仁”在这个时候才会在葆有天真而趋向高尚的意趣上得到圆融的提升。孔子的“仁”孕育了人的“德性” “性情”,使孔门开始从“修德立身”的立场来读诗与用诗,由论语所开启的“诗教”,第一次自觉地从人的内在要求出发,通过“诗教”提升人的精神境

4、界以“存心养性”。因此,“尊德性”作为“诗教”的核心价值之一,实质是将审美道德化,使审美成为沟通内在之“仁”与外在之“礼”的桥梁。“道问学”则是指君子通过问学、求知的途径而达到实现至诚的德性境界。实现道德境界的途径只有读书致知,这个书就是以诗为首的“六艺”。“道问学”是孔子对弟子实施诗经教 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孔子很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是在他具体“引诗”“论诗”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论语中明确提出三处“教”之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有 教无类”(卫灵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有教无类”是孔子“诗教”的教学原则;学而是对入

5、学弟子的要求,最有价值的是述而的“四教”。这四教,文是文献典籍,行是德行或实践,忠是忠义,信是信第 1 页 共 9 页用。“四教”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因材施教的不同方法。文、行是外在的,忠、信是内在的。可以 看出,孔子教育一个人是从诗书礼乐(文)、社会实践(行)、忠诚守信(忠)、思想情操(信)等方面去实行的。孔子对弟子所问“仁”“孝”“礼”“政”“德”“君子”等儒家义理进行随机 指点,或评说尧、舜、禹、泰伯、文王、伯夷、叔齐以及颜渊、子路等,不管是评点义理还是评点人物,都称诗引诗来启发弟子领悟“一以贯之”的“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为政”方略等。可以说

6、,孔子“诗教”的主要任务就成为推广和阐释诗经的政教功能,阐释诗具有合“礼”性和“贵中合”的价值观,表现出重实 用而轻审美的倾向。在孔子看来,“诗教”之真正目的是个体精神和永恒本性的形成,“诗教”之真正目标是培养 “为政以德”的君子。就“尊德性”而言,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就“道问学”而言,它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践履性,是形而下的技术。孔子的“诗教”思想,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两个方 面发掘了诗经陶冶性情、培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功能,通过“人文化成”最终到达“内圣外王”,体现出一种“合内外之道”的精神境界和生存智慧。(摘编自刘恒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

7、、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 国放歌抒怀。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 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

8、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 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 希望。(2014.10.15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唯有通过“诗教

9、”(或整个六艺之教)时时“去此心之蔽”,才能保持德性的不堕落。B孔子“诗教”说“无邪”,要“归于正”,而所谓“正”,便是“仁义”“礼法”的和谐。C孔子述而中的四教指:文、行、忠、信,从中可看出孔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D“诗教”思想中的“道问学”是指通过读诗来问学、求知,从而达到至诚的德性境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论述“仁”、“礼”、“乐”三者关系,说明君子通过“诗教”遵守保持圣人之性。B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他在“诗教”中更倚重“礼”与“乐”的作用。C材料二的论证是递进式的,论述了文艺作品要宣扬爱国主义,要追求真善美道德观的观点。D材料

10、二论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这一观点,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第 2 页 共 9 页3下列各项中,不能同时体现儒家“尊德性”和“道问学”的一项是( )(3分)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B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C行有余力,则以学文。D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5孔子提出的“尊德性”、“道问学”的诗教思想对当代文艺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二来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

11、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阴森。威风凛凛的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这个监狱按照建筑计划原定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监禁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12、?”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他想到马上就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地心慌起来。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玛丝洛娃。他一见玛丝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儿女,我要过人的生活,”正当她垂着眼睛,迈着快步走进房来时,这样的念头掠过他的脑海。他站起来,迎着她走出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头拘挛着揉搓她衣服的边缘,时而看他一下,时而低下眼睛。您知道减刑的事成功了吧?聂赫留朵夫说。“是的,

13、看守已经告诉我了。”“那么,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要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尽管她非常激动,她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几句话讲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喏,这是说如果他要我跟他一块儿生活的话,”她惊慌地停住嘴,然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说,第 3 页 共 9 页“这是说如果他要我留在他身边的话。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我得把这看作幸福才是。我还图个什么呢?”“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作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 好,不惜破釜

14、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如果您爱他”他说。“什么爱不爱的?这种事我早就丢掉了。但,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是啊,当然,” 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想”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您要原谅我才好,”她说着,用神秘的、斜睨的目光盯着他的眼睛。“看起来就该这么办。您也得生活啊。”她说的恰好是刚才他所想的。然而现在他已经不这样想,他的想法和他的感情已然不同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我没有

15、料到会这样,”他说。“您何必在这儿生活和受苦呢。您已经受够苦了。”她说着,古怪地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受苦,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为您出力。”“我们,”她说到“我们”的时候,看了聂赫留朵夫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她本想说什么,可她的嗓音发抖了。“您总不能对我道谢。”聂赫留朵夫说。“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他,就说道。“我不想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 聂赫留朵夫说。“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在

16、他刚才对她的决定的原因所做的两种推测当中,第二种才是正确的:她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现在她想到她办成了她所要办的事,不由得暗暗高兴,不过转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难过。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聂赫留朵夫回过头去看英国人一眼,准备跟他一块儿走,可是英国人正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什 么。聂赫留朵夫不愿意打断他,就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他所以疲倦,不是因为昨夜失眠,也不是由于旅途劳顿,更不是由于激动,而是他感到对全部生活厌倦极了。他靠着小木榻的靠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复活

17、第三章第二十五节,记叙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最后一次见面。在此之前的内容是,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争取到了减刑,并决心和玛丝洛娃结婚,但是他前往探监,却遭到了狱长的拒绝。聂赫留朵夫只能求助于当地的长官,在那里他得到了允许,作为一 位翻译,陪同前来采访的英国人进入了监狱。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敷衍的态度表明他此刻紧张忐忑的心态。B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因为西蒙松是一个“特殊的人”,她已经移情别恋,不再第 4 页 共 9 页爱聂赫留朵夫了。C文中写聂赫留朵夫舍不得“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

18、的一切”,“失去的一切”既指失去赎罪的机会,也失去了他要的家庭生活。D文中加点处两个“古怪”的微笑,虽然表述一样,都在写玛丝洛娃的“笑”,但是却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环境描写起笔,其中“洁白的雪幕”和“明亮的窗户”强化了监狱清冷阴森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压抑感。B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令读者可以从聂赫留朵夫的角度毫无障碍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C小说的人物的语言平实而且精彩,让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虽然都是扁平人物,也给读者以栩栩如生之感。D小说人物塑造手法多变,如写玛丝洛娃就调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19、等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8前往监狱探望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的心情随着他和玛丝洛娃的交谈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9复活的创作历经 10 年,初稿中作者给男女主人公安排了结婚并移居国外的幸福结局,定稿改成了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种结局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窦参,字时中。少以门荫,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

20、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第 5 页

21、共 9 页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

22、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B.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C.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D.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免丧,古时父母死后子女需守丧三年,因特殊情况免去守丧,叫做免丧,与“服阕”意义相同。B.转,迁官转任,即调任官职的意思,此外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还有调、迁、徙、改、移等。C.御史,官名,不同朝代职权不同。春秋战国时掌管文书和记事,

23、秦后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D.召对,指古代君主召见臣下并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问题,如“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窦参讲求义气,被人称赞。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京兆尹追究责任之时,他能够主动承担罪责。B.窦参执法严明,坚守原则。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因劝阻未果而投井而亡,尽管众官都请求免除曹芬兄弟的死罪,但窦参坚持依法杖杀了他们。C.窦参为人严正,不阿权贵。窦参巡查案件,停留扬州之时,节度使陈少游态度十分傲慢,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不等他来见就渡江离去。D.窦参行事专横,以权谋私。窦参凭

24、个人感情任意调整有关官员的俸禄和官位等级,多任用亲信党羽作为耳目监察百官,以致内外官员都怕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4分)(2)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4分)14.有人评价窦参为人“刚直”,请你结合本文分析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第 6 页 共 9 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2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抱着名贵的琴,从峨嵋峰翩翩而下,暗含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琴声的铿锵有力。C.颈联写诗人听了琴声,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也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暗含两人的友谊。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对音乐的描摹,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16.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本诗的尾联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对音乐的描写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

26、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泰伯中曾子说“任重而道远”,当中具体表现“任重”“道远”的两个句子,分别是:“_”和“_”。(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思妇和游子两地相思之情,“谁家”、“何处”互文见义的两句是: “_,_。”(3)燕歌行中揭露将军和士兵的矛盾,表达军中苦乐不均之愤慨的诗句是:“_, 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听着节奏劲爆的音乐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开着空调在功率自行车上蹬到_,在疫情形 势依旧复杂的当下,居家健身逐渐成为备受大众追捧的锻炼方式。合理有效的居家运动,对呼吸循环功能改善、肺组织弹性改善等

27、都 ,这也是防控疫情、提高全民免疫力最直接的方式。由于居家健身是一个处于封闭状态的活动,业余爱好者在锻 炼时切勿过量运动。一场超过自身强度的锻炼,不仅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反而还会造成拉伤、骨折等严重后果。好的健身方式,应该是运动之后生活习惯不会发生显然改变,而是身体趋于健康。比如一次锻炼完后,你觉得食欲不振或者胃口大开,觉得 或者精神亢奋,那说明这次的运动内容就是第 7 页 共 9 页不适合你的。但如果本来习惯熬夜的人在运动完后主动恢复规律作息,那么运动就达到了目的。尽管拥有方便快捷等好处,但长时间在封闭的室内运动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大众不能将居家健身作为唯一的运动选择。户外空间开阔,景色优美宜

28、人,更能让人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因此人们运 动时应该注意室内户外交替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成语。(3分)19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好的健身方式,应该是运动之后不会使生活习惯发生明显改变,而是身体趋于健康。B.好的健身方式,生活习惯应该是不会在运动之后发生显然改变,而是使身体趋于健康。C.好的健身方式,应该是运动之后不会使生活习惯发生明显改变,而是使身体趋于健康。D.好的健身方式,生活习惯应该是不会在运动之后发生显然改变,而是身体趋于健康。20.在文中画波浪线处中找出两个否定句,并将之改为肯定句,不要改变原意。(5分)

29、(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异物等入侵的职责。它们会对不属于人体的物质进行分辨,帮助人体“排除异己”,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如果免疫系统把外界正常物质当成有 害物质,就会动员身体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细胞因子、神经肽等物质对其进行攻击。而免疫系统的反应若超出了应有的程度,就会对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造成误伤,从而使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1 。同样遇到花粉,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但有人的免疫系统就会“高能预警”“过度反应”。过敏常发生在一部分相对固定的人群中,某类人先天的免疫系统就存在缺陷,他们的

30、免疫系统异于常人,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从而导致了过敏的发生。我们称这类人具有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 ,那么其子代是过敏体质的概率为60%到80%。 ,但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并非一定会发生过敏。这是因为过敏还需外因即环境因素人接触到过敏原及其他刺激因素。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 原,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后,机体并不会产生过敏症状,但是免疫系统会将这类物质识别为“有害”并保存记忆。如果再次接触到这种过敏原,他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地做出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2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帮助人体“排除

31、异己”B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C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D但是免疫系统会将这类物质识别为“有害”并保存记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第 8 页 共 9 页2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忧不惧。”并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这些话中的“惧”与“畏”其实都含有“怕”之意。但是为什么孔子既说君子要“不惧”,又说要“畏”呢?其实其中包含着圣人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 “惧”与“畏”的,又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