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40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

2、、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

3、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

4、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B.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C.

5、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D. 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B. 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C. 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D. 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

6、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B. 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C.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D. 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答案】1. A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B“过于绝对”。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7、D“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题详解】试题分析:A“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3题详解】试题分析:D“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

8、区别”,意为“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重要区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烟火气吕峰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

9、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

10、。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

11、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

12、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灶台的描绘、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难忘。B. 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C. 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响。D. 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

13、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我一生的浓浓亲情。5. 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6.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答案】4. B 5. 物质上: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精神上: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6. 烟火气是乡情,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永恒)风景,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是生活的希冀和灵魂;烟火气是亲情,承载着努力和希望,带来了幸福和满足,获得自信、知足、平和、从容。【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

14、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语段作用,D项考核文章的标题,其中B项,“轻松”是因为有温暖的家在召唤。【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回答“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注意根据文章的整体进行概括,此题注意结合全文手下答出物质上的饥饿“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根据文中的句子“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母亲所做的饭菜

15、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意蕴的题目,实际就是概括文中的主旨情感,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概括第一点;根据“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第二点。点睛: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

16、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

17、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

18、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

19、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

20、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B.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C. 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D.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

21、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二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B. 从图l和图2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C. 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D.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E. 将“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作为深化改医药卫生改革的一部分,说明当前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

22、度高。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答案】7. A 8. BC 9. 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材料的论述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分析可知,“健康指标均优于”错,原文是“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于原文无据;

23、D项,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可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错;E项,结合文本内容“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度高”错。【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

24、达23.8”,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结合文本材料“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

25、,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分析可知,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

26、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

27、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将逆击 逆:预先。B. 诞等益宽恣食 恣:放纵,肆意。C. 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牵制

28、。D. 及至穷蹙 穷:处于困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B. 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C. 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D. 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B. 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

29、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C. 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D. 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遇到魏国奢侈腐败后的时期,皇帝废除了苛捐杂税,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百

30、姓都很高兴。(2)等到文钦计算的事情和诸葛诞不相符合时,诸葛诞亲手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鸳攻打诸葛诞,没有成功,翻过城墙投降。【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A项“诸将逆击”的“逆”,结合动词“击”可知,迎战的意思。【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长江流域”应为“黄河流域”。【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善良而仁慈”不恰当,不杀降卒主要体现的是他的大器有远见。【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蠲除”译为免

31、除,“苛碎”译为苛刻繁琐之事,“夺”译为强占,“悦”译为高兴。(2)“忤”译为抵触,“克”译为取胜,“踰”译为越过。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14. 下列

32、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B. 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C. 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的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D. 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E. 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15. 诗的领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4.

33、 BC 15. 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 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借景抒情”理解错误。这

34、里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音韵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分析错误。“杳杳”是渺茫、悠远之意:“萧萧”是马的叫声,都含有悲凉的情味。故选B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语言浅近但情感

35、深沉”。答题时,可以结合颔联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用了哪些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哪些深沉的情感。颔联“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意思是:已经白了头的我们在征战后相逢,我们的大好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本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征战”“乱离”表达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6、(1)离骚一文中“_,_”两句表现了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2)琵琶行中作者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3)论语阐述了思与学的辩证关系; 其中,强调思考的重要性的一句是“_”。【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 (2). 哀民生之多艰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学而不思则罔【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唯”“罔

37、”。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茶馆等经典节目。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北上广等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校外教育培训结构存在不稂不莠、鱼龙混杂等问题,各类无序的教育培训班,不

38、仅加重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却有点出师不利。过去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凭借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腾飞就会倚马可待。A. B. 2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粉墨登场: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今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极少数时可表中性)但也可以指单纯的登台表演(中性)。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之后的荒凉景象。(望文生义)穿靴

39、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使用错误,应该用“良莠不齐”。)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错误)。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长兴县和平镇庄里村成立的乡贤议事会有6名老支书组成,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调解矛盾31起,推动了庄里村的乡风文明建设。B. 作为新时代联通亚欧大陆的实体纽带,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为中国与欧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桥

40、梁,更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C. 截至2017 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 去年,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约为27 小时左右,比2016年提高06个小时。D. 最近,无人零售货架出现在杭州的网约车上,但这种新的无人零售模式能否推广,最终还是要交由消费者的选择来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有6名老支书组成”句式杂糅,应为“有六名老支书”或“由六名老支书组成”;B项语序不当,“不仅”“更为”后面的句序应该交换;C项成分赘余,“

41、约为27小时左右”去掉“约”或“左右”。19.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树色随关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河声入海遥。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律诗的语序。解题时既要对整首诗进行理解分析,还要通过对仗平仄等规律来确定诗句的前后顺序。根据律诗二三联必须对仗排除B,根据对仗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D,“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意为: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所以据语境及韵律可排除A。20.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关于举办中国传统

42、节日讲座的通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6月15日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大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学校教务处2018年6月10日【答案】“牵涉”改为“包括”。“应邀”改为“邀请”。删掉“抛砖引玉”。“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改为“到达”。【解析

4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应用和语言表达得体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根据语句的含义推断用词不当的地方,作答时要结合通知的格式以及语言得体的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通知在格式、表达上有六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格式上落款有一不当之处,应该把署名“学校教务处”放在上一行,日期“2018年12月18日”放在下一行。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牵涉:牵扯,涉及;关系到;根据语境“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可知用“牵涉”说节日,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包括”;应邀:受到别人的邀请;根据语境,我们是邀请老师,而不是受到别人的邀请,所以“应邀”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邀请”;抛砖引玉:比喻

44、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用于自己,通知中“他将抛砖引玉”,谦敬失当,可删掉;拜托:敬辞,指委托别人办某事;通知中“拜托同学们”,对象是同学们,敬辞“拜托”使用不得体,用词程度过重,可改为“希望” ;莅临:指贵宾来到、来临,所指范围小,尊敬程度重,是敬辞。通知是要求同学们的,所以敬辞“莅临”使用不得体,可改为“到达”。【点睛】通知是应用文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周知性、时效性。通知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组成。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

45、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2、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如今,穿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过去普遍认为,只要民族是落后的,与民族有关的东西就是落后的。当前,我国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

46、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扬,必能增强文化自信。只要老百姓都喜欢穿汉服,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文化传承有了实践主体。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民族落后,与民族有关的东西不一定就落后。 _。 _。【答案】 (1). 身着汉服,也未必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2). 老百姓都喜欢穿汉服,也未必就能实现传统文化复兴。【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解答此题,要从逻辑关键的角度切人,注意考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否成立:“必能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必能”表述过于绝对,文化自信不在

47、于是否“身着汉服”,联系“过去普遍认为”的表述即可判断,“身着汉服”可算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而非条件。“才能实现传统文化 的复兴”错误,“实现传统文化复兴”需要很多条件,不是“老百姓喜欢穿汉服”就能完成的,原文推理的条件不充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农民工师傅看着一班班列车驶离,却迟迟不愿上车。问了以后才知道,他们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影响到其他乘客,还说:“年轻人上班要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我们不赶时间。” 在气温只有零下6摄氏度的河南开封,有人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点了50份热粥,备注上写着“餐不用送,麻烦将这些粥就近送给路边

48、除雪的环卫工人和那些正在送外卖的小哥。”接到订单的店长一看备注,又给这份订单加了量。而接到这笔订单的送餐员看了备注后,将原本可以一人挣取送餐的订单分给了10个同事。 一对小情侣吃夜宵时点餐点多了,女孩叮嘱男孩从餐盘的旁边夹菜。两人吃完后,女孩又买了两份米饭,和之前未动过的饭菜一起打包。出门后,女孩便把饭盒递给了路边的流浪汉。 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不期而遇的温暖教室的电扇在嗡嗡转着吹散了夏日的烦躁,台上的老师正在讲着,我在台下无精打采的听着。我耷拉着脑袋把玩着指甲,一抬头看见老师写下:不期而遇的温

49、暖。我摇晃着脑袋思索着,片刻后想起的是你。印象中你有着光秃秃的脑袋,浓密的眉毛,还有着能将那人心看透的眼睛。一年四季总是板着个脸,像个不会笑的人一般,所以每次见你总是躲得远远的若是被逼急了就怯怯地喊上一句:“大伯。”然后一溜烟跑出你的视线。刚被雨水滋润后的村子,泥土里散发馨香,鲜花被冲洗的干净耀眼,河堤边,一群八九岁的顽童嚷叫着:“我们比赛看谁跑下去不会摔倒。”可能是玩腻了过家家孩子们纷纷同意了这种游戏。我双手贴着泥土也不嫌脏脚慢悠悠地放下去,耳边传来伙伴的喊声:“你行不行啊?不行就认输。”我瞪她一眼扭过头来却是心惊胆战:万一摔下去怎么办。可是那时还是年少顾不得害怕,一把劲儿冲了下来,很意外我

50、没有出意外。我们欢呼起来一个一个尝试,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你拿着铲子出来不等我们反应过来你便把这片“乐园”铲除了,你插着腰大声叫:“小兔崽子们不要命了,都赶紧回家。”我们平时都很怕你自然见你不敢说话,即使有多“恨”你,我们乖乖的回家心里却是恨得牙痒痒。那次之后见你总是绕道而行。三月的乡村,春风吹过发梢,万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竟玩起了“探险”去老房子里捉迷藏,我自以为是的躲进衣柜里就那样的等啊等,可能是时间太长我竟然在里面睡着了,再醒来已经是漆黑一片。白天时没有这种感觉一到晚上:风吹着门一晃一晃的,身旁传来嗦嗦的叫声,屋外黑色的的夜幕笼罩着大地好似要把你吞噬在这黑暗

51、中。我的身体蜷缩成一团张开嘴巴大声地哭喊:“妈爸”我把希望救我的人叫了一遍还是没有人来,我绝望了“是惠雅不是?”夜色中看到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我走过来,你大声喊人在这。你拉着我,可能是怕父母责骂我一路护送我回家。再次见你是在医院里,那天天气冷,刚进病房,你拉着我的手嘴里说着什么,妈妈说了一句:“没事,她不冷有手套呢,你啊,赶紧把身体养好。”如今我却与你阴阳两隔,现在的我想着多年以后我若不会记得你的模样,但我仍会记得那个在黑夜里给我温暖的人,他竟是我从未想过的人。【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立意解读:这是新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题目

52、中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内容是一群农民工,他们为了让上班的青年们先走,在地铁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他们的行为令人感动,其实,这不只是素质,更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他们本不该这么做,却选择这样做。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养。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内容写的也是一群普通人,他们用自己力所能及地力量温暖着周围的人。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动。材料最后总结句“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是文章立意的关键,从三则材料来看“偷偷地爱着你”,就是没有大张旗鼓、大肆张扬、大力号召地爱着你,就是自发地、自愿地、自觉地爱着你。这种爱,是公民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个体自力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内在力量的自然扩展,也是自力道德实践构筑和

53、扩张公共空间的基本构件。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写:(1)“偷偷地爱着你”,是自发地、自愿地、自觉地爱着你。这种爱,是公民个人的道德自觉;(2)人生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瞬间感动;(3)善良与性别、学历、职业、年龄、身份无关,它静静地流淌在一个人的血液里;(4)即使生活不易,我们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5)文明社会呼唤更多“偷偷地爱着你”。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