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A. 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 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C. 革命是变革的唯一途径 D. 改朝换代推动社会发展2、某近代历史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突变,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2、A.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动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方式的变革C. 促进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使人们思想解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3、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 武昌起义的胜利 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清帝下诏退位 D. 临时约法的颁布4、 晚清历史的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的一些著作如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
3、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社会群体的角度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现代化的角度5、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 B. 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C. 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 D. 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 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 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
4、.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7、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 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 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 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 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8、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2日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
5、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材料说明该文件的颁布( )A. 贯彻了美式三权分立基本原则 B. 企图限制袁氏独裁专制C. 防止了派系军阀威胁中央政府 D. 意在迅速稳定国内局势9、临时约法没有给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是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则处于被监督地位极不稳固。这说明临时约法(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制衡C.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D.制定的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10、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
6、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 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 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 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 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11、 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 )A. 希望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 B. 带有盲目的排外
7、倾向C. 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 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使你联想到的一段历史是( )A.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B. 辛亥革命的高潮到来C. 进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巢穴冬宫 D. 中华民国成立13、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
8、年的耻辱并且产出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为铲除”中共根据地教科书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C.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同时结束 D.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14、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
9、中山认为( )A. 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 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 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 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15、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力主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扩大参议院权力,如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总统在行使重要权力时,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等,最终这些条款被写入约法。这表明( )A. 参议院独揽了政府实权 B. 责任内阁受到总统牵制C. 约法中法治与人治并存 D. 约法中行政权最为弱小16、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字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
10、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 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17、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B. 政治思想较为激进C. 赞成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18、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第三条规定:“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者,不能见诸施行。”这说明清政府想要建立的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
11、 C.民主共和 D.联邦体制1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20、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之内。这表明( )A. 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 B. 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被推翻C. 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 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二、非选择题:
12、(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便使王朝大厦轰然倒塌。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第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1)概括材料一中的观点。(2)据材料二和所
13、学知识,说明清朝覆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范儿”的精神支柱,并简要分析其政治背景。(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社会演变发展的历史趋势。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党政的序幕,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背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摘自张辉评存在的缺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民国
14、的相关史实,围绕“宪政的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3、1918年11月底,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怀着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困惑,梁启超在蒋百里等人陪同下前往欧洲考察,后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记录了他在欧洲所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生是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厘於别国。 材料二 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
15、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 材料三 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宪。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于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请回替:(1)据材料一指出“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的原因。(2)材料二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是指什么?这次“外交失望”直接引发了什么运动?有何重大影响?(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作出评述。(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6、:180字左右)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B5、C6、B7、D 8、D9、B10、D11、C12、B 13、C14、D15、C16、C 17、A18、B19、D20、D二、非选择题21、(1)观点:任何制度都遵循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因时而发展创新(2)偶然性;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在全国的崩溃。必然性:民族危机严重,社会报读的尖锐、激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清王朝的腐败。(3)精神支柱:独立、自由、民主共和。政治背景: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营销,君主专制的结束。(4)历史趋势:由专制逐步走向民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22、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
17、。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第一个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在社会动荡,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它虽效仿美法宪政,但由于其设计本身的缺陷,最终在实践中失败。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具有主观主义色彩。它权力架构混乱,将管理权分配于数种机关,违反了国家原理。赋予国会(参议院)权利过于广泛,总统内阁权限不明,内阁缺乏制衡国会的手段,回避“中央地方关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临时约法的缺失成为袁世凯攻击和修改的借口,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临时约法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仅以立法机关制定宪法,缺乏代表性。所以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参考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得
18、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不稳定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缺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的必然性23、(1)原因:经历了一战(2)外交失望: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影响: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同意。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有宪法,共和政体,但整个社会的内容没有变化论证:政治上虽有民主共和的招牌,依然是独裁统治。经济上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短暂的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体思想文化方面,虽然民主共和思潮不断涌现,旧的思想文化依旧根深蒂固社会生活方面,虽然革命带来一定的变化,但旧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依然存在。不同意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论证:政治上推翻7帝制,建立7共和政体经济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科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新式婚姻、扎仪、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