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纲要求(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宏观框架知识主线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
2、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3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证明是有缺陷的,不得不进行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改革;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
3、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4整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时间: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84年城市改革、1992年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解决非公有制经济性质问题。考点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记:“一化三改”。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2“一五”计划(1)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2
4、)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3三大改造(1)过程: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向1从比较的角度理解建国初的工业化(2015课标全国卷,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
5、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审题方向“一五”计划(工业化)辨析选项考向2新中国成立初的物资统一调拨体制(2014海南高考)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知识定位“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辨析选项考点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6、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正确方针(1)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3“左”倾泛滥(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4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5
7、“文化大革命”浩劫(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考向3新闻中的历史(2015上海单科,29)下面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审题方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关键信息亩产3 530斤、亩产3 215斤信息解读考向4从职工结构的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2015海南单科,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 101万猛增至5 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
8、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审题方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调动知识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辨析选项综合理解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
9、、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考点三新时期经济体制转型(19782014年)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人民公社
10、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1、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考向5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2015海南单科,23)
12、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审题方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辨析选项考向6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目的(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13、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审题方向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调动知识世界近现代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有哪些主要不同?西方英国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考预测原创押题押题1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
1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押题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押题3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押题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
15、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押题5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
16、部调整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押题6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其中一次修订增加了如中国梦、正能量、基层民主、市场经济、城镇化社区、低保、3G手机、期货交易、超市等上百个新词。这些新增的信息本质上反映出()A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双百”方针遭到重大破坏C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D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新气象押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生产、生活资料耕地(亩)牛(头)猪(头)犁(张)水车(架)房屋(间)数量6.980.320.580.620.163.91国家统计局农
17、业统计资料材料二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未组织户人均收入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均收入比未组织户高人均收入比未组织户高人均收入比未组织户高9551 12617.9%1 29535.6%1 40146.7%材料三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 938万亩增长为189 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 320万吨增加为16 685万吨。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民采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
18、效果最好?为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二轮专题强化练板块三训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201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计划”期间 B十年探索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2以下是一位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记录了中国现代史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适当缩
19、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958年4月,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欣喜地描绘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后写道:“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5月,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提出:“我国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6月又说:“3年基本超过英国,10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材料中的指导思想所导致的后果主要是()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浪费严重B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经济快
20、速发展,短时间内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D违背小农利益,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2015遵义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5(2014兰州联考)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
21、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6据载:1979年福建对50家企业实行扩权实验,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如三明钢铁厂1980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同期增长了13.5%,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8%。这()A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下放的必要性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7(2015洛阳一模)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
22、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8(2014福州联考)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
23、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9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10(2015肇庆一模)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 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11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
24、,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12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引用魏源的名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思是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适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习近平引用此句,旨在()A强调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会改变B强调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合理性C强调治理方法必须恰当犹如鞋子必须合脚D强调必须走
25、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二、非选择题13(2015宿迁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材料二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
26、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1月5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
27、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14(2015临沂一模单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内地流传的歌谣 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材料二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材料三1978年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全民炼钢”“全民经商”分别与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或运动有关?为什么二者都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情况?(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信吗?为
28、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3)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哪一类史料?这类史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局限?学生用书答案精析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向例析考向1辨析选项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国和美国,故A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
29、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考向2辨析选项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中国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考向3信息解读该新闻标题中的小麦产量明显不符合实际,忽视客观规律,这是“大跃进”时
30、期“大放卫星”,浮夸风的体现,故A项正确。答案A考向4辨析选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公私合营完成是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与职工人数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5辨析选项材料强调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1、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6调动知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出口产品为主要目的。答案C原创押题押题1A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最终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押题2D针对过去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选D。押题3B从图中可知阶段“”指的是19601963年,此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曲线呈下降的趋势,“一五”计划于1957年
32、超额完成,故A项错误;1960年,为了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中央实施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押题4D材料中主要谈及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没有涉及国际形势变化的信息,故A项错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根源,故B项错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一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是不
33、断发展完善的,故D项正确。押题5C注意材料设问“解读错误的”。“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项政策明确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项政策涉及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而非所有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讲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必将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押题6D材料所列举的信息均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现象,而四个备选项内容分别出现于19561966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1992年以
34、来,故只有D项正确。押题7(1)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2)生产组织形式: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原因:农业合作社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和互助组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3)原因:新中国成立,农民政治上翻身得到解放;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有利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概括三种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人均收入”的比较,概括
35、效果最好的生产组织形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从农民政治、经济地位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概括建国初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训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A“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额的44.3%,其余资金大部分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要求“开始有所改变”不符,故B、C、D项错误。2A从“以粮为纲”“以钢为纲”即可知史料描述的应与1958年的“
36、大跃进”运动密切相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均发生于60、70年代,“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均与“1958年”时间信息不符,可排除B、C、D三项,故选A。3A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及所学知识可知,其体现了经济建设上的“左”倾思想,这一思想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严重浪费。B、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故本题选A。4A5C材料信息揭示的是农民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属于生产关系调整变革的范畴,故选C。6C材料信息“1979年福建对50家企业实
37、行扩权实验,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体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C。A、D时间不符,B项中“所有制的变革”错误,故均排除。7C8A195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排除B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答案为A。9D由图表可知,政府定价、政策指导价逐步减少,而市场调节价则逐步上升,这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体现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D。材料反映的时间跨度是30年,故A项不恰当;图表反映的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与经济成分无关,故B项不恰当;C项比较容易排除。10D11B12D
38、习近平在政协成立65周年会上引用魏源的这一名句,旨在强调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D正确。A项是“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的一个具体体现;B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人民政协就不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13(1)含义:一方面指创业经商,另一方面指带有一定的风险。原因: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建立特区。(2)含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深化改革开放,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观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成绩:改革开放前基本确立了社会
39、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后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14(1)政策:“全民炼钢”与“大跃进”运动有关。“全民经商”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全民炼钢原因: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全民经商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人们思想的解放;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2)数据:不可信。原因:“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数据不符合事实。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农业科技的进步。(3)史料:材料二是报纸的新闻报道,属第一手资料。优点:由于记者即时采访及记录,因此能记下较原始、详尽的资料。局限:但报道也会有欠准确客观的地方,使用时须注意有否附带价值判断或观察角度偏窄的情况。例如:报道讲求时间性,因此未必有足够时间查证,会出现信息错误的情况。此外,报纸的立场也会影响选材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