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967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单元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四)(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义愤填膺(yn)安之若素(平常) 致命(使丧失)B精髓(su) 骇人听闻(惊吓) 手足之情(喻兄弟)C磐石(pn) 不克自拔(能) 承诺(诺言)D无济于事(帮助) 不言而喻(明白) 履行(n)解析:选A。B项,髓应读su;C项,诺:应允,答应;D项,履应读l。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任劳任怨万古长流白雪皑皑对现诺言B公诸社会源远流长携手前进纷至沓来C坎坷曲折巍巍峰巅浓阴蔽日汹涌澎湃D种族歧视心急如焚资金不足息息相关解析:选A。对兑。3下

2、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古诗中有许多惯用的意象,它们表达的_已经约定俗成,如“杨柳”表惜别怀远,“归雁”表游子思乡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环形山”照片,是那样清晰,消释了多少代人对“皎皎银盘”上阴影的_。浮躁风气和商业投机心理_着学术,一些学者偏离正轨,或见利忘义,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A含义疑窦侵蚀B蕴含疑虑侵蚀C含义疑虑侵袭 D蕴含疑窦侵袭解析:选A。蕴含,动词,不宜作“表达”的宾语。疑虑,含有“顾虑”的意思,在这里不合语境。侵袭,从过程与后果上讲,都弱于“侵蚀”,用在这里不甚达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

3、,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B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C本来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们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D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解析:选C。C项,不三不四: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此处用后一个意思,正确。A项,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力量,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混淆。B项,爱莫能助:指心里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不能接在“感到”后面,不合逻辑。D项,敝帚自珍:指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不能指别人赠送的东西,谦敬失当。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中美重新

4、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广泛同美国社会各界接触,向美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传递中国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的信号。B春节临近,喜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排排商铺门前挂起的大红灯笼,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喜气洋洋的门联,浓浓的年味传遍了大街小巷。C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拍摄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塑造和加强了中国繁荣发展、开放和谐的国家形象,是新时期对外传播的又一新的形式。D“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在孔庙拉开了序幕,再现了传统节日场景,有助于广大民众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应当“同美国社会各界广泛接触”;B项,不合逻辑(中途易辙)

5、;C项,“加强形象”搭配不当。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

6、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概括成三个字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

7、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

8、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解析:选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

9、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解析:选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家“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8下列表述,符

10、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做了必要的补充。解析:选B。A项,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11、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袁绍,字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12、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

13、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黩近黩近:亲近B柔举家适河北 适:到C子盍去乎 盍:何不D及天子都许 都:国都解析:选D。“都”是动词,解释为“立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去而从曹操 觉而起,起而归B遂南之武陵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吾将更举以求主 作师说以遗之D遂委心服事焉 置杯焉则

14、胶解析:选D。A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都是动词,到。C项都是连词,表目的。D项代词,他;兼词,于之。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从之A BC D解析:选C。题干上所说的“汉士择所从”有两层意思:其一,陈述对象应为要依附他人的“汉士”;其二,这些“汉士”是主动选择跟随的主子。据此不难分析出:的陈述对象是“袁绍”,他不是“汉士”。中陈留太守张邈本来就跟曹操亲近友好,也不属于“择所从”。说的是孙策答应吕范的请求,陈述对象不是“汉士”。三项则分

15、别讲郭嘉、赵俨、吕范这些汉士“择所从”的情况,符合题意。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自中平年间爆发黄巾之乱后,天下动荡不安,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B郭嘉初次见到袁绍觉得他还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袁绍并不是真正可以依托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D作者对荀、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邢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解析:选B。郭嘉初次见到袁绍便劝说辛评离开袁绍。参考译文:汉朝自灵帝中平年间爆发黄巾之乱,天

16、下动荡不安,士大夫都在选择跟随的对象。以此作为保全自己、避免祸害的长远大计,但是如果本人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荀年少时,认为颍川是战乱之地,他劝家乡人赶紧避难,家乡人多因怀乡不能离开。荀独自率领他的宗族前往冀州,当时占据冀州的袁绍用上等宾客的礼遇待他。但荀思量袁绍此人终究不会成就大业,就离开袁绍去跟随曹操。那些留在颍川的家乡人,大多数为强贼乱军所杀。 袁绍派遣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和洽独自去了荆州,刘表用上等宾客之礼待他。和洽对人说:“我之所以不跟从袁本初(袁绍,字本初),是因为要避开争战之地。昏世之主(刘表),不能过分亲近,久留不走,邪恶就会兴起。”于是南往武陵,那些留

17、在荆州的,大多数被刘表杀害。 曹操为兖州牧,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密友善。郡中士人高柔唯独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关系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高柔把全家都迁到河北,张邈果然叛变曹操。 郭嘉初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道:“明智的人将会慎重地衡量他的主人,袁公头绪很多,但不得要领,好为谋略,但不果断,这样的人难于与他共渡大难,我要再次行动,另找新主人,你们怎么不走呢?”辛评等人说:“袁氏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离开他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离开袁绍,去依附曹操。曹操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门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袭、赵俨、繁钦因躲避

18、战乱到了荆州,繁钦在刘表面前多次显露奇才。杜袭说:“我们一同来荆州的原因,是想保全自己来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到汉献帝立都许昌,赵俨说:“镇东将军曹操一定能够拯救华夏,我知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 河间人邢颙在无终(避难),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曹公法令严明,百姓已经厌恶战乱了,乱到极点就会平定,我请求先去投靠他。”于是收拾行装回到家乡。田畴说:“邢颙,是天下士人中的先觉者。”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孙策说:“子衡(吕范字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

19、济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啊!”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结友好。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刘备服务。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第 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4分)译文: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

20、,非吾徒也。(3分)译文:_ (3)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3分)译文:_解析: (1)“以为”是“认为”的意思。“相亲”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很亲密”。“然”解释为“认为对”或“同意”“认可”等。(2)“所以”解释为“的原因”。“全”为使动用法。“已”可以采用“学不可以已”中“已”的意思。(3)“疑”是“迟疑”的意思,“困”是“遭受因厄”的意思。答案: (1)郡中士人高柔唯独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关系很亲密,不同意(或赞成)他的看法。(2)我们一同来荆州的原因,是想保全自己来等待时机而已。你如果表现才能不停止,就和我

21、们不是一类人。(3)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刘备服务。这些人都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答: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 (1)首先要注意诗歌的内容边塞诗,然后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特点,最后可以总结景物的特点。分析寓意时要结

22、合当时的社会现实。(2)分析感情时既要注意诗歌的题材特点,又要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催”“追”“莫遣”等。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战争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乐岁终身饱,_;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2)老吾老,_;幼吾幼,_。(3)谨庠序之教,_,_。(孟子梁惠王上)解析:要

23、注意“俯”“悌”“颁”和“负”字的写法。答案:(1)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2)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五、(12分)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分)长天一声低唤,惊动恹然春困的群山,呵,你怎么就孑然一身了?怎么就孑然一身地归来了?天穹茫茫,_;_,_;_,_;_,_。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你就乘那东风飞越关山印你细弱的身影如汪洋里的孤舟鼓你欲举的双臂如山崖间的落叶整个天都是你的天风浩荡一路东风也是你的答:_解析:从横线前的句子,可以让紧随其后,和“天穹茫茫”句式一致,也应在之后。从中的“也”来看,应在之后,其他句子

24、根据句间关系排列即可。答案:17高三(2)班以“金钱与幸福”为话题组织辩论会。甲方认为有钱就有幸福,乙方认为有钱不一定就有幸福。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请选择其中的一方参加辩论会。要求:发言要有理有据,使用两个反问句,40字左右。(4分)甲方:_乙方:_解析:首先立场要鲜明,是选甲方还是乙方;其次观点要有力,要能够体现“钱”和“幸福”的关系;最后要使用两个反问句。答案: (示例)甲方:有了金钱,可以购买名车豪宅,可以资助弱者,这怎么不幸福?没有金钱,这些幸福从哪里来?乙方:难道没听说过金钱可以买来床铺,但买不来睡眠?这么说来,金钱和幸福怎么能画等号?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协调

25、一致、匀整对称,个别词语可以变动。(5分)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润它成长,而不是春雨秋露。答:_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结构“匀整对称”的要求,可以统一采取“不是而是”的句式进行修改。答案: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而是在冰天雪地里怒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

26、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2012山东临清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心灵巨人 魏念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这个巨人很早就停驻在我的心房,引领我在十年寒窗清苦的学习生活中咀嚼阳光的味道。那段日子确实单调乏味,尤其是高三,学习非常紧张,大家绷着弦拼着命整天与书本做伴,周而复始地吃饭、学习、睡觉,有限的课外活动也是和各种各样的学习知识紧密相连。我那时苦中寻乐,有个小小的习惯,下课铃一响,经常一个人跑到走廊尽头,打开窗户,看天上的流云。一看到那些自由的白云,我的心就会莫名地激动起来,那是我心中的巨人在作怪。它让我把白云想象成未来,高远而澄清,太阳光一照,有着热烈的色

27、彩。上课铃一响,那个巨人又会不失时机地将我从遐想中唤回,并且谆谆告诫我,要努力听课呦,要好好用功呦,为了你那多姿多彩的未来和崇高远大的理想。 虽然后来我没能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取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的安排,因为我心中的巨人给了我恰到好处的劝解与安慰,它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在它的感召下,我摩拳擦掌地在大学校园的各种舞台上释放青春的光芒;在它的牵引下,我如饥似渴地在校图书馆里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营养。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将我从各种虚浮的诱惑中扯拽出来,将身心投入到更为有益的事情上去。有了它,我才知道辛苦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有了它,我才知

28、道应该怎样去做,人生的旅途才不会短路。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悠闲的工作,甜蜜的恋情,宽敞的住房,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愉悦心灵的同时,也使心灵失去了动力心中的那个巨人自以为功德圆满竟早早地躺在薄薄的档案里昏昏睡去了。生活在喝茶、看报、提职加薪、家长里短中以一种惯性的方式延续,生活的目的早已模糊不堪。和周围的许多人一样,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日子能够沿着这样一种惯性一直生活下去,波澜不惊,安然至退休,至死亡。 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偶然间抬头看到了天上那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映得它周遭的云彩红彤彤的一片,很是撩人情绪,记忆的一角豁然开启,心中昏睡的巨人竟以诗的形式复苏出现:“从明

29、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就是那个卧轨自杀的诗人。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海子式的浪漫与激情早已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沉淀,“喂马,劈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琐碎的日子里,我们早已忘了还要“周游世界”,我们不再有梦,不再有追求,在面对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再有飞翔的憧憬和拥抱太阳的热望。心灵缺少精神巨人的主宰,窗外的阳光、绿树、和风就不能尽收眼底,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我们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缺失的,醒醒吧,那些过早睡去的心灵巨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30、灰泪始干,只要主人的躯体还活着,你们就应该燃烧出感觉和温度。即使这辈子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喂马,劈柴”,我们也不该放弃理想,停止飞翔,我们要怀着一颗诗心生活,面向生活的大海,我们的内心应该永远怀着春暖花开的期待。(选自时文选粹)19(1)“咀嚼阳光的味道”含义是什么?(2分)答:_(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高三学习阶段“心灵巨人”对“我”的作用。(4分)答:_解析:(1)要注意“阳光”的内涵。(2)文中有“下课铃一响”“上课铃一响”的字眼,所以要从这两个方面概括。答案:(1)“咀嚼阳光的味道”含义是在清苦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快乐地追求理想。(2)下课时它让我畅想美好未来;上课时它告诫我努力听讲,好好用

31、功。20(1)“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一句中,“粮食和蔬菜”和“春暖花开”分别指什么?(2分)答:_(2)文章借海子的诗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解析:(1)这是个总结句,“粮食和蔬菜”和“春暖花开”的含义可以从画线句子前面的话语中找到解题的相关提示。(2)从下文的“我们不再有梦,不再有追求,在面对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再有飞翔的憧憬和拥抱太阳的热望”可以筛选出答题的关键点。答案:(1)“粮食和蔬菜”指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春暖花开”指让我们憧憬向往的美好境界。(2)文章借海子的诗,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要永远追求理想,期待美好未来的人生态

32、度。21文中写“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_解析:因为这个句子位于文章中间,所以其作用为“承上启下”,另外,要结合文本概括“承上”写了什么,“启下”将要写什么。答案:承上启下。写自己的“心灵巨人”睡去,失去动力,为后文的感悟思考过渡。22(1)从全文来看,“心灵巨人”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_(2)结合文章,联系生活,简要谈谈你的“心灵巨人”对自己的影响。(2分)答:_解析:(1)从作者对“心灵巨人”的态度,从“心灵巨人”对“我”的影响可以想到“心灵巨人”是一种精神或力量。(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心灵巨人”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33、一种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好呼唤。(2)“心灵巨人”对我 的行动起了指导与选择的巨大的作用,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中的一切行动选择和价值观念。这么说吧,“心灵巨人”决定人生道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红歌会:时代精神的彰显与期待新华社南昌10月28日电(记者陈建华、周伟、王以端)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歌曲,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再一次唱响;一段段激昂悠扬的旋律在巍巍井冈回荡,把人们又一次带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型娱乐节目“中国红歌会”,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将经典与时尚、历史与现实、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情感的愉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

34、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尤为令人可喜的是,在当下一些电视节目为了收视率而一味流俗媚俗之时,让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在红色激情中感怀不已,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我当过许多歌唱比赛的评委,但在这次活动上,我真的被感动了!”2007年,江西电视台正式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举办中国红歌会,并获得批准。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再次把红歌会舞台搭上了井冈山,并从8月起在全国设立了湘赣鄂、云贵川、晋冀鲁豫、陕甘宁、北京五大赛区。各地报名参赛者达1万多人,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多个民族,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当一位两岁半的孩童被妈妈抱着在话筒前,用

35、不太清晰的口齿唱起了小军号;当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老人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井冈山茨坪红歌会现场,神采飞扬地唱起解放区的天电视机前的观众体会的,不是演唱者唱技的稚嫩和粗糙,而是歌声中透出的热爱和真情。进入今年红歌会决赛的三名选手分别是曲措、白马人组合、黄训国。一直离乡在外的曲措泛着泪花演唱了烛光里的妈妈,黄训国发自内心地讴歌父亲,白马人组合以一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向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老师致谢。全场观众无不被那感人至深的歌声与真情所打动,一个个眼含热泪。77岁的老艺术家阎肃是红歌会的多场评委。他说:“我当过许多歌唱比赛的评委,但说实话,在这次活动上,我真的被感动了!”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

36、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为什么从6岁的孩子到78岁的老人,他们都要登台?为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打下过美国侦察机的老兵也要在舞台上放歌?为什么歌者和听众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为什么一个人歌唱竟引来万人合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歌之所以让人感动,首先是“歌红”。红色歌曲传递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使人百听不厌、历久弥新;其次是“会红”,红歌会以群众娱乐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大众,把比赛变成了参与的快乐歌唱形式,从而唤起了百姓的热情,吸引了大众的参与。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说,红歌会的成功让我们有众多的意料不到:意料不到红歌也这样叫好又叫座;意料

37、不到红歌让这么多人感动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红歌会的“粉丝”中,竟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江西吉安市第一中学的张蕤同学今年高考以699分的总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为了表达自己对红歌的热爱,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红歌会。他说:“井冈山养育了我,红色精神已注入了我的血液。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我爱红歌,红歌精神会让我受益一生。”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红歌现象”时认为,红歌会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模式,但在内容上却避免了肤浅和低俗,转而引领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主旋律。红歌会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红歌的认识,在重唱经典歌曲的同时,节目组创人员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以及电视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

38、代元素,使得红歌由“过时”成为时尚,以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形式出现,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带给人感动。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随着红歌与红歌会日渐红火,昔日的红歌精神再一次被点燃。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网民在网上对红歌会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荧屏上的某些缺失。在全社会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之际,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喻春龙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39、大发展大繁荣,大众传媒承担着重要责任。传媒最重要的职责是引领而不是迎合;节目收视率不能靠低俗来换取,而要靠时代精神与人性光辉来赢得。在大众呼唤优秀电视节目和文艺产品的时候,中国红歌会无疑彰显着一种榜样的意义。(有删节)19文章开头一段属于新闻文体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4分) 答:_答案:主要作用是:锁定了红歌会的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先声夺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文章用较多的文字介绍了人们参加红歌会的盛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答:_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红歌会盛况,更深刻理解人们在今天渴望红色精神的迫切心情,突出红歌会引发的轰动

40、效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红歌会”彰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期望?(6分) 答:_答案:红歌会彰显了一种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时代精神。红歌会表达了人们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创新精神的肯定。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红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怎样的启示。(4分)答:_答案:(示例1)曾经为时代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艺术作品不会过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它们的继承,在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有赖于其形式上的创新。七、(60分)23(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姚明不但是篮球天才,而且是语言天才。他妙语连珠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打游戏可以重来,打球不行”。岂止是打球不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可以重来的。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人生没有彩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