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8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人教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实用举例:奇数法记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

2、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实用举例:2007年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答: 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叙述要简单、准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国崛起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

3、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在经济、外交、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几年,太原进入了历史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2003年太原举行了建城2500周年盛大庆典;2006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2007年9月特在太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2008年将在太原举办自行车BXM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预赛(1)根据材料,说明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答:寻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向发达国家学习等。(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阅读下列材

4、料,参与讨论阿题。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但整个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是伟大而辉煌的。尤其在最后30年,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l世纪,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当争世界的主潮流。【问题探究】(2)说明20世纪最后30年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4分)答:由美苏争霸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和繁荣;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化

5、时代);世界各国以对话促进合作,追求共同发展;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潮流等。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

6、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答: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国外原因】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答:【内部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7、。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外部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

8、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答: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经济根源) 西欧社会各阶层(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社会上层)对黄金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述,使西欧人向往东方;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引发商业危机,使西欧国家被追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社会根源)【条件】 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进步;造船技术进步,出现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

9、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海船上装上了火炮。这些客观条件的具备,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客观条件)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两国都处于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两国王室都热衷于新航路开辟的海上探险活动。(主观条件)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答:【国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际意义

10、】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答:【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正面影响+负面

11、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答:【正面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思想,是统一国家的基础,建立法制,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负面影响】是文化的大毁灭,对知识分子的大摧残,禁锢人们思想,是知识的大倒退。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

12、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

13、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

14、,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

15、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16、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

17、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

18、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

19、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 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 性质分

20、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 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

21、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 判断成败及原因 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

22、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文化=批判

23、+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求解案例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 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

24、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例】阅读下列史料: “何以异于昔人海国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士谭(谈)西洋,引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提示部分 回答: (1)上文出自何书?作者是谁?是受谁的委托而编写的? 设问部分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这部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材料”;(2)“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25、、论证”。 上述三条能力要求成为了指导我们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依据。结合教学经验、体会,我们把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概括为以下的四步曲: 阅读理解材料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精读设问部分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组织文字作答 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对于上述如此系统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现介绍五种较为常用的具体

26、方法: (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三、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文字加表格混合型材料这几类; 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四、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

27、用: (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

28、、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 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 分析指导 本题共引两段材料

29、,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我们可应用上述提供的解答材料题的四步曲来解答此题: 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挂钩。 精读设问部分 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问则是第问的延伸,是综合第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下,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

30、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题目的“艰苦创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问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机器之学”、“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联群挟制,鼓动风潮”、“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等等 组织文字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

31、有效信息按问作答,并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答案为: 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二) 表格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国

32、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美国欧共体日本1965年2003700141328016304069890031757091290所占%10070.538.1434.8815.854.561993年2311256618247536990262625989962797624214204所占%10078.954.2827.0827.1728.23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3、(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分析指导表格材料题特点:外观极为简明,隐含信息量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解题的技巧“万变不离其宗”,仍可用四步曲: 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便可确定此题是围绕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并可因此而挂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 精读设问部分 要求回答的两问的第个小问都是问及“什么变化”,第个小问都是问及“有何影响”。这便可体会到此题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

34、取有效信息来说明论证问题以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问及的是19651993年高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数据的横向比较,同时还要注意进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这也是此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答题时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 进行材料整理 此题主要是对数据时行分析比较,如抽取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比较,1965年是1413280,1993年则是18247536(单位是百万美元),两数字作比较,便会得出经济在发展的结论。这是一些很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对数字材料的

35、整理过程) 组织文字作答 通过上述对数字表格材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1)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是鼎立的格局。 (三)混合材料型的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

36、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年份开垦荒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谷物产量(万担)皮棉产量(万斤)194139.01210.5147581944128.81467.5175300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

37、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分析指导 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

38、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曲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如: 设问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设问要求

39、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第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设问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的产量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 第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

40、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设问可采用“正反法”来解决。此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没有认真审题意,没有真正理解材料的情况下,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其实,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凭感情用事,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经比较后筛选一种看法作为答案,此之谓“正反法”。此题在鉴别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论时,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两种答案: A,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

41、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映的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此棉产量的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成功”等等,所以讲两者是吻合的)。 B、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然后比较A、B两种答案,看哪一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问的答案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 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第三层次: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同

42、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的。 (四)混合材料型的表述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

43、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19371950196019711972资本主义世界100100100100100美国46.448.531.29.77.6日本6.11.33.212.412.3西欧共同体各国-26.53029.6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本题提供的四段材料,都是

44、考生不熟悉的新材料,所以不可能靠死记硬背课文来回答,而必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围绕着题目所问的,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在四段材料中寻找出影响其经济地位下降的所有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说明问题 。由于此题不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所以只要能抓住中心,在各段材料中找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的因素是不困难的。此题可运用上例的“提要法”,准确、全面、简洁地答题。 材料一: 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美国的海外

45、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材料二: 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材料三: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扭转。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19371950196019711972资本主义世界100100100100100美国46.448.531.29.77.6日本6.11.33.212.412.3西欧共同体各国-26.53029.6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上面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部分和材料三、四的两个表格均是有效的信息,四段材料右侧各段提要组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