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6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一、选择题1至2012年初,我国省一级行政区划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这一划分习惯源于历史上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世袭制22011年9月3日数字信息网:我国历史上政府官员与人口的比例唐代为13927,宋代为12786,其中宋代官员有1/3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推行()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4重庆打黑

2、行动,使文强等一批黑恶保护伞官员落马,2011年9月6日,重庆公众安全指数达95.89%,公民认为重庆在全国最安全。这说明了对官员监督的必要性。下列具有此职能的是 ()御史大夫刺史御史台军机处A B C D52011年9月11日,数字天下网公布数据:我国历史上大概每隔11年左右,就会有一次特大规模的洪灾。下列关于解决水灾的说法对应的朝代是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C秦、元、清 D秦、

3、唐、明62011年7月14日在山东教师远程培训会上演示了一组学生高效课堂撰写关于政治史的小论文案例,下列标题中有失误的是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7下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其中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何时开始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 ()A秦朝宋朝 B元朝明朝C秦朝明朝 D秦朝清朝8王安石曾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其推行的变法措施中,被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为“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

4、法C保甲法 D将兵法9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10(2011海南卷,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11(2011海南卷,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12假如乾隆遇见华

5、盛顿一文认为: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看,康熙、乾隆在位的100多年被罩上康乾盛世的光环是莫大的讽刺。不能说明此观点的说法是 ()A统治者从根本上讲实行的是闭关政策B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D统治者闭目塞听,未能“开眼看世界”二、非选择题13(2011上海历史,35)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问题:(1)按示例填写表格。(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14(2011全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

6、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

7、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

8、、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答案:1C 2D3C 4C5D6D7C8C 9D 10D11B12C13(1)世卿世禄制;推举制;考试成绩。(2

9、)论据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叙述连贯成结构。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14(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意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