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4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统考(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们在讨论文学观念时提出过“天文”、“人文”之分,并主张从“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联系中去寻找中

2、国古代文学的要义和精髓,这是符合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实际的。他们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也得到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无论是占卜还是祭祀,殷商时期传留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无不说明,它们都是为统治者所垄断的一种进行天地人神沟通的文化,亦即“通天”的文化。这种以“通天”为核心的“天文”之学有着漫长的积累过程,体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但周灭殷之后,在总结殷所以亡和周所以兴的历史经验中,统治者们认识到“天不可信”,只有“敬德”、“保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而为社会文化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周公制礼作乐,将“以史为鉴”和“以民为鉴”作为制度文化建设

3、的主要视点,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周初统治者们已经不再将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天命,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他们已经开始用“集体行为史观”代替“集体神权史观”。为了让周之子孙世世代代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周公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即今所见诗经中的部分雅、颂,来强化史鉴意识。周人的“民鉴”制度主要有“献诗听政”。这一制度不仅促使统治者关心国计民生,注意民意民情,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着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诗、曲、书、箴、赋、诵、传语等等,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发展着。诗经的小雅尤其是国风正是这一制度衍生的产品。春秋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4、,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西周末春秋初,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悄然转变。春秋中叶士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批评天命观和天道观的基础上出现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价值观,将“集体行为史观”改换成了“个体行为观”,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的现实行为上来。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学不再只是维护氏族国结的纽带,或是礼乐教化的附庸,而且是一项个人的独立实践活动,也是一条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到了春秋后期,士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凸显,“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他们抗衡“世卿世禄”的法宝,传统礼乐思想被弱化。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俨然成为具有全方位社会功能的价值实体,成为士人们借以安身立命

5、的重要场域,于是,一个真正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摘编自王齐洲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文”之学的核心就是“通天”,占卜和祭祀则是天地人神沟通的重要方式。B. 周朝统治者在对国家兴亡的原因认识上,相较于殷商时期,有其历史进步性。C. 当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时,文学观念也就开始发生变化。D. 从“天文”至“人文”,文学观念的变化体现的是人的个体价值的不断凸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层次清晰,论述了“天文”“人文”两个文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变化过程。B. 文章通过对中国

6、古代文学观念发展的分析论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反思。C. 文章在论述相关文学观念时,特别注意将其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D. 文章在论述时援引史例,表述清晰、逻辑性强,体现了学术性论文的科学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印证了“天文”之学的存在。B. 史鉴意识和“民鉴”制度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一批作品应运而生。C. 殷商时期和西周初年,文学的社会功用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服务于国家统治。D. 春秋后期,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随着“诗”的产生才开始发展起来。【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

7、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当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时,文学观念也就开始发生变化。”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在西周初年,“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而后在春秋时期。“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文学观念在西周初年就开始发生变化。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找准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确定正确答案。

8、本题中B项“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的分析论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反思。”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内容,文章并没有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反思,文章的重点是客观论述“天文”、“人文”两个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即使文中涉及到“中国古代文明”,也是站在“文学观念”的角度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意义)。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对上古“天文”之学进行描述的并非是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而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们。B项中,根据原文内容,“例如诗、曲、书

9、、箴、赋、诵、传语等等,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发展着。”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应是“民鉴”制度,而史鉴意识从原文看,是“周公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是否起到了丰富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文中无法判断。D项中,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在“诗”这种文学形式产生前已存在并发展,例如周公就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同时,“诗”这种文学形式并非春秋后期才产生。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找准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确定正确答案。

10、(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

11、胆尝试,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勇于解决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摘自人民日报抓住大机遇建好大湾区,有删改)材料二: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相继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当前三大湾区基本处于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而我国目前主要有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湾区。其中,渤海湾区范围太大,湾区内联系不够紧密;胶州湾区覆盖范围太小;杭州湾区地理条件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发展水平较低。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

12、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当前珠三角制造较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材料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大湾

13、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创新大湾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

14、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所以,粤港澳地区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仍需政府和区域共同克服这诸多困难。(摘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删改)4. 下列对粵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粵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我国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具备我国最高的开放程度和最强的经济活力。B. 粵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湾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先试的作用,它比国内其它湾区更具发展优势。C. 粵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并不比世界级湾区逊色,未来发展态势良好,有望跻身国际一流湾区。D. 2017年粵港澳大湾区GDP增速明显领先世界三大湾区,说明粵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态势良

15、好,蕴藏巨大发展潜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创新,解决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才能有效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良性发展。B. 粵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也有积极意义。C. 当前世界级三大湾区都处于由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说明创新型经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方向。D.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良好,这与当前的世界发展形势和国内的深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但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仍须克服诸多困难。

16、6. 为什么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C 5. B 6.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适中,地理条件优越。从区域内外部联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日益密切。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高,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

17、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粵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并不比世界级湾区逊色”错误,材料二中“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可知经济总量只是不逊色于“纽约湾区”,而非“世界级湾区”。故选 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错误,把未然表述为已然,由材料二“未来有望与

18、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中的“有望”可知粤港澳大湾区还未真正成为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根据常识,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

19、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可知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适中,地理条件优越;“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可知从区域内外部联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日益密切;“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

20、”,可知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高,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

21、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格桑花鸿鸣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

22、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我瞒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军

23、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

24、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走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司机

25、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不一会儿,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怎么了?”“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

26、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却早已泪流满面。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军嫂看见军车前绑的鲜花,认为司机兵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这看似闲笔,实则颇具匠心,目的是为下文写过往军车敬军礼作铺整。B. 小说善用语言写人,作者在写军嫂向司机兵叙说自己的故事时,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C. 司机兵虽然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他的串联,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连贯、自然,军嫂这一人物形象

27、也更加丰满。D. 小说以故事中有故事的形式,在叙述中穿插讲述,既讲述了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也叙述了现在军看望丈夫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8. 小说多次写到“眼泪”,眼泪中包含着不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为“军嫂”,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B 8. 是一种忧虑的眼泪,军嫂担心自己有恶性肿瘤,流下了忧虑的眼泪。一种钦佩的眼泪,军嫂默默付出,独立撑起一个家,让司机兵钦佩。一种是感动的眼泪,过往军人对军嫂行礼,为军嫂让行,这些都让军嫂很感动。一种是无奈的眼泪,军嫂和连长丈夫长久分离如今却只能用望远镜相望。 9. 示例一:我认为标题“

28、格桑花”好。理由如下:从内容来看,以“军嫂”为题无法全面概括文章的内容。从人物形象来看,格桑花”是女强人的代名词,是军嫂坚强形象的象征。从情感来看,“格桑花”代表着幸福吉祥,表达出军嫂和丈夫之间的美好情感;从表达效果来看,“格桑花”富有诗意,能够激起读者的想象。示例二:我认为标题“军嫂”更好。理由如下:从内容来看,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军嫂的故事,即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和现在看望丈夫的故事。从人物形象来看,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军嫂这个人物的丰富形象。从情感来看,小说表现的足以“军嫂”为叙述对象的军嫂和丈夫之间的情感故事。从表达效果来看,“军嫂”一词朴素、大众化,更为直接地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解析】【7题

29、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曲解文意,军嫂叙说的故事本身可以反映军嫂的不容易,但是“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主要是为了突出军嫂的乐观。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

30、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说小说多次写到“眼泪”,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眼泪中包含着不同的情感。依次找到几次写“流泪”的情节,结合上下文或者小说主旨分析即可。第一处流泪是军嫂瞒家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以后,军嫂担心自己有恶性肿瘤,流下的是忧虑的眼泪。第二处是司机兵听军嫂介绍自己带孩子照顾家人,眼睛有些湿润,司机兵钦佩军嫂默默付出,独立撑起一个家,这是一种钦佩的眼泪。第三处是过往的车辆看到车前面的格桑花后都对军嫂敬礼,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第四处是因为雪

31、崩不能上山,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望着对方,长久分离如今却只能用望远镜相望,是一种无奈的眼泪。【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一是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三是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四是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五是思考题目是不是文章的线索。本题说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为“军嫂”,要求结合作品谈谈看法。这个题目可以见仁见智,关键是要谈出理由和看法。这里答题时主要切入点是小说的几个要素。具体来讲,就可以从情节上,分别说“军嫂”和“格桑花”概括情节的利弊关系;从人物形象上,可以各自从

32、小说塑造“军嫂”形象还是“格桑花”形象的有利角度讲明理由;从表现的情感主旨方面,也可以从“军嫂”或者“格桑花”各自表达的感情角度讲明好处;从读者感受方面,也可以从“军嫂”和“格桑花”各自方面具体分析带给读者的独特阅读效果。要注意表述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精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

33、。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34、。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

35、为医药资/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

36、,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

37、,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答案】10. B 11. D 12. C

38、 13. (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

39、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两句中间要断开,排除AD。“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C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错误,“屯田”由

40、工部掌管。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

41、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关键词:“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点睛】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

42、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43、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4、。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

45、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参考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

46、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47、。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

48、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

49、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田家三首(其三)柳宗元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注原陆:高而平的地面。饘(zhn):稠粥。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B. “被”字化静为动,再现了蓼花绕堤秋景,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C. “榆柳”是田园诗中常见风物,陶渊明归园田居也以它描写田园生活。D. “迷”字颇耐人寻味,既可指迷失了

50、方向,又可指行人迷醉在田园美景中。15. 诗中描写的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行人天黑迷路,幸得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

51、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不当,意思是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描写了农村秋日的美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本诗写农村秋收后的情景和诗人晚上投宿农家受到殷勤款待

52、的经过,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意思是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

53、、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荀子在劝学中, 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论证坚持而不放弃的重要性,除“驽马”一喻外,另一比喻的两个句子是 _,_。(2)琵琶行中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乐曲变得激越雄壮的两句是“_,_”。(3

5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_,_”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答案】 (1). 锲而不舍 (2). 金石可镂 (3). 银瓶乍破水浆迸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5). 八百里分麾下炙 (6). 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锲、镂、浆、迸、麾、炙。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 )。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

55、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 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这是文人画家对书法的追求。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 ,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 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 、大巧若拙等

56、等。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B.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C. 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D. 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特 息息相关 表现 返璞归真B. 独立 息息相通 再现 去伪存真C. 独立 息息相关

57、 再现 返璞归真D. 独特 息息相通 表现 去伪存真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B.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C.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D.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

58、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解释“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中的“综合型艺术”;“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在前文基础上进行总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后文谈书法的内容衔接。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59、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独特”:是指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独立”:是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上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意为“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组合”是“艺术形象”的构成元素,后文则意在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所以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息息相通”:呼吸相连通,形容关系密切,相互沟通。前者重在“关联”,后者重在“沟通”,多用于情感。根据语境,应选择“息息相关”。“

60、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模拟;“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想象、理想、幻想等)表达出来。根据语境,应选“再现”。“返璞归真”:璞,未经加工的玉,璞玉。真:原来面目。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去伪存真”: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前文“摒弃华艳,唯取真淳”,意在强调质朴、本真,所以用“返璞归真”更为恰当。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61、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1)“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的主语应是“节奏和韵律”,而在病句中,主语变成了“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应将“了”改成“的”。(2)“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中“了”多余,句意应是未然。A项,存在错误(1);B项,存在错误(2); C项,存在错误,原

62、句应是祈使句,选项C缺少“要能”,与后文的“这是文人画家的追求”不照应,故错误。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_,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_,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75%,该条件下的

63、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_。【答案】 (1). 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 (2). 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 (3). 无法透入细菌内部杀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第一处,结合“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可知酒精杀菌是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

64、而杀死细菌”可知,酒精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后让其失去了活性。据此概括出“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第二处,此处是说什么样的酒精可以用来消毒,结合“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说明前面的意思是白酒的消毒效果不好,据此概括出“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第三处,这是说酒精浓度对杀毒效果的影响,结合“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可知,浓度过高也不利于消毒,据此概括出“无法透入细菌内部杀菌”。【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

65、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2019年11月13日11时40分,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这是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年内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首次实现一年内多次发射,也是第四次完成商业发射。快舟

66、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具备200公斤/700公里太阳同步圓轨道运载能力,具有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低成本等特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表示,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是目前国内最快发射纪录保持者,进发射场后7天内可具备发射条件,4小时内可完成发射。根据相关安排,快舟火箭还将有新的发射任务。【答案】关键信息: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首次实现一年内多次发射;该火箭具有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低成本等特点;为国内最快发射纪录保持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

67、,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这是一则新闻材料,要注意导语部分,根据“2019年11月13日11时40分,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可筛选出重要信息,“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主体部分的关键信息是此次发射的特点,结合“首次实现一年内多次发射”“具有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低成本等特点”“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是目前国内最快发射纪录保持者”可概括出答案。四

68、、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著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

69、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文纳百川,亲历为佳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在我们的国际游学即将结束之时,代表我的祖国中国,进行交流分享。听了大家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种思考,我想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全世界都能与当地文化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同时,如果大家想要感受更深,来到中国去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文化足够友好宽和,与各国文化融合出更好的画卷。从小,我就爱喝可乐,长大些更

70、是品尝到咖啡的香醇。而近些年,我发现可乐的包装发生了变化,红色的罐子上描绘着“锦绣成都、欢畅青岛、醇厚西安”,包装上人物或吃着火锅,或身着旗袍。标准的“洋饮料”走起了中国风。而这,不仅没有影响可乐的销售,反而人气大增。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了中国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融合能力,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收益。更巧合的是,当我将可乐罐秀给爸爸妈妈,也惊喜地发现,爸爸的国外品牌运动服上绣着祥云,妈妈的国际大牌化妆品也换成了宫廷风的包装。我坚信,中国文化能够与各国文化和谐共存,共荣互惠。也期待,更多的融合交流。说起交流,中国文化也早就与各国文化交流千年,国内各地,满是交流的印记。就

71、在我发言前,欧文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敦煌,那里是多种文化交流的见证。何止是敦煌,故宫里的钟表、广州沙面的洋房、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中的老式火车,中国的文化走了出去,而中国也是向来敞开怀抱,期待着各类文化的到来。我们期待的不仅是这些事物,更期待各位友人的到来。人,才是文化交流的最好载体。在中国青年人中,有一个流行词叫做“亲测有效”。所以如西塞同学所说,来到中国的街头巷尾亲自实践,就是最好的感知方式。其实,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先生就是文化交流的实践者。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实践了17年,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才会传扬四海,流传至今。在这几年,中国有一个知名节目叫做汉语桥,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汉语达人”在汉语桥

72、中比拼中文水平。当记者问起,你的汉语是怎么学的?他们的回答总是说:“多跟中国人交流,了解文化,会学得非常快,会爱上中国。”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西方说唱混着古诗词唱出今日交流的鲜活动力。感谢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称赞,欢迎大家对中国文化深入探索。伸开双臂欢迎你,谢谢大家!文佳2020、5、1【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但是含意非常丰富。这一句话交代了写作的背景,设置了一个展开写作活动的情境。这是一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游学”活动,就是开展旅游开展学习的活动。活动有多个国家的高中学生参加,这暗示了写作对象,

73、发言要面对的是参加这次游学活动的多国高中学生。发言的主题应该是跟游学的主题“文化之旅魅力中国”相关的。这个活动主题,其实也有暗示作用,“魅力中国”,中国的魅力在哪里?是应该回答的一个问题。第二句话交代了写作者的身份,名字叫“文佳”,是男性还是女性,没有限定,你可以自由选择。他(她)参加了这次游学活动,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不是旁观者。这句话还交代了写作目的,写这篇发言稿是要在活动结束的分享会上作发言用的,目的非常清楚。这句话还交代了写作者为此次写作所做的准备,采访了小组里的成员,采访的结果就是下面接着的材料。这些采访内容是要作为写作者写作的材料用的,这是写作者立意、发言的依据。第2-4自然段都是

74、“文佳”采访的结果。 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欧洲的欧文。关联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其思想内容,重点是要突出不同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我们可以提炼为中国魅力来自于多种文化的融合,或者说是中国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第二个采访对象是美洲的珍妮。关联的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故宫,历史遗迹和文物,是中国魅力所在。拓展开去,到第二个关联点,是“灵感中国”特展,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提炼一下,可以认为中国魅力,来自于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结合。第三个采访对象是非洲的西塞。关联的点是现实生活,提炼成为生活相通,世界共融。三个采访内容的内在联系是“文化交流发展”,取自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75、近平到敦煌研究院座谈中提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精神引申而编制的。能够读出习总书记的意思,这是最高明的。不能读出来,通过这三个采访案例的文字表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大致的“魅力中国”中国的魅力在于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对于传统的保护,对于时尚的贡献,任何人在中国都找到自己相通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朋友。这也是可以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是本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写作任务落实的程度直接影响这道题的评分。结合材料的内容,就要结合题目所设置的写作情境,要在这个情境中展开写作。同时,可以有自己的体验。

76、这个情境还有很多可以丰富的地方,在不改变情境的前提下,部分的细节是可以根据自己相应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和细化的。“以文佳的名义”就是说你要代入到这个写作者身份中去,写作者要设计好这个身份和相关的体验基础。写作的文体要求是“发言稿”,“发言稿”,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演讲稿,要注意发言面对的对象,要谈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话题,语言要亲切。“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是对发言内容的限定,这个限定是比较宽泛的,文化交流发展,认识与思考,两个点涉及就应该是符合写作任务要求的。能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那就更能够落实好写作任务了。这道作文题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

77、?在于游学主题“文化之旅魅力中国”中的“魅力中国”,这是对参与游学活动的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从材料来看,集中在文化上来阐释中国的文化魅力在哪里。假如考生的作文可以扣紧“魅力中国”,从文化的角度解说中国的魅力所在,展开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那就是比较好的立意。参考立意:1.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到世人的认可;2.文化需要交流,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3.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不仅在名胜古迹里,更在街头巷尾,关键是要亲身感受。参考素材:1. 博采众长,中国文化是世界多种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的发展壮大不是苦行僧孤独前行的苦吟,而是由世界多种文化精髓的荟萃

78、与濡养形成的。看我们的敦煌莫高窟,世界多种文化在此融汇、撞击,形成文化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此相遇,促成了中国文化的蜕变和新生。换句话说,是世界文化成发展了中国文化,成就了中国文化,辉煌了中国文化。因此,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2. 引领潮流,中国文化正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灵感。通过游学活动,我们时常被中国文化震撼。北京故宫、皇家建筑、还有那么多珍贵的中国文物,都一一阐释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参观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我们发现,中国文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成为世界时尚的灵感,在许多展品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文化的思维与痕迹,中国文化在推动着世

79、界文化前行。显然,中国文化已被世界认可、接纳、并化为己用。3. 风月同天,中国文化与世界发展水乳交融、并肩前行。如果想要了解异域风情,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我们之中很多外国朋友非常享受在中国生活的日子,中国同龄人喜欢的生活也很容易被世界各国同龄朋友接纳。如今,世界一体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快,正所谓环球同此凉热,中国文化在融入各国人民的生活,正在成为他们认知里面的一部分。在巴黎,在里约热内卢,又或者在非洲贫民窟,如果有人在那来了一段中国武术,来一句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并不觉得奇怪。4. 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文化曾经被世界影响,如今影响着世界。中国文化使中国人自豪,也在使异国

80、文化得到发展,真真切切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发展共呼吸!我们真诚欢迎朋友们来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也真诚感激朋友们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参考结构:题目是文纳百川,亲历为佳。开篇概述游学交流,发出号召:如果大家想要感受更深,来到中国去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选择。然后以自己日常生活的经历阐明,中国文化足够友好宽和,与各国文化融合出更好的画卷。接着说开去,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了中国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融合能力,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收益。然后自然说到文化交流,列举了故宫里的钟表、广州沙面的洋房、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中的老式火车等。再进一步说,人,才是文化交流的最好载体。有“亲测有效”到马可波罗游记到汉语桥,阐明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最后再次感谢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称赞,欢迎对中国文化深入探索。【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