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1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1)文化_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_、信息、_、_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_活动。2文化传播的途径(1)_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_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_交流文化。(2)_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_,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3)_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_和_,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这种方式即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内涵相当丰富,凡是与文化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属于文化

2、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简称传媒。2传媒的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_、文字、_、_等发展阶段。3大众传媒(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为标志的。(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广播、_、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3)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_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传播的途径不等于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而现代文化传播

3、的手段是大众传媒。*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历史上,中华文化的传播,为_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也促进了_的发展和进步。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_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_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_。*文化交流的意义是双向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基础达标知识点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 BC D2截至2010年4月,国外有2 500

4、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创办了孔子学院28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 000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属于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D口语传播4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古代商旅活动网络互动教育人口迁徙 红色旅游科考队南极考察A BC D知识点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52010年网络十大流行语有微博、给力等。微博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媒体革命。哪里有突发事件,只要有微博发布者在,

5、其报道的实时性、现场感,有时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和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微博的出现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消失B微博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微博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媒的产生D微博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6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7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整个世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

6、行各种娱乐。这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C D8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了手机用户的“两会”服务,对手机用户及时发送两会信息。同时,接受手机用户对两会的评论和建议,这被称为手机短信提案。这表明 ()手机传媒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传媒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即将取代一切旧的传媒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大众传媒逐步渗透到政治生活中A B C D知识点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9下列

7、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明代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开通胡锦涛主席访问新加坡中国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A BC D10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它的举办()有利于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符合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A B C D11“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其中“人文奥运”是中华文化在奥运精神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B文化促进人的健康发展C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文化是人类

8、特有的现象12. 2009年10月,习近平副主席出访欧洲五国,欧洲五国首脑表示要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 B C D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综合提升13“Real UK”竞赛是英国文化协会在世界范围内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促进各国、特别是各国青少年的交流、了解。对中国参赛者而言不但可以走出国门,进一步了解英国,了解世界,而且他们更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通过与其他国家

9、年轻人的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1)材料体现了文化传播的哪些知识?(2)做文化传播的使者还可以利用哪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14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其作为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成为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的保留节目,并在推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剧曾上百次出访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其深刻的哲理性、思想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歌剧中的杰作。卖花姑娘曾多次访问中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进行演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2)中国和朝鲜开展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第2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知识清单一、1

10、.(1)交流(2)知识观念情感社会交往2(1)商业贸易丰富文化交往过程(2)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3)教育留学生访问学者二、2.口语印刷电子和网络3(1)印刷媒体的推广(2)报刊电视(3)时空 传递沟通共享三、1.世界文化中华文化2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D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选D。2C开办学校属于教育活动,选C。3B根据材料中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可知是人口迁徙。4C为单纯的科研活动,故不选。5B微博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A项错误;微博属于大众传媒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故C、D错误。6DA、C指的是口语;B观点错误。7A本题考查大众传媒对于文化

11、传播的影响,均符合题意。8C观点错误,排除。9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应选;而今天的胡主席出访和“中国文化年”的举办同样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故入选。10B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影响,考核学生对时政材料的了解、分析能力。亚运会的举办是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结果,符合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缩小亚洲各国之间的分歧,但不是消除各国之间文化的差异。符合题意。11A材料体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选A。B观点错误,排除。C、D

12、不符合题意。12D观点错误,排除。综合提升13(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会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2)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和做文化传播使者等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第(1)问要从途径和传播使者角度回答;第(2)问要从手段角度回答。14(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

13、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人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中朝文化交流可以使中国文化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获得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中朝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有促进作用。解析卖花姑娘是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态度方面进行分析。关键得分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的角度来分析。关键得分点:中朝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教材题解1(1)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社会性、目的性、互动性等。生活中处处有文化传播,如读书、体育比赛、上网聊天等。(2)语言是最便捷、最普通、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方式。另外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2当今

15、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提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了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显示综合国力等新功能。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提示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

16、,靖康之乱引起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4你能用哪些方式搜集资料?比一比它们各自的特点。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欣赏电视,上网查询,发送手机短信,阅

17、读电子读物等方式来搜集资料。其特点为: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报纸、杂志、书籍等,内容准确,可以收藏。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5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提示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18、,积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律令政治。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在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中,传教士起了巨大作用。在众多传教士中,利玛窦是最突出的。利玛窦奉耶稣会之命来华,为了结交中国的学者和官吏,他苦心钻研儒学,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并自称儒者。利玛窦在华共生活了28年,其中在北京住了10年,出版了四书的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译成西方文字的文本。孔子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继利玛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