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7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纲展示核心素养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考情统计2018全国卷(29);2018全国卷(31);2018全国卷(6,32);2016全国卷(5), 基础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是生物圈。3类型: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物成分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量流动的过程(以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为例)由流程图看出,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路:(1)自身呼吸消耗。

3、(2)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3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单向流动(1)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2)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1)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2)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基础小练1判断正误(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

4、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5)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6)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7)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8)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2教材拓展 (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条食物链。提示:8(2)写出图中含

5、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提示: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3)图中狐属于_消费者,占第_营养级。提示:次级三(4)猫头鹰同时占有第_营养级;它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提示:三、四、五、六草鼠猫头鹰(5)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的种间关系是_。提示:捕食和竞争(6)该图作为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_。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思维探究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分析下列问题:(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为什么?提示:A;因为B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较多,养活的人口较少。(2)A中的每个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B中的每个

6、人获得的能量多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A中的每个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B中的每个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多少。(3)请你结合能量金字塔,绘制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并作简要说明。提示:锁定高考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相互关系1辨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一定”和两类“一定”三类“不一定”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动物排泄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

7、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一定”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针对练习|1(2016年海南卷)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 B小球藻C大肠杆菌 D草鱼解析:选B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2(2019届邢台二中模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8、,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选C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C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错误。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9、()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解析:选C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锁定高考二食物链(网)的构建和数量变化分析1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

10、,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针对练习|4(2018年海南卷)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

1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解析:选D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5(2019届山东名校模拟)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生

12、物种类甲乙丙丁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86121.10.9A.以上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解析:选D由于丙、丁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相差太小,很可能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所以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即甲乙丙,甲乙丁,A正确;甲、乙两种群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所以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所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丙不可能直接以甲为食物,D错误。6(2017年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

13、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

14、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解析:(1)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以水草为食,故昆虫和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3)叫声是通过物理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属于物理信息。因“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故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雌蛙的卵块密度。(4)水草腐烂产生的无机物可被浮游生(植)物利用,故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题图可知,杂食性鱼类既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则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

15、鱼类也是既含初级消费者又含次级消费者。以蛙为食的不同纲的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2类)锁定高考一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思维方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1能量流经第二、第营养级的过程分析图示分析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2.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6、除最高营养级外,能量流经每个营养级所发生的变化基本相同。图示如下:(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针对练习|1(2015年海南卷)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17、()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2(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8、e、f、g、h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单位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e)/a100%B该图示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特点C绿色植物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有的消费者可属于不同营养级D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解析:选C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a100%,A错误;该图示只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但不能体现出物质循环特点,B错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有的消费者为杂食性动物,可属于不同营养级,C正确;顶

19、级消费者没有下一级消费者,因而其同化的能量就不可能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D错误。3(2019届河南郑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解析:选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

20、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拓 展 提 升|“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

21、级的D1,如下图所示:(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锁定高考二关注能量流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1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及实例2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项目

22、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步递减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耗散,故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时,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针对练习|4(2019年全国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

23、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解析:选A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

24、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5(2019届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a、b、c、d代表四种类型生态系统金字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某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Bc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C森林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也可能为d型D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形解析:选D某些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个体小,且生长周期短,使得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可能大于浮游植物,其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A正确

25、;c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8596100%8.1%,小于10%,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等植物(第一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第二营养级)的数量少,捕食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的第三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其数量金字塔为d型,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D错误。易错澄清易错点一同化量摄入量点拨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

26、的能量。易错点二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点拨(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100%。(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量利用效率越高。结论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

27、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4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6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018年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

28、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选D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2(2015年天津卷)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

29、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D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3(2016年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

30、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选C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4(2015年福建卷)下面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1、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选B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二者共有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 Jm2a1,因此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等,题目中1 357是1 483(太阳鱼总同化

32、量)减去126(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得到的,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比1 357 Jm2a1要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5(2018年全国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

33、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34、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

35、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6(2019年全国卷)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

36、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解析:(1)由题干信息“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则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C。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C。(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