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9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政治:2008王建民原创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产业与劳动者.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产业与劳动者 命题规律:1、题型:主客观兼并,主观命题率高。2、取材:以数字、图表、政策为主。重点是农业问题,“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是个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另外,在十六大报告中,把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概括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与以前的提法有较大区别,要注意把握。“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新热点,今年要特别注意。还有第三产业也要重点关注,今后以材料题考查的可能性更大。应试策略:第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要注意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措施、意义,第二,认识农业的地位,作用及粮食价格问题、品种结构、质量等由易到难的政策措施。第

2、三,分析在进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完善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四,结合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把握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产业、红色旅游、创意产业等)第五,结合“民工荒”、我国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问题,分析说明加快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衫人才所体现的原则及意义。本单元与史、地结合比较密切,要注意结合。意掌握主干知识,如三大产业的关系、发展农业的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三个为什么:(1)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2)党和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农业问题?(3)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三个怎么样:(1)怎么样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3、(2)怎么样增加农民收入?(3)入世后,怎么样增强我国农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干知识及阐释一、三大产业(一)三大产业的划分1、划分的依据:人类活动产生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2、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副渔)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一二以外的所有待业的总称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指: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产业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即指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基础地位的改变),通常可以用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来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

4、P相同点计算时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计算内容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提供的劳务总量作用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其比重可反映各产业的发展状况表现形式货币不同点含义不同所有生产部门在其领土范围内计算范围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国界为标准,含本国和外国居民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都是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利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注意:在我国GNP GDP(因引进外资大于对外投资)最终产品:指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4、三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关系:三大产业比较(

5、从略的部分请自已回忆)比较农 业工 业第三产业含义分类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作用和意义(请特别注意)现状基础薄弱素质不高发展滞后出路 “两高一优”农业调整提高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关系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产、供、消服务,而且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

6、、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注(1)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关系:第一、第二是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三产业能够促进和带动一第、第二的发展。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3)调整三大产业的基本途径:运用科技改造三大产业:即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基本含义及分类(1)农业的含义。(2)广义和狭义农业。(3)农业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表现:第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以民 为本,民以食为天);第二,农业

7、是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国家独立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3、我国农业现实(参见讲解材料)一方面,我国农业已进入到一个

8、新的阶段,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产品短缺时代结束。另一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的薄弱环节。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最大的制约因素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属低水平。 关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就业问题,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缓慢和粮食安全问题。 4、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农科教结合,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产业化经营。” (1)“两高一优”的含义:指将农业从原来只求数量为主,转变成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什么是“两高一优”

9、农业的核心和关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2) 怎么样发展我国农业?(如何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答至)靠政策。政策主要是指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政策、措施和政策。主要有稳定政策和充实完善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情况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从计划体制下解放出来。针对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改革:一是推进税费改革;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探索对农业和农民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

10、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十六大)”如“土地信托”,多种经营等。 靠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必须明确: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第二,注意农业科技与教育的关系;第三,稳定有关政策;第四,增加农业投入及走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 邓说“农业最终

11、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这说明发展农业科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靠投入。需要建立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资金、物质投入发展保障。“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和其它非公有制投资农业。 产业化经营。所谓“产业化经营”:是指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经营方式。具体讲,面向市场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家万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衘接的社

12、会化大生产,即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关于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际上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参通道P63)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进行战略性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优质、专

13、用、无公害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区域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和优化。 应对WTO,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例(06文综全国卷)39(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

14、、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12分)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分)要依靠科学技术;(分)要增加农业投入;(分)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分)(若考生答“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等与设问相关内容,可酌情给分)例题1:“农业发展要坚持一顺民心,二顺市场,三顺天意。”请根据经济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讲解P262)例题2“如何发展

15、农村经济”?(大于如何发展农业?包括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及入世竞争)“两高一优”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面对入世的挑战,加强政府扶持,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把“绿箱”“黄箱”政策用好,维护我国利益。WTO反对由于价格补贴造成的农产品价格扭曲,因此农产品协议对补贴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并将直接刺激农产品生产与没有直接影响的支持措施区分开来,分别对待。 “绿箱”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没有产生影响或仅产生微小扭曲的补贴,这里的绿色与交通信号灯中的绿灯一样。是成员方可以自由使用的。 这类补贴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接受补贴的生产者收入损失量必须为全体农业生产者平均收入的3

16、0以上,或该损失量超过其正常收入年份收入的30以上;有关补贴应仅针对收入的减少,而不针对产品或产量;补贴总量必须低于收入损失量的100。 这些补贴措施的运用,必须受到WTO的监督,以防变为对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支持。 “黄箱”措施是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包括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对农产品营销贷款的补贴等。这些措施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成员方必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通常用综合支持量来衡量“黄箱”补贴的大小。 “蓝箱”政策:WTO允许一个国家给予那些被要求限制生产的农民以某种直接支付,这些补贴与农产品限产计划有关,成员方不须承担削减义务。包括按固定面积和产量给予的,如休耕

17、补贴;按基期生产水平的85或85以下给予的补贴;按固定牲畜头数给予的补贴等。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大力抓好粮食生产要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加强小城镇建设,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理顺分配关系,能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搞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例题3当前怎么样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讲解P256)5、关于“农民收入”: (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农民的收入问题?(区别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即必要性: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

18、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维护农民利益,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有利于农民的对农业的投入和积累,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2)增加农民收入途径、渠道: 总的指导思想 、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多予”,即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即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即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的生

19、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粮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市场:继续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乡镇: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村就业,扩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空间。流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投入: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减负:落实农村政策,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20、。,务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增收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地位:是党、国家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收费,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大事。必要性:长期以来,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加重了农民的

21、负担,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税费改革,把向农民征收的款项以税的形式统一下来。由于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变更,这样就能有效地制止种各种面对农民的乱收费,从而达到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目的。经济意义 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将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方式,规范收入分配,有利于将农村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国家的财政收入,用法治的办法,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民购买力,开拓农村市场,有效扩大内需。可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生产

22、力发展。例2(06文综北京卷)40(28分)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2)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甲村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乙村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23、?答:大概1000元。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问:有村办企业吗?答:还没有。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10分)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甲村因地

24、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例3(06文综重庆卷)39(60分)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7)运用经济常识归纳材料四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10分

25、) 财政措施。通过税费减免和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金融措施。通过增加信贷投放,为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价格措施。通过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土地经营管理措施。长期稳定,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例题:“新东北现象”,谈谈入世后,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设计P122)一是切实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二是保护好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

26、性。三是提高主生产区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联系实际问题:注意在农业应对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结构、就业再就业与农民增收等方面作重点准备。并与其它热点(如西部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TO、国企改革、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联系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1、工业的含义2、工业的分类 工业指现代机器大工业,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指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区别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主导作用的表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

27、供先进技术装备;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满足人民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工业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工业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4、振兴我国的支柱产业: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振兴工业中支柱产业。(1)什么是支柱产业?指犹如工业体系的栋梁,支撑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具体指机械、电子(机电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2)为什么要振兴支柱产业?第一,可以促进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第二,可为基础产业和一般加

28、工工业的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第三,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集约化程度。第四,可以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在哪里?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是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三是与实施科教兴国相结合的工业化;四是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高、好、低、少、)。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

29、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道路。(2)主要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是带动工业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什么是工业化、信息化及其关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并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信息化:是在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

30、息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两者结合,能够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补充信息产业的构成:与信息网络技术相关联的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3)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一, 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二, 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 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子的意义和途径 意义: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

31、、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途径:即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第二,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领先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三,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如何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

32、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引导相结合,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就业的支柱产业、主要方向)1、第三产业含义及划分层次2、发展第三产业的

33、必然性和重要性:(1)必然性:发展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必要性: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其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 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 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 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积极优化产业结构:目标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例(06文综全国卷

34、)40(60分)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12分)铁路属于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考生若回答“修铁路是扩大再生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酌情给分)(3分)青藏铁路的建成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的状况,推动该地区第三产业)商品流通、

35、旅游和文化交流等)的发展,(3分)进而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3分)青藏铁路的建成和运行加强该地区与外区的广泛联系(如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促进当地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或市场机制的形成、完善)。(3分)35图1 2001-2005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图2 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1)图l反映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说明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图2反映了江苏省三大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说明了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

36、还不够合理。 (2)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强化工业的主导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二、劳动者权利与义务 (一)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1)主人翁地位:广大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背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十六大报告。十六大倡导“四个尊重”,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

37、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 理解:第一劳动者是享有权利的主体。第二,劳动法及其法律依据。第三,权利内容。 (3)劳动权的地位:劳动权的含义: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和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权是公民权的基础。是享有其它一切权利(政治、人身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的基础。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劳动者的主要劳动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的

38、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保卫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1)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包括五个方面:应当完成的劳动任务;应当提高职业技能;必须招待劳动安全规程;遵守纪律;遵守职业道德(2)提高职业技能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一, 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第二,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3)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什么是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

39、道德在职业中的体现。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第一, 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第二, 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依法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例(06政治江苏卷)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据此回答31-32题。32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 A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C完全运用市场经济原则 D对农民进行职业素质培训(二)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05增)这一观点体现了党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40、1、我国当前的再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但我们也具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就是增加就业的有利因素。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这是对再就业工作的有力推动。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2、就业是民生之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

41、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3、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措施(党和政府工作的角度):第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注意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空间,广开就业门路。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第二,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42、鼓励国有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对有特殊困难人员实行再就业援助的政策。第三,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增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援助。第四,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第五,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第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第七,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例(06政治广东卷)31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A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B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C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D年轻人要

43、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4、联系教材,问题归类(1)为什么会出现下岗、失业现象,造成就业、再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容量有限。我国人口多,每年新增劳动力多。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出现企业兼并、破产,导致下岗失业。(价值规律、市场规律的作用)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多。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等。就业观念、劳动技能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2)为什么促进就业、再就业?(促进就业、再就业有何重要意义 ?) 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者的权益、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民生之本。 政治:国家性质和职能;国

44、家结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联系时政术语: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哲学:联系具体的材料和设问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的知识(原理或观点、方法论)分析说明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必要性或意义。 3、如何促进就业、再就业? 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推进,扩大就业容量。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在企业规模上,

45、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各种类型经济,特别是非公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需就业人员、下岗职工要转变观念,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本领,鼓励自谋职业等。 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对困

46、难群体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大力组织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在不断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工业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保持和增加国内就业岗位。 合理引导外商向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投资,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三)劳动合同制度(与国企改革、维权、讨工资等联系,主要考查识记能力)1、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权利和义务”的条款是合同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力和保障。2、订立的

47、基本原则:平等自愿核心原则;协商一致前一原则的延伸和结果;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双方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内容必须合法;程序必须合法。) 3、订立程序:首先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书(双方当事人共同订立;必须以书面形式),然后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鉴证(目的是证明劳动合同是否真实有效;意义是有利于合同的认真履行)。4、意义:是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有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与之相适应。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培养费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不断自我完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是:权利、义务、收入三者的结合

48、);是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注意:应把这一知识点与本考试年度的“农民工工资”问题相结合)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国企改革、维权、东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权益)1、含义: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肋和补贴的一种制度。2、基本特征:主体国家或政府;物质基础-国民收入;实施方式-立法保护;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主要功能-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定因素,防止社会动荡。目的保证基本生活权利;办法提供救助和补贴。注意:依据法律、法规;3、基本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养老、医

49、疗和失业保险(区别于商业保险)。社会救济是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一种是对长期无法解决生活困难的社会贫困成员的定期救助;一种是为意外灾害的社会成员的临时救助);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保障;社会优抚是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4、基本原则(注意区别于劳动合同制的原则):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增强企业安定的可靠保障。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

50、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6、地位作用:(1)地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2)作用:有效防止和克服市场的消极影响,避免经济秩序的混乱。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化解社会矛盾。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有利于稳定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6、关于失业问题,明确它是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解决方法(注意区别于就业)有:第一,制造“再就业”的路子;第二,搞好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第五,要转变就业观念,更新知识与技能。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及其作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