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73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_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

2、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3作品风格共性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奉和

3、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王勃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审言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诗作以浑厚见长。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宋之问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度大庾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推尊“风雅”,重视“比兴”。内容充实,风格沉着刚健。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4、)(2)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的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2)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

5、;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参考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

6、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诗歌鉴赏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一诗为骆宾王的优秀之作。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旨“物外”。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薰”“槐庭落”的夏日景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一“彻”一“深”,照应其“静”其“空”,空旷、静谧的意境自然形成。尾联应题,以议结情,“一遣”与“唯馀”的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

7、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盛唐,是指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二年左右。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诗坛上百花吐艳,名家如林。1时代特征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2代表诗人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3作品风格共性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

8、品名句岑参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孟浩然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写山水田园、隐逸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飘逸,色彩绚丽,语言

9、清新自然,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诗风“沉郁顿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

10、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得非常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解析:选CE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1、(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 解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第一问中,抓住“乱云”“急雪”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第二问中,就“用意”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参考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诗歌鉴赏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12、。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揭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

13、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

14、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比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末了,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

15、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唐代宗大历初至唐文宗大和末,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1时代特征“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上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2代表诗人刘长卿、卢纶、李益、白居易、元稹、李绅、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贾岛、刘禹锡等。3作品风格共性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刘长卿精致秀润,孤独凄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白居易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6、!韩愈气势雄大,意象怪奇。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刘禹锡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应用体验3(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参考答案:采地黄卖地黄(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17、答: 参考答案: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诗歌鉴赏这首诗作于元和年间,此时诗人退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农民遭遇春旱秋霜之灾,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去田间采地黄,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诗人对此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反映贫民疾苦的诗。开篇六句,诗人介绍为什么会有采地黄这一

18、行为。前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辛苦劳作的农民遭遇天灾,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第三至六句,交代了农民生活的境况。农民到了年底没有粮食,只好去采地黄,拿地黄换粮食。第七、八句写农民采地黄的艰辛,再次说明农民生活的不易。以上八句叙写的中心是农民采地黄。诗人虽然是以一种平淡的口吻和语言叙述的,却能够激起读者对贫苦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第九、十句写把采来的地黄卖给富贵公子。而富贵公子买地黄是为了给马匹进补。“肥马”“照地光”说明即便庄稼遭遇了灾害,但富贵人家的马匹依然有粮食吃,而且是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灾年里,富人过的仍是一种奢靡的生活。结尾

19、两句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将批判豪门奢侈、同情贫民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晚唐,是从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末,前后长达八十余年。1时代特征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3作品风格共性晚唐诗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杜牧其诗内容以咏史抒怀

20、为主,风格上雄姿英发,清丽明快中含有感伤。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李商隐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上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应用体验4(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

21、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 解析: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参考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

22、”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的,给3分;答出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句中的“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保存好官帽不要让它遭受污损,擦拭干净朝簪等待明天到来。借助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的一片忠心。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

23、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居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地想到为朱全忠排挤,落魄异乡的失意遭遇。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颔联

24、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颈联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尾联写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想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颔联承“残春”,颈联承“旅

25、舍”,尾联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1时代特征北宋重文轻武,文化空前繁荣,军事上对外偏弱。社会比较稳定,没有较大规模的动乱,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城市规模大,市民阶层出现。2代表诗(词)人柳永、王禹偁、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3作品风格共性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林逋偏重苦吟,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变雅为俗,写市井生活,多用铺叙白描等表现手法。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苏轼

26、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方面全面开拓,体现乐观旷达的精神,是豪放派的代表。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庭坚论诗,强调推陈出新,要求诗人志向高远,勇于创新。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晏几道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应用体验5(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思 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

27、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解析: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而用来研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

28、泪”。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参考答案: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诗歌鉴赏这首词被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用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下片承“千里念行客”,写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以寄托,故而流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了感情发展的历程,用笔甚

29、曲,下字甚丽,婉转入微,味深意厚。1时代特征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进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飞等抗敌爱国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广大百姓和富有正义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爱国热情。2代表诗(词)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3作品风格共性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词)风也随之一变。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陆游以表现民族意识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赵师秀格律严谨,语言晓畅,风格平淡

30、自然。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辛弃疾其词题材广泛,善用典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文天祥诗歌用血泪凝结,风格慷慨悲壮。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应用体验6(201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鹊 桥 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31、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 解析: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

32、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诗歌鉴赏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

33、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而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表现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下阕紧承“江边渔父”句,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无拘无束,独往独来,“占断洲烟雨”。末两句唱出了全词的最高音,表达壮志未酬的愤慨和对当权者的不屑。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璨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舒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