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A由题目中的信息“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可知此应为1842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A项。2“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D民主与科
2、学B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提出的目的是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西方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D项错误。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传统儒学已
3、经丧失主导地位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C材料反映了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在扩大,所以才有了“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正确;从1862年等时间来看传统儒学仍未丧失主导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主流仍然是传统儒学而非追求西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官绅阶层尚未接受西政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
4、:“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C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D项错误。5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
5、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B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C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D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D从材料中的“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来看,西方的侵略与成功也与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有关,因此是中西方不同文明结构影响了各自的社会走向,故答案为D项。A、B两项材料不能反映,C项说法绝对。6“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
6、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夷务”在内容上侧重于西方政治制度B“重大变化”说明对西方有了全面认识C“创深病巨”是指甲午战争带来的创伤D“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D根据材料“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知,“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项正确;该时期向西方学习主要是学习科学技术,而不是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该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局限于器物方面,没有深入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源,排除B项;“创深病巨”是指鸦片战争带来的创伤,而不是甲午战争,排除C项。7“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
7、、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懂理宜筹良法以振策之。”“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题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这是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状元考试试题。下列选项最符合试题命制理念的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B材料是清政府科举状元考试试题,强调的是维护 “正学”,即中体,由此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封建顽固派的主张,故错误;C项是君主立宪制思想,故错误;D项是民主科学思想,故错误。8.
8、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B冯桂芬提出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就说明了早期维新思想是突破了“器物”限制的,B项符合题意;A项不属于维新思想,排除;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项不符合题意;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敌对并不代表一致反对变法
9、图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C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主要是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御侮之道,其具体之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学习外国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而早期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综上可知,C项符合题意。10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
10、 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 D天演论B根据材料中“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等信息可得出其阐释的是借助孔子的外衣,宣扬西方科学技术,与孔子改制考内容相一致,B项正确。11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D解答本题时注意把握时间信息“1919年1月”,由此可排除B、C两项;A
11、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12某历史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时对该运动做出了如下描述:(1)是对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弥补了辛亥革命缺少思想启蒙的最大缺陷(3)开启了由“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政治化转向该运动()A是中国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B铲除了封建正统思想C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D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使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D项正确。13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
12、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D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帝,这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和材料“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相符。14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A反对学习欧美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C由题干信息可知,孙中山
13、认为欧美国家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大,但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题干反映孙中山认识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等社会流弊,故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反对”说法错误,应是主张学习;B项说法正确,但指的是民权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明确”说法错误,题干也无从反映。15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民族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A根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
14、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告成以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16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做出具体
15、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故D项正确。17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材料表明孙中山()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B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C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D认为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与材料中“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同享安乐之幸福”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不等于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故B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不可能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故C项错误;孙中山主张通过三民主义实现富强,故D项错误。18“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16、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材料描述的理论是()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城市中心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由题目中的信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可知此应为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史实,故选B项。19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
17、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材料中“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指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这种现象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既已出现,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故B项正确。20.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段话应该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
18、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A材料指出,中国的革命要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是新民主主义论的观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1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
19、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推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22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C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1978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92年10月、
20、1986年。故排除均早于题目中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1992年春”的A、B、D三项。23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个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南方谈话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B消除了国内改革的分歧C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D巩固了市场经济的成果A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故A项正确;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利于消除国内改革的思想分歧,但这不是其最主要作用,故B项排除;南方谈话不仅仅限于对外开放方面,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24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
21、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时代的宏观概括,故D项正确。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主要是指()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A BC DC世纪之交,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其背景包括,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 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完善的品德。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
23、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之为近代新儒学。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
24、的不同之处,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10分)解析第(1)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要分成先秦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儒学、唐代的儒学以及宋明儒学这几个阶段分别论述。推动其演变的原因要从统治者重视儒学,把儒学作为正统地位以及其他学说的冲击也会使儒学发生演变等角度来归纳。第(2)问,首先应该明白近代新儒学指的是资产阶级融入西学后所宣扬的儒学,所以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新儒学融入了西学,二是新儒学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愿。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主要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文化方面新儒学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5、,有利于西学传播等。答案(1)历程:先秦儒学完善了对人的探讨;汉代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宋明儒学在三教合流基础上形成了理学。原因: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其他学说的冲击。(2)不同: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作用: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论
26、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首先从材料“近代思想的演进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来分析自己的观点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高潮迭出的过程。论证: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
27、“中体西用”的主张。同时,洋务派就是否学习西方科技的问题同顽固派进行了论战,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中体西用”的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推动了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示例二:观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前后相继,不断发展的过程。论证: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主张变法维新。同时,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等问题进行了论战,
28、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孙中山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他吸收西方进步理论融合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8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力量作为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提醒国人:“中国
29、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要济弱扶倾”,“尽我们民族的天职”。“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
30、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而凝练成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归纳在此纲领引导下,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歌曲中提到的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及开创的道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4)综上,请你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三民主义;
31、第二小问,孙中山在20世纪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促成国共合作。第(2)问,根据材料二“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可得出领导人是毛泽东,思想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根据材料二“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可得出领导人是邓小平,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等。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
32、路上,我们需要借鉴的东西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认清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坚定不移发展综合国力等诸多方面。答案(1)纲领:三民主义。贡献: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促成国共合作。(2)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改革开放。(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认清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坚定不移发展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