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2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4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体系|学法指导|(1)明确两个“领域”:工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领域。(2)划分三个“时段”: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时期;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严重失误时期。(3)解读四次“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实践。素养热词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成就;“左”倾思想的泛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2表现:工

2、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3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4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3)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3、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6)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7)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基本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

4、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好,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2)社会主义建设和

5、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被列强奴役剥削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了“一五”计划,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工业化力量,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曲折中发展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中国共产党力图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国内:“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要求加快发展生产力。(2)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

6、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严重失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原因党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2)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

7、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3)影响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中苏关系恶化与自然灾害,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4)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中共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3调整纠正:“八字方针”的提出(1960年冬)(1)原因: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内

8、容: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平衡。(3)过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1962年底,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4)认识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好转,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但未从根本上否定“左”倾错误。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勇于改正错误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

9、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八字方针”中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最严重挫折1原因:“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 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3调整(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4影响(1)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

10、重破坏。(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9661976年,由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并未完全停滞,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主题一|“一五”计划(一)史料实证“一五”计划的重点史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

11、重要文献选编探究根据史料,指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提示为了奠定工业基础;为了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了巩固国防;借鉴苏联经验;为了实现工业化。|历史解释|“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史料实证“一五”计划的特点史料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

12、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提示借鉴

13、苏联模式并得到苏联资金、技术援助;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有工业的不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历史解释|“一五”计划的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2)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

14、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对应训练1(2019届山东济宁二模)“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150项:军工企业44个,冶金业20个,化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52个,轻工医药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解析:选B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是共同纲领和美苏“冷战”的形势,故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建设的150个施工项目涵盖了重、化、轻工业等,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项正确;C项中的“彻底改变”一词不妥,故错误;D项与材

15、料信息无关,故错误。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发展(一)史料实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史料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探究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提示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事件

16、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二)家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史料在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

17、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主观原因。提示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18、。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历史解释|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4)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5)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对应训练2(2019届江西赣州摸底)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

19、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公斤、5.1公斤、2.9公斤、4.5公斤和4.2公斤,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这说明()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集体化道路有力推动农业发展D“左”倾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解析:选A题干中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反映了从1957年到1965年间农业基本上没有发展,这主要是“大跃进”带来的后果,说明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故A项正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有所发展,只是发展不快而已,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八字方针”只是部分纠正“左”倾

20、错误,D项“彻底纠正”说法错误。|A组|1(2019年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解析:选D“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故A项错误;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1953年创作的年画”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符合“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史实,故D项正确。

21、2(2019年全国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选D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的经验,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而不是反思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2、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D项正确。3(2018年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选D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与材料时间“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开采矿产,“开始”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

23、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故D项正确。4(2018年全国卷,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选B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漫画内容无法体现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

24、改变,故D项错误。|B组|1(2020届河南安阳毕业班第一次调研)1950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班组、第一个女拖拉机队等纷纷出现,她们的事迹不仅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有的还进入教科书,画成连环画,拍成电影,印上了人民币。这反映出当时()A“一五”计划全面展开 B全国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热潮C“双百”方针深入人心 D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解析:选D“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双百”方针开展于思想文化领域,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关,且1956年我国提出了“双百”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体现了女

25、性成为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故D项正确。2(2019届甘肃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B经济建设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解析:选D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题干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无法解释我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也进行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及新中国成

26、立初期我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同也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故D项正确。3(2019届四川绵阳三模)下图是1958年拍摄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解析:选B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打破了工业稳步发展的步伐,且解决干旱属于农业问题,排除A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水利无关,且这时农村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释放

27、了农村活力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排除D项。4(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解析:选D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故A项错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由材料

28、“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困难的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可知其主要目的是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故D项正确。5(2019届福建三明二模)1975年7月,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5月和6月,原油、原煤、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连续创造月产量历史最高水平。”这说明()A全面整顿工作成效明显B“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C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初步显现D“一五”计划顺利开展解析:选A由材料“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连续创造月产量历史最高水平”,可知经济形势好转,结合时间“1975年”,可以判断是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结果,故A项正确;1975年尚处于“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故B项错误;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展开,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