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5月份百题精练(1)语文试题(一)与杀,势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龌龊优渥 坊间牌坊 肄业驷马难追 B黯然谙熟 复辟精辟 怯懦雕栏玉砌 C笙歌/旌旗 卡片关卡 磨盘转弯抹角 D篆书椽子 强劲干劲 贤明弦外之音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 B冰山一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好局。 B“2012年12月21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000名运动员奔向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念 同时,凡是悦目惬意
3、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理基础 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入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 中国古典建筑的和谐之美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之间 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映 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十六年,秦败韩脩鱼,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韩氏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
4、计也。”韩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韩王闻
5、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九年,大破我岸门。太子仓质于秦以和。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史记韩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西购于秦 购:讲和B韩必德王也 德:感激C楚不大病也 病:担忧担心D乃
6、警四境之内 警:警告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楚王闻之大恐 秦之欲伐楚久矣B韩王不听,遂绝于秦 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C乃警四境之内 乃止公仲之行D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 秦因大怒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陈轸军事谋虑的一组是(3分)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 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 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 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太子仓质于秦以和。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惠王十六年,秦军打败韩军。公仲向韩王进谏,建议韩王以一城为代价向秦国求和,和秦军共同南下攻打楚国。B面对秦国
7、的威胁,陈轸为楚王提供了联合韩国共同抵抗秦国的军事策略,最终使楚国逃过一劫,没有被秦国攻打。C当韩国放弃联秦攻楚的计划后,秦国非常愤怒,增加兵力攻打韩国,楚国没有派出救兵,韩国在岸门被秦国打败。D由于韩王没有采纳相国公仲的意见,导致韩军战败,使太子仓成为秦国的人质,等宣惠王去世后,太子仓掌握大权,继位称王。(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的释义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简言之,成为大师,有两项条件:有造诣、被尊崇。于是,大师的存在,便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存在。他们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
8、,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当我们站立在国家图书馆望不到首尾的书柜旁,我们会感到一种阅读的恐惧,读书越多,恐惧便越深,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过,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当文学家面对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当哲学家面对庄子和尼采,当经济学家面对马克思和萨缪尔森,他们都可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像孔子说的“予欲无言”大师的存在足以令后人乱了方寸,就像
9、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们实在不能断定大师的存在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朋友说:“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这确是悖论。大师活水般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风干成僵死的教条。对经典的阅读,永远都不可能是平等的交流。在阅读开始之前,阅读者便带有了明显的期待心理和意向性,而这种不平等又往往导致对思想的误读或者原意的遮蔽。然而,我们却大多是这样过来的,在自以为是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大师的改写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大师的名字成为符号,它使我们皈依了传统的拜物教大师的叙述记录了人类的灵魂史,经典则是大师们的精神遗嘱,然而,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
10、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以绝对看相对,我们感觉不出自身在变,反会觉得大师在“变”,他们在世人心目中所处的位置,除了与其本身的“含金量”有关外,更与阅读者的精神状况有关,即:所谓大师,实际上是经过了阐释的大师这涉及到接受美学的范畴,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显得尴尬而可笑这样讲可能极端了一些,但至少,大师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比如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因而我们说,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
11、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而后人超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而是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或贬值的自然过程。(节选自重读大师作者祝勇)1下列关于“大师”的相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师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他们与芸芸众生不同,因而获得了永生。B大师垄断了历史。他们是山峰,也是鸿沟。但他们被解读后,人们便逼近了原始的历史。C大师的话语权被人们确立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在不朽与伟大的思想面前,人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D大师的存在,令我们
12、无所适从,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们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师的存在是妨碍了我们。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是个悖论。大师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风干成僵死的教条。B阅读者对大师思想的误读或者原意的遮蔽,源自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所带有的明显的期待心理和意向性。C我们大多在自以为是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大师的改写。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D经典则是大师们的精神遗嘱,然而,读者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觉
13、得大师在“变”,除了与大师本身的“含金量”有关外,阅读者的精神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师在世人心目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谓大师,实际上是经过了阐释的大师。B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这说明了大师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C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后人超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D被后人重读的大师,已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或贬值的自然过程,于是他们有时被奉为圭臬,有时一钱不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况
14、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莫属之麋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斌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悔力成之。所积济农
15、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
16、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况钟传【注】蠲(jun):免除 逋(b):欠交,拖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乘传至府传:传达命令的马车 B谓太守暗易欺 暗:愚昧C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 诉:告状 D欲籍是报公耳 籍:通“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郡守多不称职 B若止我作师说以贻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C
17、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D且令二子给侍君幸于赵王 臣死且不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予官职,后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经人举荐做了苏州知府。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D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参考答案(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