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26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2(2012扬州调研)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

2、意识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4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决定选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3、”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只是个人行为B清政府依然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C清政府认识到人权问题的严重性D清政府依然具有极强的落后意识5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19011912年 D19151925年6(2012漳州质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 B开启

4、民智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7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8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 B重新评估传统C反思西方文明 D肯定孔孟之道9(20

5、12惠州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10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11(2011安徽文综)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

6、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2(2012北京朝阳统考)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安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7、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整理有关资料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

8、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请回答:(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4分)(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哪几个方面

9、入手?(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4分)(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

10、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信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四中新网7月3日电3日早间,2011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所,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在世界文化交流及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不错

11、效果。请回答:(1)简述材料一讨粤匪檄发表的背景与目的。(4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并分析这一态度对当时的影响。(4分)(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6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龚自珍的表述,当时清朝统治者仍在注重“朝贡之事”,说明其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这体现了统治者思想的保守性,故选D。【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最初觉醒”。“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明确了向

12、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选B。【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A不符合“1860年”这一时间限制,C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D不符合史实。B正确,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等。【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选派留学生出国是清政府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突破。但题干中保证书中“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现说明清政府仍然是非常落后的,选D。【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化进

13、程的三个阶段,即“器物、制度、文化”。其中,制度层面的探索是以戊戌变法为标志的,故选B。【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材料可看出维新人士主张对全体国民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故选B。【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康有为在游历香港和上海等地后,对近代城市文明赞叹不已,“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思想上产生了巨大转变。A项中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的是王韬、郑观应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康有为这一史料不符合。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B项与题意不符。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人开始苏醒,D项

14、错误。【答案】C8【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对材料作较好理解,大意是说,晚年亲自经历、看到了建立七年的民国与欧洲四年的一战,感觉到西方三百年的文明进化,只是“利己杀人,寡廉鲜耻”,能够挽救中国的原来还是传统的孔孟之道。【答案】A9【解析】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保留皇位,以此挽救民族危亡;顽固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清朝统治;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B10【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调用并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将民主、科学与孔子完全对立起来。【答案】C11【解析】题干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

15、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C。【答案】A12【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观点提炼的能力。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答案】A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中一是要明确原始材料的含义,由此才能判定符合题意;要义根据材料一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以重其言”归结:重仁义、教化。第(2)问,分析要从儒学的内容、伏尔泰所处的时代背景、伏尔

16、泰个人因素、耶稣会对华文化的传播等入手。第(3)问,维新派对儒学的态度根据材料三可知把儒家的三纲五常与西方律法等同,根据所学再分析出为传播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即可。第(4)问,首先要整理出陈独秀的观点:反对儒学独尊。评价观点应该持有的态度进行评判并说明理由即可。【答案】(1)。要义:重教化,重仁义。(2)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士传播环节及其影响。(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4)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因为

17、儒学被利用给中国带来了黑暗。他是站在反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维护封建专制的立场上,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学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值得斟酌。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第(1)问,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粤匪”指的是太平天国起义。第(2)问,“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第(3)问,“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可以说明陈独秀的态度

18、。第(4)问,应考虑时代的因素、孔子学说的影响等;态度应是扬弃。【答案】(1)背景:太平天国起义威胁清朝统治。目的:以捍卫孔教为旗号发动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廷统治。(2)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原因: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儒家思想来宣传变法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影响: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任答2点即可)(4)原因: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任答2点即可) 态度: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