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b=Ms/Vt=Ms/(Vs+Vw+V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
2、于作物生长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越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四个选项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最肥沃。故选B。第3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会提高土壤容重。故选A。答案1.
3、A2.B3.A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第45题。4.据图可知()A.该地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地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地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该地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5.如果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解析第4题,图中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土壤的保温性不够好。故选C。第5题,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土
4、壤盐渍化。故选B。答案4.C5.B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下图示意20112018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67题。6.受损点的土壤()A.肥力提高B.湿度增大C.更易风化D.趋于板结7.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A.降水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6题,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土壤容重越大,土壤中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含量就越低,因此土壤容重可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
5、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图1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容重明显升高,因此土壤压实度提高,湿度减小、空气减少、不易风化,趋于板结;图2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受损点的土壤肥力下降。第7题,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土壤肥力高低,使得土壤中生物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植被,C符合题意;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降水、地形、河流的影响不大。答案6.D7.C8.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6、。(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3)简述成土母质和生物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4)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光合矿物养分(2)气温降水(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4)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南方降水较多,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所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关键能力提升练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
7、图分别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左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减小()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降低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降低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增强D.降水后形成的地表径流明显增加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解析第1题,根据左图信息可知,坡度越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示说明随坡度减小,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增强,故C符合题意。第2题,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右图信息可知,同一土层深度,阴坡的土壤
8、含水量较高;根据左图信息可知,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土壤含水量较高,故D符合题意。答案1.C2.D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着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停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据此完成第34题。典型红柳沙包层状沉积结构3.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4.下列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A.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B.沙源丰富地形阻挡C.土层深厚红柳的特性D.土层深厚地形阻挡解析第3题,根
9、据材料可知,红柳11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应是秋季、冬季,C对。第4题,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因此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风沙受红柳的阻挡停积,形成沙堆,又不断生长,A对。答案3.C4.A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完成第56题。5.据图分析()A.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B.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D.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高于
10、高海拔地区6.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A.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B.溶蚀作用强,地下水位较高C.土壤疏松,透水性好D.降水少,蒸发旺盛解析第5题,据图曲线形态分析,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A错。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B对。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C错。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错。第6题,4月正值春季,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降水少,蒸发旺盛,D对。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土壤含水量高,A错。溶蚀作用强,多地下河,地下水位较低,B错。我国西南地区土壤黏重,透水性差,C错。答案5.B6.
11、D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完成第7题。图1图2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解析从图2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但图2显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B错;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
12、,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受流水侵蚀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C对;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答案C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貌、时间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如赤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下图示意海南岛土壤分布。据此完成第89题。8.关于海南岛的土壤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深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B.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C.呈明显的环状分布D.与气候类型对应明显9.推测海南岛水稻土分布区()A.地形平坦,人口密集B.河流落差大,蜿蜒曲折C.雨热同期,温差
13、较大D.隧道比重大,公路较少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土壤呈明显的环状分布;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说明海南岛的土壤分布与气候类型不对应。第9题,海南岛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密集;河流落差小,雨热同期,温差较小;沿海公路多。答案8.C9.A10.(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
14、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优良的原因。(2)三江平原的土壤类型是什么?为什么该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近些年来,该地区土壤利用出现了哪些问题?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一看生态破坏程度,二看环境污染状况。三江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沼泽广布,开垦历史较短,受人类的影响较小,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环境质量。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冷湿的气候区,有机质积累较多,形成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第(3)题,注意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第(4)题,人类过度垦殖,只用不养,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土层变薄,水土流失等问题。答案(1)开垦历史较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黑土。该地气候寒冷湿润,化合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黑土层变薄;等等。-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