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
2、试(地理部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保持恒温环境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 B. C. D. 2.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 增强保密程度
3、 B. 保证产品品质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错误。故选C。2.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
4、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它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选D。3. 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点睛】首先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和“建在地下”,考生要清楚精密机械设备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高,而建在地面10米以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距离地面远,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第2题就比较简单,考生熟悉日本位于地震带即可选择。第3题是承接第1题,只要第1题没问题,第3题就很容易选出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
5、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 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答案】4. C 5. D5.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点睛】解答该题首
6、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 B. T1 C
7、. T2 D. T3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8.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答案】6. A 7. A 8. D【解析】6. 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7.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8. 据材料可知,
8、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
9、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答案】9. B 10. B 11. A【解析】9. 高速公路一般较
10、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故选B。11.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网【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
11、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3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
12、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1)简述俄罗
13、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
14、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4)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工业分散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
15、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
16、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
17、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点睛】第(1)问考查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结合所学交通区位的影响和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第(2)问如果将模块化施工与所学工业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该题就很好理解了。第(3)问需要考生认真提取材料信息,首先就是材料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距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天然气价格,提高竞争力。第(4)问也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材料信息。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
18、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
19、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
20、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
21、;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学#(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
22、,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注意审题,材料从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
23、区面积三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九寨沟景区接待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当地居民收入风险;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24、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25、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
26、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
27、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
28、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点睛: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一中的25题几乎都是考查的秦汉政治,今年高考命题打破常规,考查了唐代政治;而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反其意而为之,考查角度新颖,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思路。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这启示我们遇到和教材结论相违背的题目,解题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本题中A、C不符合史实, 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由“兵额与功能”可判断出此时期的藩镇有延续统治的作用。3.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
29、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
30、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4.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
31、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6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
32、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5.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
33、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6.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
34、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
35、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7.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
36、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37、;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8.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
38、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9.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
39、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10.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
40、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
41、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这启示我们平常学习时在关注历史周年热点事件的同时要注意感受时代脉搏。11.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
42、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
43、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的特点和魅力。12. 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
44、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
45、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46、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
47、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第(3)问,“意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分析。点睛: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使考生加深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
48、路。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
49、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
50、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亮点,也是广大师生最头疼的一道试题。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的出乎所有师生的意料,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
51、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点睛: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
52、语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
53、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解析】第(1)问,“区别”,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是以在位年序纪年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54、。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网点睛: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外,要注意把握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
55、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网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
56、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解析】第(1)问,“不同认识”,依据材料一信息“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
57、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得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二信息“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第(2)问,“背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39年9月”和材料二的信息“这一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种认识的背景有:英法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二种认识的背景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等。点睛: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
58、确掌握历史时序、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等能力。本题一改以往选做题中7-8,5-9分的分值分配,体现了高考命题大胆的变化。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根据信息调动所学知识。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
59、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解
60、析】第(1)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华盛顿“中立政策”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到
61、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以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控制拉美地区、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角度分析。点睛:本题以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契合当今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热点,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绝密启用前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
62、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63、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因此,商品价值总量不变。故正确,A入选。网点睛: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2. 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
64、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体现了企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符合题意。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说明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符合题意。与供应商、加
65、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并不属于企业的兼并收购,不选。材料不体现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排除。故选A。点睛: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家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家企业在战略上定位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
66、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兼并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要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公民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其他措施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
67、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等等3. 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见图4)的是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A. B. C. D. 【答案】B4. 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推断出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长 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A. B. C. D. 【答案】B【解析】201
68、3-2017年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符合题意。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不代表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判断错误。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在几年间的贡献率增长,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加,入选。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表述片面,不选。&网5. 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的建议,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民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
69、述做法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推进了司法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的效率A. B. C. D. 【答案】A【解析】该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议的决策部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让人们知法、懂法、用法,会正确的运用法律来维护权益,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符合题意;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有利于不断提升村(居)民的法制观念,尤其是人们的法制能力,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公共事务
70、管理”,不选。司法局应是公正司法,中“司法行政”表述错误。故选A。6.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上述规定旨在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改善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A. B. C. D. 【答案】D7.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71、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A. B. C. D. 【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各国政党搭建起的宝贵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强劲动力,会议还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体现了该次会议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符合符合题意。中“消除国家
72、间利益”表述错误,不选。当前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表述错误,夸大了此次会议的意义。8. 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 C. D. 【答案】D【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
73、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表述错误。故选D。9. 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
74、文化意义在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10.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
75、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
76、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表述错误。故选C。11. 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77、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网点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斗争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
78、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
79、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2. 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人们的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价值观的
80、差异,表述错误。人们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价值选择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合理性,表述错误,正确。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 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
81、。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热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知
82、识的理解与运用。马拉松热,是因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层次逐步提高的表现。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首先,从消费者方面看,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人民为了满足更高水平的生活需要产生了增强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其次,从生产者方面看,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马拉松赛事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最后,从国家角度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
83、事发展。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宪法修改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 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
84、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答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解析】本题以宪法修改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方面作出的努力,以此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
85、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因此,需要考生细分几个主体展开分析。例如,要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等主体角度,分析两者在修改宪法过程中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体现了,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发出征求对宪法修改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体现了修改宪法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考生组织答案注意理论与材料紧密
86、结合,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点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
87、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
88、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颁发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
89、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图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
90、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就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91、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3)破除旧思想的束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索探索,培养创新品格;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梦想。【解析】本题以我国在农业农村改革中的一些列重要事件为材料,考查了社会基本矛盾以及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92、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生在熟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实践展开论述即可。第(2)问,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文化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文化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交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等。材料涉及的是文化对人的作用和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该题较简单,考生采用理论和材料相结合方法回答即可。第(3)问具有开放性,所写建议具有代表性,且有针对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