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B、C、D三项错误。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这表明
2、()A.民族矛盾的解决已成为共识B.军队力量是抗日战争之本C.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拉开序幕D.日军速战速决阴谋的破产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之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说明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已经拉开序幕,C项符合题意。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项排除;抗战取胜之本在于发动广大民众,B项排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D项排除。3.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评价非常正面,曾说(在西安事变中)“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宋美龄对张学良如此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西安事变()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B.说明
3、了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反映出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答案D解析西安事变虽然和平解决,但并没有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故A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一致对外的民族立场,没有涉及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故D项正确。4.“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4、A.借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D.彰显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精神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是指1937年,此时日本正在加强对中国的战争准备,全面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中国共产党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是为了彰显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故选D项。5.1937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明确指出军人在服役期间应享受的各种待遇以及阵亡、病亡军人家属的各项抚恤办法;1938年2月,国民政府也发出优待军人家属的训令,明确优待工作的重要性。这一现象的出现()A.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适应了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C.表明国共两党需
5、求趋于一致D.推动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国共双方都制定了政策优待军人家属,这主要是面临全民族抗战,适应了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故选B项。6.(2021黑龙江大庆期末)据统计,1937 年以前,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大约有七八万。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或把他们编入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注重在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实现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社会共识的目标C.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D.深入
6、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答案C解析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的多种经济成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全社会共识”,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才开始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7.(2021山东滨州期末)创作于1938年的一首歌曲中写道:“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坚固的阵线。”歌曲描绘的是哪一城市的革命情景()A.延安B.武汉C.南京D.广州答案A解
7、析根据材料“1938年”“古城”“山野田间”“坚固的阵线”等关键词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很多的青年人到古城支援抗战,结成了抗战的联盟,故选A项;武汉与材料关键词“古城”不符,排除B项;1937年底南京沦陷,与材料所述时间“1938年”不符,排除C项;广州与材料关键词“古城”不符,排除D项。8.20世纪40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见右图)。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是()A.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B.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C.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D.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答案B解析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立时期,A项排除;结合画面中的民众抗日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
8、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故选B项;绘画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不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C、D两项排除。9.(2021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答案C解析材料漫画1947年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战争,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故选C项。10.下图是中国抗击日本作战情况统计。这反映出()A.中国的抗战艰难
9、困苦B.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抗战C.两个政府和战场抗战D.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中重大战役、大小战斗及歼灭日军人数可以看出中国抗战的艰难,故A项正确。11.“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之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应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答案B解析抗战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重庆谈判,故B项正确。12.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政权”并于1948年2月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地贫雇农新中农应
10、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D.表明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增加贫农、中农在农村政权中的人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顺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C项正确。此时抗战已取得胜利,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夏,故D项错误。13.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
11、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A.社会通货膨胀严重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故A项正确。14.“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故选C项。15.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
12、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文中“胜利”指()A.抗日战争胜利B.战略决战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三大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关键在于把握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召开,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
13、也,势使之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10分)(2)根据
14、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5分)参考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的长期统治;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警醒国人。(2)新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
15、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阐述: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