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评课-林海人教版语文教学如果离开课文内容,抛却作者情感,放弃感悟涵泳,进行孤立机械的字词句训练,就不能“通过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去领悟语言文字深处社会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荣辱辛酸,个人的悲欢离合。”这是异化的、扭曲的、不符合学习语文规律的训练:其一,语言学习必须经历感受、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这种训练切断了学习的必经之路。其二,忽视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中介作用。其三,违背语言学习必须借助语境的客观规律。而科学的训练则可以开创全新的局面,能大大提高语言文字学习的效益。请看学习林海“林”的部分教学片断设计:1.用刚才学习“岭”的部分的学法继续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2、自由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想想你为什么喜欢。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反馈学习情况,并展开深入的训练。“绿”句。先指名读,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接着,让学生说出形容绿色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比喻句形容大兴安岭中树木的绿颜色。“落叶松”句。(出示课件)品词:海洋。朗读。“白桦”句。(出示课件)品词:俏丽。朗读。(出示课件)品词:银裙。朗读。4.仿照桂林山水的写景句式,先概括地说说大兴安岭的“林”总的特点,再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把它的特点具体化。这是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表现在:首先,正确处理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和共同目的的关系。执教者紧紧把语言文字的学习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同时并不
3、忽视情感的熏染和爱美情趣的陶冶。在充分到位的朗读和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语言,通过说出形容绿色的词语这一环节不仅强化了积累,同时又使学生对大兴安岭森林的绿色有了更具体的认识。通过对“海洋、俏丽、银裙”等词的品味以及对所在句子的赏读,不仅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精妙,而且充分感受到大兴安岭森林的波澜起伏、碧绿无边、色彩瑰丽、婀娜多姿。用比喻句形容大兴安岭森林的绿色,用学过的句式说大兴安岭森林的特点,强化了对语言的内化运用训练,但这种运用与披文悟意,披文入情熔为一炉,收到和谐共振之效。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一点也不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
4、品评,情绪的感染”。“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结。”(特级教师贺诚语)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就是民族意识精神的接受和培育的过程,就是认同或同化融于语言文字中的民族的美好情愫、价值取向和睿智哲理的过程,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落实培养思想文化素质的任务,完成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和共同目的,母语学习和人文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大纲“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理念。把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语言学习作为特定目的,通过培养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来实现各门学科的共同目的,并归宿于人的造就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