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风俗;并探究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2、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学科思维和能力;3、引导学生摈弃陋习恶俗,实现美丽中国梦从现实做起。2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文理分科,通过必修内容的学习,文科学生不仅已具备了一定的史学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而且有较强的历史学科学习主动性,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思维活跃、表现积极是可以实现的。3重点难点 重点是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难点是风俗变迁的原因。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探究一风俗差异 PPT展示探究一风俗差异一:一山之隔,何以成为
2、两个世界老师布置任务:请学生阅读学案中风俗差异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风俗与鲁国风俗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分处泰山南北的鲁和齐,风俗反差极大,成为鲜明对比。鲁人风俗极为矫揉造作。夫妻之间晾衣竿子、挂衣架子、枕席都要分开。一般男女走路也要“男子由右,女子由左”。鲁宣公的女儿寡居,因死守“妇人夜出,不见傅(负责文化教养的人)、母(负责料理生活的人)不下堂”的妇礼,竟然在着火之后,“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齐人长女掌管家务,自由参加聚会,男女“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妇女勇敢、豪爽、泼辣、意气风发,全无妇礼的束缚。鲁居泰山之南,地属古黄土层,适合农耕,民风古朴守成;齐
3、居泰山之北,靠海多盐碱地,着重发展“女工之业”和收“鱼盐之利”,故“其俗弥侈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鲁国地处军事战略要地,周武王厚鲁薄齐,将鲁分封给王室周公旦之长子伯禽,控制严密,几乎成为周文化的保留地,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齐国偏远,封给异姓诸侯姜太公,礼法控制相对松弛。齐国的风俗实际上是对传统周俗的变革创新,这也是齐桓公得以任用管仲改革,并率先称霸的一个原因。补充材料:临淄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踘者。家富而敦,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请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纠正学生未按要求或者有偏差的地方)。师总结:鲁国风俗矫揉造作,民风古朴守成;齐国崇尚奢侈,相对自由开放
4、。师:播放PPT,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交界处地形图,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一山之隔,何以成为两个差异巨大的世界?”提示学生从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五个方面去总结,并用简洁的文字写在学案上。自主探究一一山之隔,何以成为两个世界?(1)鲁国风俗:齐国风俗:(2)从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等方面分析齐鲁风俗差异的原因。项目/国别鲁国齐国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风俗差异之二:匈奴风俗是否“贱老”师:请同学们阅读风俗差异二,概括汉匈风俗差异。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汉使在匈奴与中行说就匈奴风俗展开辩论的一段对话:
5、汉使指责“匈奴俗贱老”,中行说驳斥道:“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先前匈奴人羡慕中原的丝织品,于是中行说令人穿着汉朝的丝绸衣服骑马“驰草棘中,衣袴(注:通裤)皆裂敝,以示不如毡裘之完善也”。 师:请同学们阅读这段文字后回答:汉匈风俗有何差异?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总结: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各个民族出现风俗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高度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社会环境的差异决定了风俗差异。师:古代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差异巨大。到了现在,风
6、俗差异性依然存在,随着社会进步,相比古代已经缩小了许多。影响风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共同来探究第二个问题:(展示PPT风俗变迁)活动2【活动】探究二风俗变迁 师:请同学们阅读探究二,晚明风俗变迁。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得出结论。(附学生阅读材料)随着时日推移,社会生活变迁,风俗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材料一: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它诸般称意,没了它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恬然无复廉耻之色”;“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
7、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林居漫录材料三:“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见闻杂记材料四:右上图明朝南都繁会图卷局部注:图片上店铺有皮货店、杂货店、粮食店、金珠兑换店等,描绘明代南京的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生活状况的写实作品,再现了明代的南京城市。图卷生动具体地通过“闹元霄”这一节日的社会活动,集中反映了晚明城市文化生活的各种变化。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习互动撞击思维1、前三则材料反映晚明社会风俗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学生探讨并发言后,老师总结:拜金、重商、服饰怪诞。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
8、彩,人们不屑于以圣贤为冠冕的教条,憎恶压抑磨灭真性情、欺世盗名的假道学。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拜金、叛逆、追求个性自由,厌常喜新,出现了日新一日的流行时尚。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风俗变迁的因素还有什么?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以从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相关内容中得出答案。如改革(政府施政纲领的变化)、中西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水平、进步人士的引领、民族融合,导致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影响风俗发生变化。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改革是拉动风俗变化的最重要的能动性因素。改革者在推行施政方针的时候往往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3【活动】探究三移风易俗与改革 我们共同来探究第三个问题: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
9、。(展示PPT探究三移风易俗与改革)。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问:反映的哪一个国家,什么改革?生答:日本、明治维新。展示PPT文字材料,明治维新中采取的举措与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举措相同的是?(剪发,改变男子发型。)(学生阅读材料)材料一: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
10、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请小组合作交流下列两个问题:合作探究 1、中日这两次改革为何都改变男子发型?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抽取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师总结:中日两国移风易俗都拿男子的发型开刀,原因有三,一,辫子或者发髻代表的是落后的、不与时代潮流相符的文化习俗或者社会形态;剪发意味着与旧的习俗决裂,走向新的生活或者时代,是与旧时代、封建时代、农耕社会决裂的宣言书;二是旧的发型与工业化时代格格不入,不适合工业化生活;是顺应时代进步的表现;三
11、,为改革开路。2、改革与移风易俗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合作在小黑板上画出两者的关系图。师:探究到现在,同学们或许已经明白了改革与移风易俗之间的关系,请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的任务,找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小黑板讨论合作完成。请学生注意相关要求:文字、图形均可;要求简练;形式新颖额外加分。完成以后就坐下。抽取其中一个小组拿着小黑板到讲台进行讲解。老师总结:(1)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和保守性,以致起到妨碍变革的消极作用。(2)移风易俗,旨在倡导新风尚,革除陈规陋习,废止恶俗,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3)移风易俗,往往还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改
12、革推动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又为改革开路。师:中日两国都拿男子的长发作为移风易俗的风向标,不遗余力地推动男子剪发。话又说回来,传统社会习俗都应该革除吗? 传统习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坚决革除,摧残人性、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第二类:代表着落后,不顺应先进潮流的,应当革除;第三类: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代传承。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展示PPT思维拓展风俗的背后是什么?展示两位男明星长发与现代装束的对比照片)辫子真的很丑陋吗?请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得出结论:近代西方人来到中国,看到男子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无比惊奇,又极尽嘲弄之能事。有人将中国戏称为“辫子国”,辫子也就成了
13、中国人愚昧落后的象征。其实丑陋的不是辫子,而是辫子国的落后,以及不知道落后,拒绝变革的愚昧心态。那为什么我们今天中国人不把短发、长卷发、黄色、红色的头发作为耻辱的象征呢?风俗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短发是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从西方流传到中国来的。男子短发并不见得比长发好看。中国女子的黑直发并不见得就比黄头发,大波浪难看。为什么当时两国政府都力推男子剪发?因为在当时,短发是从西方流传到东方来的。西方代表着先进,适合工业化潮流的短发因而也被视为先进的象征。因为西方比较中国先进,所以西方的风俗成为了先进的中国人竞相模仿、追赶的潮流。当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引领世界先进潮流的时候,这个国家、民
14、族的风俗就会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追捧、竞相模仿的对象。同学们,你认为我们中国的黑直发、唐装、汉服、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清明佳节等,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捧的对象吗?或许有一天能够的。你认为能够的那一天应该是什么时候?国家强大不是先进的同意词。国家强大的同时,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平等、受到尊重那才是真正先进。展示习的讲话。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所有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的国度,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的风俗一定会成为世人追寻的对象!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中国的出现了许多新风尚:比如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科教兴国之风越来越强劲;以人为本、个性解放之风越来越烈,低碳环保之风方兴未艾。但
15、是,也涌现出了一些不良风气,甚至是丑陋的恶劣的。阻碍实现中国梦的陋习恶俗存在吗?请学生自主发言。师:同学们很关注社会现实,我们的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陋习恶俗存在。但面对这些不美好的东西,我们是逃避现实,你是发出“贫贱不能移”的衰叹?默默忍受?还是还是向他们发起挑战?最受美国人尊敬第一夫人不是风华绝代的肯尼迪夫人,是罗斯福夫人。在20世纪三十年代,她帮助残疾的罗斯福总统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与专栏,写专著、巡回演讲。并不因为从政而让她赢得美国人民敬重。她在美国男女不平等、有色人种不能得到平等待遇的时候从事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与当时美国的风行的恶习发起挑战。美国人民敬重她是因为她面对黑暗总是点起明灯,而不是加以诅咒。你呢?面对不美好面对不如意,面对不公正,面对陋习恶俗,你的选择是?请把你的感悟与我分享。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