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2119 上传时间:2025-11-06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6页
第6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7页
第6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8页
第6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69页
第6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0页
第7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1页
第7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2页
第7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3页
第7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4页
第7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5页
第7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6页
第7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7页
第7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8页
第7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79页
第7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0页
第80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1页
第81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2页
第82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3页
第83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4页
第84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5页
第85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6页
第86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7页
第87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8页
第88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89页
第89页 / 共90页
05-1 《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90页
第9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政治上的辉煌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1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2025/11/4一、孔子其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孔子、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

2、在的女子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

3、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头盖骨与众不同,四周高中间低,故名“丘”2025/11/4182025/11/419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

4、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

5、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

6、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好学”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

7、的行为。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

8、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

9、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第二章【拓展】【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八佾(y):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忍:忍心,狠心。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本章为论语:里仁篇里仁篇【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注释】道道理,指真理。【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解读】这一段话在后世常常被追求真理的人所引用。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拓展】【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本章为论语:里仁篇里

11、仁篇【注释】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知:同“智”。【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解读】这是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他就居住的环境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只有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孟母三迁”就是环境塑造人的一个典型故事。孟子很小时候就没了父亲,母亲也没有改嫁,家境比较贫寒。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母子住在一处墓地旁。后来,母亲看

12、到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她觉得这样对孟子的成长不利,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上,可是孟子又学商人卖东西的样子。孟母知道后,再次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的附近。孟子看到学校里的人守秩序、懂礼貌的样子,也跟着学了起来。孟母看到后非常高兴,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孟子之所以能成大儒,可以说与他生长、学习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其实,这里面的道理非常简单,若是你想像雄鹰一样翱其实,这里面的道理非常简单,若是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于天际,那你就得和群鹰为伍,不要落入鸡窝安享太翔于天际,那你就得和群鹰为伍,不要落入鸡窝安享太平;若是你想驰骋于森林之中,就要与群狼共舞,

13、而不平;若是你想驰骋于森林之中,就要与群狼共舞,而不能流连于那可人的羊。若是你想变得更加聪明一些,就能流连于那可人的羊。若是你想变得更加聪明一些,就得多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得多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应多接触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才会受到他人的人,就应多接触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才会受到他人的尊崇,这也许就是环境对人们做出的潜移默化的改造。尊崇,这也许就是环境对人们做出的潜移默化的改造。俗话说,读好书、交高人,乃是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俗话说,读好书、交高人,乃是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是红是黑,只要看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结果了。身边德是红是黑,只要看看他

14、身边的人就知道结果了。身边德行高的朋友越多,就代表着你的德行越高,对于今后你行高的朋友越多,就代表着你的德行越高,对于今后你在事业上的帮助也就越大。若是能够借人之智,成就自在事业上的帮助也就越大。若是能够借人之智,成就自己,那才算是大智慧。己,那才算是大智慧。“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实践和牺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5、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就是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本章为论语:里仁篇【注释】喻:通晓,明白。【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解读】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孟子说,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孜孜不

16、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利和善之间。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义利之辨。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有利无利、利多利少。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

17、所以能够义,所以能够“泰而泰而不骄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义而富且贵,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而不耻者”。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释】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省反省,检查。【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解读】省心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

18、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为政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修养方法,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据史载,苏轼在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程氏教他读据史载,苏轼在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为范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为范滂母子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滂母子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就问自己的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那母亲将如何呢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

19、,那母亲将如何呢?”程氏回答说:程氏回答说:“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样为国尽忠,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样为国尽忠,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吗?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吗?”范滂是东汉名范滂是东汉名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权贵。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权贵。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十常侍诬陷范滂,下令将他逮捕。许多人劝范滂逃十常侍诬陷范滂,下令将他逮捕。许多人劝范滂逃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纵放。但是,范滂的母亲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纵放。但是,范滂的母亲却劝他学习李膺,慷慨赴义。苏轼母子这番对话,却劝他学习李膺,慷慨赴义。苏轼母子这番对话,就是典型的见贤思齐。也正因为有这样向善自省的就是典型的见贤思

20、齐。也正因为有这样向善自省的修为,苏轼后来才成为一代贤士。修为,苏轼后来才成为一代贤士。第六章【原文】子曰: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章为论语本章为论语 雍也篇雍也篇【注释】注释】文质彬彬文质彬彬(bn)(bn):文质配合适当。【翻译】:文质配合适当。【翻译】孔子说: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解读】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

21、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雍也冉雍【解读】孔子“曲线从政”在本章中,孔子给予自己的弟子冉雍冉雍以极高的评价,说他有堪为诸侯的治国之才,那么,冉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记载不多,只知道他做过鲁国权臣季氏季氏私邑的长官。治政期间,他“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收到不错

22、的效果。但是,这个官职他仅仅做了三个月。因为季氏聘他仅仅看中他的名声,用作政治花瓶,而不是真心用他做管理,所以对他的建议和主张并不采纳。看清形势以后,冉雍便辞去职务,继续跟随老师修身进学。在孔子去世后,唯恐圣道失传,他与闵子骞子骞等共同编撰论语。他自己还单独著有敬简篇六章,可惜在秦朝焚书时散佚了。孔门弟子之中,冉雍以德行著称,为孔门十哲之一。除了这些评价,据说孔子在临终之时还曾对弟子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后来,战国大儒荀子对他很推崇,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他:“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可见,冉雍确实是孔门德行卓著的高

23、徒。【名家解读】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名家解读】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诗书六艺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君子君子”必须兼具必须兼具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子曰:子曰:质胜文则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雍也)此处此处的的“文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

24、所说的“文化教养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在当时即所谓“礼乐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文。“质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粗野”(”(道家的道家的“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魏晋人的,魏晋人的“率性而行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即是此一路)。相反地,。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

25、)。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为真正的“君子君子”必须在必须在“文文”、“质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第七章【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典故】殷朝时代,陕西邠2113州有一小国,因5261

26、受异族狄人侵犯,国君古公亶4102父迁居陕西1653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的吴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历不能出,必须在家事父。古公临终,遗嘱季历,报丧给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历遵嘱接回伯仲。丧事毕,泰伯和仲雍计议让位给季历,季历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经断发文身,

27、不能再治理国家,又偕仲雍出国至吴。季历遂立为君,后来传位给昌,为殷朝的西伯。昌的儿子名发,伐纣成功,为周武王,尊昌为文王。以上是泰伯三让天下的大致情形,让是让国,孔子是周朝人,所以用天下二字。“以天下让”一句,古注争议很多,郑康成注,太王死后,泰伯接到告丧的讣闻,并未奔丧回来。刘宝楠认为郑注比较合理。但韩诗外传,论衡,吴越春秋等书,都说泰伯和仲雍奔丧回国,在丧事完了,又到吴地。究竟事实如何,已难考证。若以情理推论,古公既有遗嘱,季历不能不遵嘱接回伯仲。伯仲到南方,并非不告而别,只说为采药而去,迨闻父丧,没有理由不回来。至于回来以后,是否能如原意让得了位,因已文身,不能治国,且有古公默契在前,自

28、无问题。孔子称赞泰伯的道德,高到了极处。他曾经以天下三度让给季历,人民不知道如何称颂他的至德。泰伯与仲雍托辞要到南方时,古公,季历,心里都明白,他们父子兄弟均以国事为重,彼此在心照不宣中完成让国大事。我们读这一章书,当学太王的眼力、泰伯、仲雍让国的道德。最难得的是泰伯,让得那样和平,而且处置得合情合理,所以孔子称许他至德。第八章【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翻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1、论语子罕部分名言【原文】子曰:“出则

29、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评析】“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第九章【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解析】出自孔子的论语子罕。赏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30、。”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这里孔子说的知者不惑的知,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真正有智慧是对于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没有了疑惑。仁者,是做到了仁,已经仁在心中的人,当他心怀天下,爱人济众,他再也不会因他个人的境遇而忧愁,不会因受环境动摇。第十章【原文】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翻译】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

31、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扩展资料】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32、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颜渊】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营养不良)。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曾恸哭颜渊,旁边的学生都觉得孔子哭得过分伤心,因为孔子的儿子死时,孔子都未曾像这样痛哭过。孔子反驳,有吗。我不为这样的学生恸哭,又要为谁这样恸哭呢。(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足见颜渊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孔子认为颜渊才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为孔子传道,而颜渊却先孔子一步离开人世,等于是断了孔子的“后路”,实属“不孝”。因为曾有“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

33、到。孔子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渊说:“老师活着,回怎么敢死呢?”)”。可见孔子与颜渊的关系非同一般,犹如父子,难怪子恸哭。【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中的中的“克己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

34、望这不是)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由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35、。变为主动。第十一章【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一言:一个字。言,字。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就是一个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明君。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太宗便明确说出自己的君道观念:“朕经常思谋,个人祸患,常非身外之物所致,而是因为人的欲望害了自己。倘若贪于佳肴美味,沉醉歌舞美女,被欲望所带动,

36、国家便会因此废墟,百姓也会大受侵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夏天,太宗住在低矮潮湿的皇宫里,大臣都劝告他改建。太宗摇头说:“朕富有四海,处理事情都应设身处地。扩建宫殿屋宇,游览观赏池台,老百姓都不会希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苦疲惫之事,怎能强加给百姓呢?”第十二章【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拓展资料】【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

37、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译文】阳货想使孔子拜见自己,但孔子不去见他,赠送给孔子一只做熟了的小猪。孔子探听到他不在家的时候,而去拜望他。两人却在路上遇到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对你说。”(阳货又)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听任自己的国家迷乱,这能说是仁爱吗?”(阳货自问自答)说:“不可以。喜欢从事政治活动,却屡次错过时机,这能叫聪明吗?”(自问自答)说:“不可以。时光一去就不复返了,岁月是不等待我们的。”孔子说:“好吧,我要

38、出来做官了。”【解析】因为阳货说孔子是很有才能的,有才能不参与治理国家不能算做有仁义,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不能算做有智慧 就是这样了。【作业】总结每一章主旨,并加以背诵。、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之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朱子语类卷3“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人像孔子一样能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中

39、国人的精神里,刻在中国的历史中。”北京孔庙台北孔庙山东曲阜孔庙全景山东曲阜孔林山东曲阜孔府山东曲阜祭孔孔子诞辰9月28日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2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之先例。公元 153年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541年始塑孔子像,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修。公元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 四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公元1021年扩建孔庙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149

40、9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孔庙现占地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金、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树1250株。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称排列。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3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前有客馆、客位,后

41、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4孔府大门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三 间,灰瓦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每间辟一门,黑漆红牙,狻猊铺首,菊花阀阅。明间上悬圣府竖匾,为明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为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章 字

42、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狮和上马石。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5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6孔庙鸟瞰图孔府大门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7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8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2025/11/4名著导读论语89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