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120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发布》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国(19121949年)【阶段特征】总体特征:除去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而根据执政集团的不同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其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1南北并立时期(1)临时政府的民族(排满兴汉与反帝反封)、民权(政权建构,约法呈现)、民生(有所规定,但流于形式)。(2)北京政府的和平倒清。2北洋政府时期(1)政治方面:民主政体艰难确立,军阀割据日益加剧,旧的势力不断反扑,新的革命形势出现。(2)外交方面:中外互动,外交成果丰硕。外交官群体出现,近代外交体

2、制确立,改订废除旧条约,积极参与国际政治。(3)经济方面:制定经济政策法规,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侵略暂时放松,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4)文化方面:思想解放潮流不断涌起,新思想新主义影响巨大,民主科学思想引领风潮,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主流。3国民政府时期(1)19271931年经济:国民政府的经济发展与实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实验。政治:国民政府统一运动与训政、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转型问题与共和政体实践。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与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外交:收回利权运动。(2)19311945年经济: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业实验与内地开发、工业战备建设运动与内迁、商业上的全球化问题与货币制度的

3、转型;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策略。政治:国、共政治实践;抗日战争;各自抗战后期的政治理想。文化:文化内迁与抗战文化;多元文化与科技发展。外交:国际联合、收回主权两线并行。(3)19451949年19451946年的和平建国运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力量的互动与结果。19461949年的内战与政治宪政、经济全球化秩序与崩溃,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维。【主要表现】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

4、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2袁世凯窃权与北洋政府的统治(1)1913年宋教仁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倡导实行“责任内阁制”,被袁世凯刺杀。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与黄兴流亡海外。(2)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全国人民群起反对,引发了护国运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在此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袁

5、世凯独裁政治。(3)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中国各地军阀林立,有直系、皖系、奉系、晋系、滇系与桂系等,军阀之间相互混战。(4)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展开争权夺利的“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乘机复辟。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皖系军阀段祺瑞讨伐张勋,继续控制北京政府。1917年8月,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独霸中国。国内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与反对段祺瑞独裁卖国的两次“护法运动”,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6)1919年5月4日,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7)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了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组织领导工人运动。(8)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0)1926年夏,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的高潮到来。北伐军节节胜利,直隶军阀吴佩孚与孙传芳主力被消灭。(11)1927年4月,蒋介

7、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二、国共两条道路的分野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1)国民党方面一方面相继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改订新约运动”,收回部分国家主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实行全力剿共,连续五次发动对红军和根据地的围剿。1936年

8、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放弃剿共,一致对外。(2)共产党方面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根据地相继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红军连续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3)日本方面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

9、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2年1月,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末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1933年,日本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中国掀起了长城抗战,不久热河沦陷。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北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学生运动。2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1)中国方面: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2)日本方面:相

10、继发动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轰炸重庆,“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三光政策”,强征慰安妇,奴化教育,扶植伪政权,掠夺中国经济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无耻侵略行为。3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年。(1)1945年10月10日,国共进行“重庆和谈”,双方达成“双十协定”。(2)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协议。但不久,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挑起了内战。(3)19461949年,经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与渡江战役,中国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蒋介石逃往台湾。1949年10月1日,经过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迎

11、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重点关注】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3)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

12、(4)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5)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教育: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2民国时期的屈辱外交(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外交思想(1912年)妥协外交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只是主张推翻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

13、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2)北洋军阀政府外交(1912年3月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1915年5月,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在华盛顿会议中签署九国公约,更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再次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蒋介石政府外交政策(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

14、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3日美对华争夺(19121949年)(1)特点: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日本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对华侵略,美国则主要通过经贸活动掠夺中国,最终美国战胜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背景:欧洲国家忙于一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瓦解,美国积极扶持南京国民政府。特点: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增长,日美在华争夺不断加剧,日本

15、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以军事手段维护其侵华权益。(4)国民政府后期(19371949年)背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特点: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4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迁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

16、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台湾与大陆分离,中国长期不能统一【真题再现】1.(2021 山东卷7)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

17、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2. (2021天津卷6)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

18、国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和团体的建立,故选A项;材料强调新的教育流派和团体的建立,不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材料是民国初期教育领域的变化,与政体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 (2021 山东卷5)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西学东渐”的深入B. 民族危机的加深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思想解放的推动【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

19、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4. (2021全国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

20、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1921年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所以他的意图应该是为中国考虑,而由其所述社会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之农业国”可知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选C项;题干中蔡和森的观点重在强调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说的是“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不是指所有地方的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排除B项;蔡和森是借俄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社会革命,来类比中国也具有了相似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而不是说

21、俄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项。5.(2021 湖南卷9)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 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 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 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 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11月”、“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认同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故B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

22、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讲中国人反思文化,故C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故D错误。6.(2021浙江卷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答案】C【解析】“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故选C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非1919年,排除A项;中共成

23、立于1921年,而非1920年,排除B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非1922年,排除D项。7.(2021广东卷8)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

24、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8.(2021全国卷30) 表1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年份铁砂产量铁砂及生铁输出量钢铁消费量钢铁输入量19311 840 279831 652804 000557 62519321 839 212758 441404 000430 65519331 903 466992 521694 000525 67319342 135 0318

25、64 107770 000617 726根据表1可知,当时(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19311934年我国在钢铁业发展中,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而钢铁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却是依靠进口,这说明我国的钢铁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故选D项;仅凭钢铁业一个行业进口成品较多不能推论出整个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不能说明我国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排除B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逐年提高且铁砂及生铁输出

26、量很大,说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还是有较大成效的,排除C项。9. (2021全国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答案】A【解析】1934年正面临着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之后又面临着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共产党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动员群众参与,才能渡过难关

27、,故选A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已经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开辟出来,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专指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用来“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D项。10.(2021 湖南卷10) 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A. 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 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

28、】根据图1中的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入侵上海、中国守军坚守四行仓库及中国军队转移路线等信息,可得出,图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抵抗,其中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根据图2中的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投入战斗的军队番号120师和129师及作战区域为晋察冀地区等信息,可得出,图2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自1938年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改变了侵华策略,积极进攻国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此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可知,从图1到图2,反映了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

29、变化,由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主转变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为主,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C项错误;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1945年,这与材料世间不符,故D项错误。11.(2021浙江卷13)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卸,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捐钱捐物是南

30、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 B C D【答案】C【解析】据材料“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贡献于国家”可知,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故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故正确;据材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贡献于国家”可知,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共同抵御外辱,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2.(2021北京卷9)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

31、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根据“八路军”“中日会战”“晋省得失”可知,这是抗战初期发生在山西的战役,结合“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可知,这是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日战争以来首次大捷,B项正确;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中,主要是国民党部队参战,排除A、C项;百团大战时期,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当时山西已经沦陷,排除D。故选B项。13.

32、(2021天津卷7)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答案】D【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天津北宁足球队与日本队的比赛时体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感,即民族危机加强了体育竞技的民族、爱国情感,故选D项;天津北宁足球队不是由国家组织建立的,说

33、明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不重视,排除A项;国际交往的大门很早就已开启,排除B项;当时中国综合实力弱于日本,但却取得了胜利,不能得出“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的结论,排除C项。14. (2021北京卷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国共两党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毛泽东在中共五大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说法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说法错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法错误;1

34、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说法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C项正确;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5.(2021广东卷9)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解析】根据“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国共和谈进行和平建国是热切期盼,反映出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力量对

35、比出现逆转,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人士对纲领的认同,排除B;抗战已经胜利,民族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排除D。16.(2021全国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题干中太行山区的农民所述的“新规矩”体现了在农民家庭中,女性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尊重,这是由于女性也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有了与男子

36、地位趋向平等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由“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中需要对方同意的米的开支数量看,男性的决定权还是高于女性,所以据此不能说男尊女卑的观念消亡,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而题干中“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并没有在解放战争时期被颠覆,而且单纯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全被颠覆,排除D项。【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1武昌一模)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

37、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普及B.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D.冲击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所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故选C;材料反映了两个学派的争论,没有谈及整体的影响,排除A;材料反映了两个学派争论的具体内容,尤其是文化的差异,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两者的观点不同,是学术上的争鸣,没有谈及社会影响,无法推知是否冲击儒家思想,排除D。2.“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

38、足60万人;1919年,中国近代工矿产业工人猛增至200万人左右,使得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与国民党并肩作战”。对这段论述的解读,合理的是 ()A.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B.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工农民主运动高涨D.民族资本的发展增强了民主革命的力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19年,产业工人人数达到200万,结合所学可知,工人队伍的壮大是民族资本发展的结果,产业工人是中国革命的中坚与核心力量,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同当时的国民党一样,是民主革命的力量,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人人数的增加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联合,没有提及革命领导权的内容,排除A;题干中没有

39、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的影响,“工农民主运动”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排除C。3.(2021武汉二模)1920年5月,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潜心译出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并转托陈独秀,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首印3000余册,供不应求。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发表()A.主要受列宁主义的影响B.有利于宣传马克思主义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答案】B【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因此其第一部中译本的发表,有利于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B;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因此材料中译本的发表主要

40、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非列宁主义,排除A;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此时并未出现统一战线,排除C;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排除D。4.王会悟在回忆录中写道:“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对该史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B.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可信度高 C.回忆录属文学作品,没有历史价值 D.该史料完整地记录一大迁址的原因【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回忆录中的内容,而回忆录带有个人

41、的主观色彩,存在年代久远记忆不清的可能,因此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故A正确;作者亲身经历可信度不一定高,也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证实,排除B;回忆录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排除C;“完整”的说法错误,排除D。5.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领导江西省弋阳、横峰地区的农民起义,先后成立了中共弋阳县委和横峰县委。1928年5月,在弋阳县召开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建立了弋阳苏维埃政府。接着,又成立横峰苏维埃政府。上述革命斗争重在()A.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C.开创武装夺取政权方式D.探索中国革命斗争道路【答案】D【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上述革命斗争是要在农村建立政权,

42、而不是要在城市举行暴动,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的7月份已经彻底失败了,B错误;开辟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队伍举行起义建立农村政权,是要探索中国革命斗争道路。6.(2021武汉三模)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已经到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开始进行民主革命并直接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共产国际的这一认识 ()A.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B.导致了国共合作全面破裂C.促使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D.滋长了党内“左”倾错误【答案】D【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

43、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乐观,提出中国革命到了“直接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滋长了党内“左”倾错误,故选D;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的武装等,排除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排除B;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的错误估计,不利于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排除C。7.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球员人选蠡测(如图)的讽刺漫画,并配以文字说明:“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

44、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注:从1至11号: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B.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C.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D.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答案】D【解析】根据“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可以看出,过去是国共内战,现在面对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要一致对外,打“国际比赛”,故D正确;20世纪30年代已经没有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排除A;根据“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

45、可得出其强调的不是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而是联合抗战,排除B;材料不是在强调体育运动事业,排除C。8.1912年,袁世凯颁行参议院制定的民国服制,规定礼服以西洋服饰为主,“料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重新将中式长袍马褂作为男子礼服的唯一样式,男女礼服及制服限用国货。这说明()A.袁世凯力图全面学习西方B.中西文化冲突不断加剧C.土洋并存的服饰格局消失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政府注重使用国货,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正确;A表述与材料“料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表述不符;材料并未体现出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B排除

46、;近代中国一直存在土洋并存的服饰格局,C排除。9.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可知,1945-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大量发行货币,这一举措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故D正确;1945-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大量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为内战服务,而非发展经济,故A错误;国民政府大量发行货币使得官僚资本膨胀,并不是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战争赔款问题,故C错误。10.如表为

47、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这反映了()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0.67.813.078.619101.50.116.017.065.419203.20.225.116.954.619303.71.921.317.355.819366.12.735.613.042.6A.中国近代生产力迅速提高B.中国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C.西方列强加大了商品输出D.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进口的机器及大工具及原料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小,工业制成品(或“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和直接消费资料比重大,表

48、明中国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故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19世纪末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排除C;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等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重工业有所发展,无法从进口商品种类中得出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结论,故D错误。11.(2021武汉二模)1943年徐悲鸿创作了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会师东京并题记“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这幅作品()A.重现长征红军会师开新局的豪情B.反映画家对解放战争胜利的期盼C.受到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D.体现历史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答案】D【解析】1943年徐悲鸿创作的会师东京及其题记“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表达了抗战

49、期间人们对于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憧憬与期盼,因而说明艺术创作受到了历史环境的影响,故选D;长征会师是发生在1935、1936年间,而与题干时间“1943年”不符,排除A;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与题干时间“1943年”不符,排除B;会师东京不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排除C。12.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布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946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四指示大力推进土地改革;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进行彻底的土地均分政策。这说明() A.土改政策适应了形势和时局变化 B.土改政策意在团结不同阶级力量

50、C.土改政策呈现出了差异性的特点 D.土改中农民获得了政治独立权利【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45-1947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不断的更新,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要求,所以土地改革的政策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要团结不同的阶级力量,排除B;材料信息未体现差异性的特点,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获得政治独立的权利,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8年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

51、争1931年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5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1937年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琉台不守民族阵线,救国良方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祭黄帝陵文1949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0年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6年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52、南北,天堑变通途。水调歌头游泳摘编自汪建新从毛泽东诗词汲取斗争精神和智慧等根据材料信息,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所选材料对研究该主题的史料价值。(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料类型及价值)【答案】示例:主题:毛泽东诗词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2分)毛泽东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词描述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场景,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具有史料价值,属于一手史料。如1928年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时国民党新旧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重新开战、国内政局动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历史场景; 1937年的祭黄帝陵文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

53、族抗战,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河山。1956年,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毛泽东意气风发,作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和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10分)【解析】根据清平乐蒋桂战争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等信息,可确立主题为毛泽东诗词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说明:毛泽东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词描述了近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场景,具有史料价值,属于一手史料。可从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时国民党新旧军阀混战,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场景;祭黄帝陵文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族抗

54、战;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进行具体说明。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是20世纪中国儒学发展经历的四次挑战 时期 冲击和挑战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1901年清政府发布了兴学诏书,倡导全国建立新的学堂,老的“儒学”慢慢衰微了,就是以培养儒生、进入科举体制为目的的儒学学校在新的政策下式微了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高扬批判、反思、启蒙的旗帜,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一个对立面,特别是把儒家文化、礼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批判的对立面,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经过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彻底改造了旧

55、的、以宗族为中心的乡村秩序20世纪八九十年代80年代形成了一股启蒙思潮,呼应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以批判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主要的基调,儒家被当作了现代化的一个对立面;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功利主义盛行,对整个儒家的传统文化也形成了有力的冲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现象: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继续保留在伦理精神领域的儒学。(2分)概述和评价: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高举西方包括进化论在内的资本主义文明旗帜,有利于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具有反

56、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富强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和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样,使继续保留在伦理精神领域的儒学文化受到了重大挫折。(10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对20世纪中国儒学的发展经历的四次挑战的相关史实叙述,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和所学知识,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概括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设问的历史现象主要是指材料信息,要正确概括材料中的任一观点或整体观点,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无论如何作答都要结合所学史实论证相关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