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23届第五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1.下图为1976年于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据铭文记载,“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也说,“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铭文可以佐证A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准确 B周武王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D商周时期的干支纪年法已经完备2.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暴君污吏”,高唱“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由此可知,他们都A以仁爱之心看待社会 B希望建立法治社会C代表小生产者的
2、利益 D力图重建社会秩序3.从周王的“天下共主”到秦始皇“皇权至上”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 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C国家行政管理日益规范 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5.汉初,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中央财政薄弱。汉中央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掌治其国”,“各务自拊循其民”,调动了王国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汉初,这一举
3、措A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B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C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D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6.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 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7.唐朝在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由皇帝亲自主持集体商议,除了三省长官外,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设立与演变A加
4、强了皇帝独裁权力 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8.据唐代文献记载,怀素“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李白赞美怀素“况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怀素的书法风格A彰显了统一法度的社会要求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C体现了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 D反映了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9.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
5、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10.宋代,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嘉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 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11.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经验,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农书内容的丰富,得益于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经
6、济重心南移完成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逐步实现统一12.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7、,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材料二“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
8、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1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1 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图2 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到图2中的一种变化趋势,并阐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要求:趋势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
9、,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第五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
10、题参考答案 16 A D B C B C 712 C D A B D A 13.(1)背景:大一统局势下,王国问题严重;汉初休养生息,国力增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儒学(2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相同: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主张教化对象应广泛;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选才重道德。(8分)简评:发展了儒家思想,扩大了儒家思想影响;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文化素质;禁锢了人性发展。(7分)14.示例:趋势:进士籍贯分布南北大致均衡(北方略有优势),到南宋南方分布超过北方。(3分)原因:唐中期前,政治和经济重心都都在黄河流域;唐中期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已完成南移;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进一步促成了文化中心变化;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士人更具有入仕的渴望。(9分,如回答“科举制取消了身份限制,促使读书人积极入仕”也可给分)15.(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6分)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