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暑期六年级数学测试题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做着试题。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一份暑期六年级数学测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1、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记作(?)。2、(?)升(?)毫升=4050毫升?6.25小时=(?)分3、非0自然数A和B,如果A=1/3?B,则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5、用12个棱长都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拼成(?)种不同的长方体,其中表面积最小是(?)平方厘米。6、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以其中的某一条边为轴,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二、仔细推敲,作出判断。1、如果两个非零的自然数的和是质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互质。(?)2、一个长方形,长增加4米,宽增加5米,它的面积就增加20平方米。(?)3、圆的周长一定,圆的直径和圆周率成反比例。(?)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在2、4、7、
3、9中互质数有(?)组。A、3?B、4?C、5?D、62、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长5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53,比较两段绳子的长度是(?)。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3、甲、乙两人各加工相同的零件,甲在一半时间内每分钟加工5个,另一半时间内每分钟加工4个;乙在一半任务内每分钟加工5个,另一半任务内每分钟加工4个,结果完成工作的情况是(?)。A、无法确定谁先完成?B、甲先完成?C、乙先完成?D、同时完成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李村和王村相距960米,要在两村间修筑一条笔直的马路,画在设计图上的距离是16厘米,如果有一座120米长的大桥,画在这幅设计图上应画多少厘米?“师
4、”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5、“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在一个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杯里装满水,水里放了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杯里的水面下降了0.5厘米,这个铅锤的高是多少?“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
6、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修一条环山水渠,第一期工程修了全长的?1/2?,第二期工程修了全长的30%,还剩800米没有修。这条环山水渠长多少米?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商场上有一批货,第一天运走了总数的1/3,第二天运的比总数的%40多4吨,这时还剩20吨,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5、某商店购进一批鞋子,每双售出价比购进价多15%。如果全部卖出,则可获利120元;如果只卖80双,还差64元才够成本。鞋子的购进价每双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