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廖廓(ku) 分外(fn) 浪遏飞舟() 挥斥方遒(qi)B沁园春(qn) 百舸(g) 峥嵘(zhng) 风华正茂(mo)C岁月稠(chu) 苍茫(cng) 百侣(l) 橘子洲头(j)D怅寥廓(chng) 颓圮(q) 沉浮(f) 激昂慷慨(kng)【答案】D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
2、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默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恰同学少年,_;_,_。(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4)曾记否,_,_?【答案】(1)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粪土当年万户侯(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字和书写。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3、层级为识记A。4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几个短句。(4分)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中华人国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作出的“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言必定实现。【答案】: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言,这个预言必定能够实现。7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不少于50字。【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
4、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解析】试题分析:引用的毛泽东的诗词要与朗诵会内容衔接连贯,又要富有激情,有激励性。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11分)临江仙 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
5、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5分)(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6分)【答案】(1)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
6、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明确点出手法,一种1分,共2分。结合相应手法有准确分析的,一种1分,两种3分。细节描写答成动作描写、以动衬静答成衬托、反衬、也可给分;以动衬静答成动静结合不给分。)(2)“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准确概括出作者的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每点2分,共6分。)【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
7、两种手法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且分析其中的两种就可以了。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
8、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本题就是问“上阕”的艺术手法,但要求两种即可,降低答题难度。(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
9、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
10、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释“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
11、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同时还要抓住下片中的“长恨”“何时忘却”“夜阑风静”“江海寄余生”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7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25分)毛泽东传序曲(美)罗斯特里尔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没有很大的改变。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
12、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从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他善穷经据典,使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他步履蹒跚。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三十年代曾试图让毛唱歌跳舞与她轻
13、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则大则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因为毛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自密苏
14、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三十年代就见到毛,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和周恩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恩来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位置。”毛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传给新的一代,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在燃烧时的那种
15、热度。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
16、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从欧洲借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他树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表明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事实。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
17、、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爱戴。 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复杂”。 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12自然段是如何描写毛泽东的?有何效果? (6分)(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家”“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18、?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又反应敏捷;既有“虎气”,又有“猴气”;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既有温和、自控的一面,又有脾气火暴的一面。(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3)正面描写:肖像和神态描写(1分)表现了毛温和持重、悠然自得的形象特点。(2分)侧面描写:通过引用其他人的评价(1分)客观真实地表现了毛泽东慈祥宽厚、器宇轩昂的特点。(2分)(4)观点一:他是一位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群氓游民组
19、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他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他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取得了抗战胜利。观点二:他是一位军事统帅。他富于自制力,能眼观六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出击从不错过目标。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观点三:他是一位诗人,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毛泽东的诗歌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了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毛泽东的诗歌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准,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热情的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斗争。观点四:他不
20、是一个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他被万人景仰,被看做救星,被看做是典型的中国大人物。【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作答时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勾画出议论抒情性的词语或句子,并总结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分层合并。本题答题区间是3至8段,勾画议论评价的词语,即可总结出性格的两面性。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传记往往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
21、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