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 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2)师者,_。(韩愈师说)(3)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_”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之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爱而不见,_。(诗经邶风_)2.按要求选择。(4分)(1)把下列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我们对于“勇气”的定义太宽泛了。_,_,_,_。这些行为虽令人钦佩,却不一定就是勇敢。但是现在我们往往把大胆和诚实当作勇气的
2、全部内涵我们甚至说一个人在时尚或音乐方面的品味不同于主流真正的勇气是有意识的自我牺牲或说出某些错误是需要勇气的A. B. C. D. (2)下列诗句最适合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的一项( )。(2分)A.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 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12分)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
3、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愚”
4、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说到这里我记起了疏散在乡下时的事来了。同事中有些孩子送进了乡间的小学,在课程上这些孩子样样比乡下孩子学得快,成绩好。教员们见面时总在家长面前夸奖这些孩子们有种、聪明。这等于说教授们的孩子智力高。我对于这些恭维自
5、然是私心窃喜。穷教授别的已经全被剥夺,但是我们还有别种人所望尘莫及的遗传。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里看放学回来的小学生们捉蚱蜢,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回到家来,刚才一点骄做似乎又没有了着落。这样说来,乡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里人,至少还是个没有结论的题目。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_。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
6、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
7、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我而且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3.第段加点词“症候”在
8、文中的含义是_。(2分)4.把第段结尾的句子补充完整:_。 (3分)5.下列对第段画线句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经验是完全相同的。B.上海人和北京人的语言经验有很多不同。C.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不会懂的。D.熟人社会里,表情,手势就能传情达意。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1分)变轨路明她放下手中的小刀和 2B 铅笔,这是今天削的第五支,说,不早了,去考场看看吧。上周我参加了江苏省的中考,明天考上海的。那些年,这样两边考的知青子女并不在少数。多考一次意味着多一种选择,也多一份压力。这是知青子女的特权,如果考试也算一种权利
9、的话。我妈等这一天很久了。自打我在小镇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像进入了某个倒计时。从小,我是听着沪语儿歌入睡的。我妈坚持要我讲上海话,她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小镇口音, 你会被当作阿乡的 ,她忧心忡忡地说。她教我的儿歌里,有一首是这么唱的:乡下人,到上海,上海言话讲不来,讲不来,哪能办,咪西咪西炒咸菜。我曾以为自己就是个上海小孩。少年的倔强和虚荣告诉我,我和新闻里那些上海学生是一样的,我们是同一把种子,撒向不同的田野。直到一个寒假的下午,我路过思南路上的某所中学,一支学生乐队刚结束排练。我的同龄人身着正装,拎着各式乐器盒,三三两两从我身边走过。我只能从轮廓猜测其中的内容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黑管、萨
10、克斯他们高声谈笑着,讨论演出细节,或者某款新出的电子游戏。我被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击中了。我下意识地抱紧双臂,像守卫一种不存在的东西。现在我知道了,我们不一样。考场不远,从外婆家出来,穿过后弄堂,不一会就到了。考场是一所弄堂中学,三层红砖小楼,逼仄的操场,角落里立着两三棵香樟树,刚下过一阵雨,地皮有些发潮。这里正是我妈的初中。当年,她从这里去上山下乡了。在我妈看来,上海是一个太阳系。南京路、淮海路、中福会少年宫、平安电影院她熟悉的老市区,是辐射光热的永恒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是千百条弄堂、密密麻麻的工人新村,是嘈杂的小菜场、飘着生煎香气的国营饮食店。再往外,是棚户区、郊区工厂、工厂外的大片菜
11、地,以及逐渐变调的口音。在这个星系的外缘,某处冰冷蛮荒的所在,是她落脚的小镇。如果可能,她愿意穿着宇航服离开上海。我妈被抛出星系的那一年,外公外婆忙着革命工作,是我的太外婆、她的外婆送她去了火车站。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她被一双嶙峋的手握住了。我妈有点气恼,外婆怎么这么落后呢。她挣开手说,外婆,你哭什么呀?在皖北的无数个夜里,她反复咀嚼这一场景。她依然能感受到恒星微弱的引力,却置身于一个更大的轨道上。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是她的近日点。后来她嫁给我爸,来到这个毗邻上海的小镇。对于那些回不去的知青们来讲,这里是抵达的终点。我妈认命了,而我是她唯一的寄托。她愿意当一个火箭助推器,在燃料烧光之前,把我送回
12、预定的轨道。回到母校,我妈有点兴奋,她指给我看,哪里是当年的广播站,哪里是图书室,哪里改动过了,哪里没变。我一脸的不耐烦。门卫拦住了我们,说不能进。我妈赔笑脸,说孩子明天考试,能不能去教学楼看一眼,就一眼。我心里一阵难受,骂了句,转身就走。我妈追上我,声色俱厉你刚才说什么?那是一句上海骂人话,正派人士视之为流氓切口。可以想象我妈当时的愤怒与恐惧她苦心雕琢的作品坍塌了。她听说过无数知青子女回沪后堕落的例子,而现在,还没回上海呢,她的儿子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做一个混混了。在我的世界里,这实在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口头禅知青家的男小孩每天用它来问候彼此。回到外婆家,我妈勒令我道歉,并深刻反省。我看着她那张正
13、气凛然的脸,重复了一遍那两个字。我妈被激怒了,她的表情混杂了震惊、绝望和困惑。她不明白,一向听话的儿子何以至此。对我而言,这是最后一根稻草,是城破前的反攻。我俯首帖耳,我逆来顺受,可这一切是假的。你不是希望我当个上海小孩吗,那么好的,偏不。我妈抓起一本书,狠狠撕成两半。我毫不示弱,她撕一本,我撕一本。纸页纷纷洒洒,像一场狂欢。一地的狼藉。黑夜和沉默同时降临。没人开灯。我听见了低低的啜泣,知道自己获得了胜利。我感到了悲哀的快意,像完成了一次星箭分离。那一刻,我确信自己将回到这座城市。(2019年6月22日文汇笔会)7.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8.第段画线句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
14、析。(3分)9.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第段画线句“我不愿当上海小孩”的原因。(3分)10.本文标题颇具匠心,联系全文,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鉴赏。(3分)(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6分)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1.本学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课内篇目为_。(2分)12.结合诗境,分析“月”的意象,写一则8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5、1317题。(12分)公父文伯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夜儆百工,而后即安。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夜而计过,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16、。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选自国语鲁语下,有删改)【注】公父文伯:姓公父,名歜,鲁国大夫,大采朝日:春分时天子穿黑色礼服祭日神。祖识地德:指熟识农作物收获的情况。少采夕月:秋分时天子穿礼服祭月神。纠虔:恭敬;天刑:天象,刑通“形”。儆:警戒,告诫。庀:治理。讲贯:讲习,研习。辟:惩罚。穆伯:即公父文伯之父。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17、分)(1)劳其民而用之( ) (2)明而动,晦而休( )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皆衣其夫( ) A.做衣服 B.装饰 C.打扮 D.依靠(2)吾冀而朝夕修我( )A.遵循 B.修炼 C.修正 D.修饰15.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鲁其亡乎?使僮子为官而未之闻耶?吾语女。16.第段浪线部分详述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日常劳作,请分析这样使用繁笔的原因。(2分)17.请结合全文,分析公父文伯母亲的人物形象(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9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18、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9、(荀子劝学节选)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蟹六跪而二螯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9.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选文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A.第段末尾 B.第段末尾 C.第段末尾 D.第段末尾2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围绕学习问题展开论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B.可以采用“輮木为轮”的方法,使学习达到更高境界。C.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
20、善假于物”来弥补自身不足。21.以第段为例,分析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作用。(3分)三 写作(40分)22.阅读下面这句话,按要求作文。诗歌虽然难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读过一首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反思自身的成长。要求:(1)有细节描写 (2)不得透露校名等个人信息。1.(1)舞幽壑之潜蛟(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搔首踟蹰、静女2. (1)B (2)D3.乡下人的(1分)没见识(1分)(的表现)(这里的“愚”是特指,作者说“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所以,学生答愚笨、愚昧都要扣1分)4.说到这里,我们应
21、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共3分)文字1分用处1分5.A(2分)6.本文首先用大量的事例反驳了“乡下人愚笨”的观点。(1分)指出乡下人只是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方面不及城里人,这是知识问题而非智力问题。(1分)然后基于乡土社会“面对面”的特征,(1分)从文字的作用是有限的(1分)及乡土生活语言的特点(1分)两个角度,分析了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1分),最后得出了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应先考虑文字和语言基础的结论。(1分)评分说明:7个点,其中第少一点扣1分任选一点的1分。7.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这一天指“我”作为知青子女可以有权参加上海中考(1分),引出下文,写出了十几年来母亲盼望“我”回到上海,
22、成为上海人的殷切心情和全身心的付出。(1分)评分说明:共2分,写承上启下1分;结合内容写承上和启下1点1分,8.把“我妈”心中的上海比响成“太阳系”,(1点)老市区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地方是围绕这个太阳系的星系,辐射光热,由内向外,由上海老市区的经典繁华到远离上海的蛮荒。(1点)这既表达了母亲对上海深深的依念,也隐含着不能回上海的疏远感和遗憾。(1点,写到依恋或疏远、遗憾等都可得1分)(共3分)9.一次寒假“我”在上海看到一群结束排练的学生,我和他们的着装、接受的教育、生活品质等方面存在差距(1点),这些差距让“我”产生自卑感,我意识到“我”和上海城市的孩子不一样,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1点
23、),心生叛逆心理,不愿沿着母亲给我设定的道路走。(1点)评分说明:共3分,一点一分。10.“变轨”成为全文的线索(1点),此标题有文学意味,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点)、此标题寓意深刻:紧扣“母亲”和“我”地人生轨迹,“变轨”指母亲作为知青离开上海(1点),也指“我”不愿成为母亲的心中的 “上海小孩”的叛逆,“我”想要活出“自己”,这才能真正意义上回到这座城市。(1点)评分说明:共3分,一点一分,写满任3点得3分即可,请分析这样11.琵琶行(1分)12.诗人看到月亮,由感而发,写下了本诗,月是媒介,是引发诗人情感的触发点(1点)。本诗是借月抒情,诗歌题目就交代了这一点(1点)。其次,“共看明月应垂
24、泪,一夜乡心五处问”这一联,写孤单的诗人遥望明月,情不自禁就像刀离散在各地的骨柔亲人,如果共看明月的话,应该也会潸然泪下,思念的心也是相同的(1点)。诗人借着月,刻画出一副五地共同望月的图景,以此抒发骨肉亲人相思之情。评分说明:共4分。一点一分,13.(1)使劳顿(1分) (2)夜晚(1分)爪牙之寄托者14. (1) A(1分) (2)C(1分)15.鲁国莫非要亡国了吧?让不懂事的小孩子当官却没有使他听说为官的道理?我来告诉你(其乎1分,未之闻1分,语1分,女1分)16.第段详细叙述了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及不同等级的妇人们日常劳作(1点)。突显尽管阶层有别,但每个人辛勤劳作、各司
25、其职,天下才能安定(1点)。 17.公父文伯的母亲是一个以身作则、严格教子的古代传统女性形象(1点)。她教育儿子不要有怠惰之心,饱含了对儿子的希望;她认为每个人都要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国家才能安定,突显儒家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1点)。评分说明:共2分。一点一分。18.C(2分)19.B(2分)20.B(2分)21.将骐骥因“舍”而“不能十步”与驽马“不舍”而“十驾”对比,强调相比于天赋,后天的“积累”更重要(1点):以“无爪牙之利”的“蚓”与“六跪而二螯”的“蟹”对比,突出相比于客观条件,“用心专一”是学习有所成就的关键(1点)。同理,作者又以“骐骥”“ 蚓”“ 驽马”“蟹”等为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如何学习的方法(锲而不舍与用心专一)(1点)。评分说明:共3分。对比例子1分,比喻例子1分,结合分析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