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1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纲展示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案例为依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在综合题中渗透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理解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环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人地关系

2、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

3、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3)主要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4)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点拨】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当人类向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现象;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4、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辨析】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不单指环境污染,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点拨】各类环境问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续表知识清单特别提醒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中的大国,当前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多,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深刻的环境危机(3)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原则与特点。(3)基本途径。工业推行模式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

6、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推行模式生态农业。a.方式: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b.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辨析】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仅仅只是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点拨】可持续发展三原

7、则的侧重点“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力”,“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而“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辨析】公平性共同性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点拨】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所决定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辨析】清洁生产废弃物零排放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深化探究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

8、家,而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治理。2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提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3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是一个高频词。你明白其含义吗?提示共同的责任是指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体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4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我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我国面对多方面的困境,其中与图中所遇到的国情相关的困境,在农业资源、粮食生产方面的表现是什么?提示(1)突出特点是人口过多,资源相对不足。(2)

9、农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粮食需求迅速增长,粮食增长举步艰难。热点快递热点扫描主题一多以“循环农业”、特色农业等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利用景观图、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生态农业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学以致用,落脚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上。主题二建设“生态工业园”、推行清洁生产、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是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内容既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又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意义,是目前高考考查重点和命题新趋向。多以循环经济关联图或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为背景材料命题。热点题型1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自家

10、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1)(3)题。(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B利于夏季猪舍内的通风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D方便处理猪舍粪便(2)大棚式养猪(猪舍置于大棚内)适用的地区和季节主要是()A北方夏季B北方冬季C南方夏季 D南方冬季(3)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塑料大棚亚系统B沼气池亚系统C猪舍厕所亚系统D

11、庭院园田亚系统解析:第(1)题,沼气主要的原料是植物的秸秆和牲畜的粪便,因此为了方便猪舍粪便进入沼气池,可以将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具有大棚式养猪,大棚具有保温作用,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大棚式养猪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中产出比例最高的亚生态系统。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故选A。答案:(1)D(2)B(3)A 2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

12、园区生产流程图”,完成(1)(2)题。(1)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下列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D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解析:第(1)题,该循环系统中a、b、c、d各产业的确定需根据流程图的提示来完成。生活污水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才能进一步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故a是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工业的产品是棉

13、布,故b是棉纺织。创意产业可为服装设计提供图样,故c是创意产业。服装生产提供的是服装产品,故d是服装生产。第(2)题,该工业园区生产链较为复杂,工业发展应处于成熟阶段,从工业部门来看,技术含量较低,并非高科技产业园区,A、B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该企业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C正确。答案:(1)D(2)C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5页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

14、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解析:第(1)题,10时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上升气流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城市上升气流增强,与10时以后交通繁忙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加强密切相关。第(2)题,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排放出的SO2多,大气污染较重;华东地区煤炭分布较少,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且近年

15、来核电比重上升较快,因此排放出的SO2相对较少。答案:(1)C(2)A2(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结合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来作答。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

16、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经济结构调整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

17、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虎、野骆驼等数量日益减少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灌溉等华北平原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二氧化硫等气体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多发;臭氧层空洞;酸雨腐蚀建筑物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建筑施工噪声城市噪声污染放

18、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海上石油泄漏方法技巧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2)分析成因人为原因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人类掠夺自然资源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自然原因自然条件具体分析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条件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

19、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0、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

21、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错;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错;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C对;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

22、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错误。答案:1.C2.C(高考经典题)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5题。3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 BC D4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5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

23、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 BC D解析: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第5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答案:3.A4.D5.D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

24、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第(1)题,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对,A、C、D错。第(2)题,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

25、提取生物油脂后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一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C对。图中显示,废渣是该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A错。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部分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一定的有机渣。B错。读图可知,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D错。答案:(1)B(2)C2(2019高考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

26、有()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2)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析:第(1)题,贵州省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表植被少,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地表裸岩多,石漠化严重。A、B对,C错。贵州省人口整体并不多,且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人均耕地少。D错。第(2)题,由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下杂交构树主要作为养殖饲料的原料,其经济价值并不高,但可以促进养

27、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A错,D对。由图可知,杂交构树下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提高荒地利用率。B对。开发沼气可以缓解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但不能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C错。答案:(1)AB(2)BD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8、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方法技巧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思路具体内容地理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优势条件从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条件来进行分析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

29、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30、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3)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下图为“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1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A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

31、、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2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A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B浙江舟山渔村C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D新疆天山牧区解析:第1题,发展“田园综合体”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但该模式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但不会促进工业化,更不会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第2题,“田园综合体”是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是商品粮基地,地广人稀,不适宜该模式;浙江舟山渔村主要以渔业为主,景观比较单调,不完全符合要求;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景观多样,人口密集,可以利用景观优势发展

32、该种模式;新疆天山牧区地广人稀,不适合。答案:1.A2.C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35题。3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4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A饲料厂 B油菜地C养鱼场 D酒精厂5该循环经济()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第4题,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围绕油菜地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了资源。第5题,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是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间存

33、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C正确。答案:3.D4.B5.C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1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增加海洋灾害频发ABC D2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定期休渔 B停止填海造陆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解析:第1题,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

34、失程度,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第2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填海造陆,所以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停止填海造陆,故B正确。答案:1.D2.B下图为辽宁阜新煤矿区五种不同样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图,其中两种自然样地:自然耕地和自然林地,三种矿区样地:排土场自然风化平台、排土场覆土平台和矸石山坡地。读图,回答35题。注:排土场,又称废石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3图中显示0100 cm土层()A自然样地土壤水分变化大B耕地的涵养水源能力强于林地C排土场土壤水

35、分变化最大D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4与矸石山坡地土壤含水量小无关的是()A地形坡度大 B地表矸石多C缺乏植被覆盖 D地下暗河、裂隙多5阜新煤矿区生态重建后()A河水逐渐变浑B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减小C气温日较差增大D农业出现大幅度减产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0100 cm土层,自然样地(自然林地、自然耕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较小,矿区样地中的排土场自然风化平台、排土场覆土平台土壤水分变化最大,A错、C对;自然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自然耕地,因此林地的涵养水源能力强于耕地,B错;自然样地与矿区样地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均没有相关性,三种矿区样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各不相同,D错。故选C。第4题,图

36、中显示,矸石山坡地土壤含水量多在10%以下,含水量小。读图可知,矸石山坡地坡度达37,坡度较大,再加上地表缺乏植被覆盖,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少;另外,地表矸石多,存蓄水能力差,故A、B、C三项均相关。若地下裂隙多,则该地的五种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都应较低,显然矸石山坡地土壤含水量小与D无关。故选D。第5题,阜新煤矿区生态重建后,地表植被覆盖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水含沙量减小,水质变清,A错;地表植被覆盖增多,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减小,B对;地表植被覆盖增多,区域空气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C错;阜新煤矿区原先从事的是矿业生产,生态重建主要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不会导致农业出现大幅度减产,D错。故选B。答案:3.C4.D5.B-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