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 B 不倒翁的重心很高C 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D 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2.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推力()A 一定小于摩擦力B 一定小于重力C 一定和摩擦力大小相等D 一定和摩擦力方向相同3.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 m/s,第8 s
2、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6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Aa2 m/s2,v815 m/s,x8144 mBa2 m/s2,v816 m/s,x836 mCa2 m/s2,v817 m/s,x872 mDa0.8 m/s2,v817 m/s,x8144 m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B 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C 台秤Q的读数为mg2FD 甲受到的拉力大于F,
3、乙受到的拉力小于F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At0时刻,甲的速度大B 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D 在5 s末之前甲质点速度大6.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2t,后再匀减速下滑时间t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则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2 B 21 C 14 D 417.如下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作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A 1 N、2 N、1 NB 1 N、0、1 NC 0、1 N、
4、0D 1 N、1 N、08.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 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C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D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9.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为()A (Fmg)cosB (Fmg)sinC(Fmg)cosD(Fmg)10.2015年12月深圳发生特大泥石流,许多建
5、筑物因此损毁,而一根电线杆因设计合理而无丝毫的倾斜(如图所示),电线杆BO是用两根钢丝绳AB、BC垂直固定在地面上的,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9 m,OC16 m,OB12 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为()A 3925B 3:4C 3:5D 4:3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 11.(多选)下列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oA 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2B 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CC 物体速度恒定,但其速率有可能变化fD 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71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 在位移相同
6、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的运动越快B 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的运动越慢C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通过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长的运动越快D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通过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长的运动越慢13.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2 s末小球的速度为20 m/s B 前2 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 m/sC 第2 s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 D 前2 s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14.(多选)如下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
7、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A 只增加绳的长度B 只增加重物的质量C 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D 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5.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轻滑轮将小车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a。(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可以不需要远小于小车质量,其原因是_。A.小车所受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无关B.小车所受的拉力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C.小车所受
8、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某条纸带的一部分。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由纸带数据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m/s2。(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图像,图丙图像中最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是_。16.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甲(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槽码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
9、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乙(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填“”或“”)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丙四、计算题 17.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向东行驶5 m 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继续向前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又前进了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30
10、 m的距离,求:(1)5 s内的路程。(2)5 s内的位移大小及方向。(3)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8.一水滴从距离地面高H20 m的水龙头上无初速的滴下,此时水滴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其中g取10 m/s2),求:(1)水滴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上;(2)第1 s末水滴下落的高度;(3)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19.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细绳PB上的拉力大小
11、;(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和摩擦力大小20.如图甲所示,一物块质量为m2 kg,以初速度v010 m/s从0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物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甲 乙(1)恒力F的大小及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在4 s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1.C 2.C 3.C 4.A 5.B 6.A 7.C 8.C 9.A 10.D11.ABD 12.BC 13.AD 14.BC15.(1)C(2)0.75(3)B【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小车所受合外力,则不需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故A、B错误,C正确。
12、(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解得:a=m/s2=0.75 m/s2。(3)由题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应该是呈线性关系,实验存在阻力,即是不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B符合。16.(1)BC(2)0.34(3)【解析】(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槽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阻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选项B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选项C正确
13、;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选项D错误。(2)根据逐差法得a0.34 m/s2。(3)由图线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所以图线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17.(1)90 m(2)30 m,方向是向东(3)7.5 m/s,方向是向西22.5 m/s【解析】(1)由题意知汽车在第1 s内的位移是x1=5 m,第2 s内的位移为x2=20 m,第3 s内的位移为x3=20 m,第4 s内的位移为x4=15 m,第5 s内的位移为x5=-30 m,汽车在5 s内的总路程为:s=5 m+20 m+20 m+15 m+30
14、 m=90 m。(2)由上可知汽车在5 s内的总位移为:x=x1+x2+x3+x4+x5=5 m+20 m+20 m+15 m+(-30) m=30 m,方向是向东。(3)最后2 s内的位移为:x=x4+x5=15+(-30) m=-15 m,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7.5 m/s,方向是向西。最后2 s内的路程为:s=15 m+30 m=45 m;平均速率:=m/s=22.5 m/s18.(1)2 s(2)5 m(3)15 m/s【解析】(1)根据Hgt2得,ts2 s.(2)第1 s内下落的高度hgt21012m5 m.(3)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m/s15 m/s.1
15、9.(1)6 N (2)76.4 N64.8 N【解析】(1)如图甲所示分析结点P受力,由平衡条件得:FAcos 37G1FAsin 37FB可解得:BP绳的拉力为FB6 N(2)再分析G2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fG2sin 37FBcos 37FNFBsin 37G2cos 37又有FBFB解得:Ff64.8 N,FN76.4 N.20.(1)7 N0.15(2)6 m【解析】(1)由题图可知,02 s内,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4 s内,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2 s内,a1m/s25 m/s2,方向水平向左;2 s4 s内,a2m/s22 m/s2,方向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mgma1Fmgma2代入数据解得F7 N,0.15.(2)代据图像可知,物体4 s内的位移x210 m24 m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