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曰:田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文献通考田赋考一材料2: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2)根据对上题中的分析,比较商鞅
2、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待奴隶主贵族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分别回答出两次变法的土地制度。第(2)问中的商鞅变法要从打击旧贵族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要从保护旧贵族角度分析。答案:(1)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军功授田,允许土地买卖。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十五岁以上男子和女子领种土地,奴婢和耕牛也可分得土地,官吏获得公田,禁止土地买卖。(2)商鞅变法:态度:打击。 理由: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按军功授田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代享用土地的特权。北魏孝文帝改革:态度:保护。理由:奴隶主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
3、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2. (2012苏、锡、常、镇调研)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2: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
4、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3: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1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2)依据材料2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题,从“费出之无节”“生财”“转漕”“流通”等关键信息
5、来归纳。指导思想从主张中归纳。第(2)题,从信息“不可以不均”“不可以不通”“不可以无术”“不可以不制”,来归纳其政策特点。影响主要从对富商和对政府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3)题,王安石的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体现了仁的思想。是为了挽救北宋危机,体现社会责任,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 指导思想:开源节流。(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
6、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1)据材料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1么?解析: 第(1
7、)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第(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注意“国家全部结构的改革”“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信息。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4. (2012莆田一中期末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
8、材料1: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2: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
9、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3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从日本学习的对象、学习的程度等方面归纳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第(2)题据材料归纳辩者与论者的观点,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从经济、阶级力量及变法势力强弱说明其看法。答案:(1)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各取所长;学习西方而不是全盘西化。 (2)“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 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变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