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2.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及其表现。3.了解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潜伏的社会危机,认识这些危机出现的原因。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情景导学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思考: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什么时期?为什么?提示:明朝。因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辣椒才传入我国。教材导学1农业(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2)双季
2、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2)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4国力(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3)到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4)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
3、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二、资本主义萌芽情景导学明朝小说醒世恒言写了一个小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绸为生。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很多银子。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终于发展成机户。思考:施复夫妇从事的生产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提示:存在雇佣关系,以营利为目的。教材导学1标志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
4、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3地位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4迟滞因素(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图解识记资本主义萌芽易错易混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
5、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情景导学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思考:中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农经济。教材导学1清朝的海禁政策(1)背景: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海上贸易很频繁。明清易代以后,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2)影响: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
6、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世界形势(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3)外交: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3出现危机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大体定局。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易错易混严格限制绝对禁止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探究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7、“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信息解读(1)材料一“雇人工织”进行提炼现象及反映的本质。(2)材料二“以织助耕”体现了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3)根据材
8、料三“扣克”“有税”等进行提炼,概括其原因。答案提示(1)现象: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2)现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关系: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和盘剥,使机户丧失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严重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2)资金因素: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技术因素: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
9、方式直接挂钩。(4)市场因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政府的“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5)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6)国家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题型突破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A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C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D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微点拨抓住材料中
10、的关键信息“雇工”进行判断是雇佣关系。解析根据材料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对元末明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介绍,故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正式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全面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且通过材料中单单一个丝织业根本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发生在两宋之际且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针对训练1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土安迁的观念彻底改变B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趋
11、势C田赋增加使农民纷纷破产D商品经济发展使“游手”增多解析农耕社会和宗族思维养成了重土安迁的观念,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土安迁的观念有所变化,但没有彻底改变,故A项错误;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是现象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表明赋税增加,改农为工商业的人数激增,没有提到农民破产,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去农为商的人数增多,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点二海禁政策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
12、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朝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
13、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材料三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海禁”政策调整原因及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机构?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信息解读(1)根据材料一中“每诱岛倭入掠”和中的两个“不足”提炼信息。(2)材料二中从海禁对人民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体现了海禁政策的积极的作用。(3)“十三行”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
14、策。答案提示(1)背景:明朝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中央政权;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3)是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实质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及评价(1)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思想意识: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
15、(2)评价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从长远看,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使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落后挨打。题型突破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解析保甲制度属于封建政府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与材料论述的重点无关,故
16、A项错误;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材料缺乏依据,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材料“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可知清政府对于出海贸易加以严格的行政干预,故D项正确。答案D针对训练2“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言论旨在()A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B分析海禁政策造成的弊端C希望统治者推行抑制土地兼并D揭露当时社会治安混乱状况解析根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
17、不通,民生自蹇”得出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为“海禁”,故A项错误;根据“居者苦艺能之无用驱游手为盗贼耳”得出海禁后带来严重人民生存和社会安全问题等,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政府的土地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展示了海禁前后社会发展状况、海禁后的社会治安混乱,故D项错误。答案B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
18、建关键必背(1)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达到了高峰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2)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自然经济发达,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课时跟踪训练(六)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玉米番薯水稻粟A B C D解析明清时期,我国从美洲等地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而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局面,所以原产地是中国的是水稻和粟,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古代中国缺少白银,明朝以前基本都用铜钱。但是到了1
19、8世纪以后,西南少数族群女性服饰和首饰大量使用白银,成为一种风俗,苗族女儿出嫁时所戴白银动辄几十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是因为()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西南地区得到重点开发C清朝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解析清朝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西方从美洲获得的白银转而大量流入中国,才出现白银大量使用的现象,故A项正确;西南地区的开发不能解决“古代中国缺少白银”的现状,故B项错误;清朝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解决“古代中国缺少白银”的现状,故C项错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只是条件之一,关键是白银的大量流入,故D项错误。答案A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有()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
20、场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A BC D解析本题学生易漏选,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标志是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A4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属自然经济,占24%和36%,依旧占主导地位,故错误;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属明代私营手工业,存在雇佣关系,故正确;根据材料佃农占36%
21、,比重最大,可知土地兼并严重,故正确;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结合所学,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在很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B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C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解析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所有手工业行业中,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纺织业中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
22、单位,是手工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手工工场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故D项错误。答案B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需要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原料和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封建制度的存在则妨碍了上述条件的实现,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B7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
23、门解析上海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清代前期“海禁”政策时期,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广州,故B项正确;1860年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故C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开厦门为商埠,故D项错误。答案B8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解析“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表明明朝并不鼓励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明朝禁绝朝贡贸易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明朝政府
24、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表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正确;“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表明当时的造船技术比较先进,政府的政策不允许建造远洋船只,故D项错误。答案C9“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解析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对新经济的阻碍主要体现在重农抑商政策上,与材料
25、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机户不守信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可知材料反映的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地方官府的勒索剥削,故D项正确。答案D10据统计,清初期江南地区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陶瓷业市镇有25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些市镇中手工工场较为发达。这一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C商品经济活跃,社会处于转型的前夜D手工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明显解析A项“开始瓦解”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
26、“对外贸易繁盛”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这些市镇中手工工场较为发达”等信息说明商品经济活跃,社会处于转型的前夜,故C项正确;材料“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陶瓷业市镇有25个,纺织丝市镇44个”没有反映手工业变化趋势,因而D项“发展迅速”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1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解
27、析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反映了棉纺织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习机业计日受值”表明雇佣关系,故B项正确;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反映丝织业,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2下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A对外开放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自由贸易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说明海外渡航不
28、能自由进行,必须经政府许可,这反映清朝前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即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C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C13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觊觎中国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 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解析西方列强觊觎中国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外部原因,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政治因素,故C项错误;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思想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B14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
29、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解析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贸易往来,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失去国际市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正确,故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15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业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
30、业大饶。材料二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3
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这种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解析本题以张氏家族为例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艰难发展状况。第(1)问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总结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总结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第(3)问实际考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子女科举入仕,弃商从文。(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
32、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陆上对外贸易的格局。材料二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
33、易发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得出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根据材料一“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得出海上交通的发达;根据材料一“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得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根据材料一“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得出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2)根据材料二“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得出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防止台湾反清势力的角度进行补充。答案(1)原因: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海上交通的发达;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2)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清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台湾反清势力联系;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