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六)一、课外文言文训练之世说新语(六)。王大将军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依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世儒:指王彬。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愍(mn)恻:怜悯恻隐。守
2、文:谨守成法。意表:意料之外。恨:遗憾。恨:遗憾。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世儒为江州刺史为:作为 B含语应曰语:告诉C必兴愍恻兴:产生D含不从从:听从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密具船以待之A深以为恨B以君之力C积芦灰以止淫水D若以与我,皆丧宝也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含仅凭关系好坏决定投靠谁,而王应却能根据人品性格来作判断,比王含更有洞察力。B王应谨遵父命,虽然心里知道投奔王舒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还是和父亲一起投靠了王舒。C王舒谨守成法,毫无慈悲之心,他残忍地杀害了没了靠山,希望能得到收留
3、的王含父子。D王彬为人仗义,很有同情心,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密具船以待之”4.从事态的发展来看,王应与王含的推断孰对孰错?说说理由。5.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二、记叙文训练之手法分析的妙招。(一)、“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类题型、答题技巧。答题技巧:做题前提是要了解表现手法有哪几种,相应的作用是什么?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在状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感。如爱莲说陋室铭欲扬先抑(扬抑结合):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烘托、衬托与对比手法:以次要
4、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爱莲说以菊、牡丹衬莲的高洁品格,范进中举中举前后的对比。铺垫、伏笔与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背影开头交代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点出事情起因,为下文描写背影做铺垫;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下文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想象、联想与象征等散文构思手法: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以小见大、层层设悬的结构上的手法,如最后一课。开门见山、卒彰显志与讽刺手法等
5、表达主旨的手法,如散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手法: 例如:口技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景手法,如春桃花源记(二)例题一:春夜奇遇(汤素兰)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钢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
6、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
7、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
8、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
9、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睛天,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
10、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1.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做了铺垫,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去格中空缺的内容。铺垫或伏笔作用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带。暗示老林救治动物。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来往。方便动物来去。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
11、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4.请简要分析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例题二:阅读短文示爱,完成下面小题。示爱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
12、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
13、,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
14、扭,而我却这般费力!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
15、是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的。2. 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3.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4.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5.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
16、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妈妈,在您_的时候,在您_的时候,在您_的时候,在您_的时候,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永不磨灭三、写作训练之“猪肚”建模(二):来点挖苦我尽最大善意理解这件事也只能想到: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得太累,很多人活得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报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希望。再一条,中国小说的通俗部确实太不发达,除了老金的武侠,其他悬疑、科幻、恐怖、言情都不值一提。通俗小说还应该说是小说家族的主食,馒头米饭那一类,顿顿得吃。金
17、庸可算是“金馒头”了,一蒸一屉,十四屉,饭量再大也能混个饱。(王朔我看金庸)【示例模式】:我尽最大理解:全在于所以,能,跟着。再一条,除了,其他。还应该说是示例(以“暑假,我这样度过”为题):我尽最大想像力理解这件事:我们能够日复一日不停歇地做题,全在于大伙儿太心虚,很多人还有些恐惧,所以愿意握住手中的笔不放,把书中的空白都给填满了,能心满意足地生些豪气,跟着感受喜悦如墨水在笔尖流淌的美好感觉,第二天继续涂抹时仍然怀有如此憧憬。再一条,中国进入大学的方式确实不太多,除了普通高考,其他保送、特招、自主招生都很难轮到自己。普通高考还应该说是进入大学的主要通道,六车道那一类,容量较大,一次六辆,还不
18、用超车,速度再慢也能在路上跑。训练一:以“我正在准备”为题,仿照前面的模式写一段话:训练二:以“灯火背后”为题,仿照前面的模式写一段话:四、素养积累之托物言志。(一)、毛词诵读(背诵):(1)近现代: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评析: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这首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2)近现代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
19、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评析:1927年春,蒋介石背信弃义,革命形势骤变,毛泽东吟成菩萨蛮黄鹤楼。词的上阕“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笔调极其沉重压抑。迷茫浩渺的长江及其支流汹涌澎湃,自西向东横贯华中地区,而绵延如线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纵穿大江南北。如烟的暮春细雨浓雾灰白迷蒙,笼罩着武汉三镇。龟蛇二山隔江对峙,仿佛要扼制住一泻千里的滚滚长江。“茫茫”“沉沉”“苍苍”三个叠词,语意模糊,但折射出作者迷茫困顿的悲凉心境。“锁”字恰如其分地烘托出环境险恶的悲怆氛围。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沉重画境,充盈着撼人心魄的悲剧意味。)(二)、
20、散文诵读及理解。萧萧白杨许冬林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
21、悲剧地落叶。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
22、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
23、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
24、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散文,2019.06有删改)(注释)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1.勾画并诵读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抄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
25、人。B第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C第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3.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4.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6.第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7.请结合文本分析第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的感想。参考答案:1.A.“为”是担任的意思。2.C. 例句中的“以”
26、表目的,是“来”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把”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D项中的“以与我”实为“以之与我”,“以”也是“把”的意思。只有C项中的“以”是表目的的。3.D. D项中的“王彬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的说法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4.王应的推断是正确的。从王彬、王舒对待王含父子的不同态度、做法就可以充分看出。 5.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参考译文:大将军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大将军平时和世儒的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投靠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王彬在大
27、将军强盛的时候,能够抵制违抗部队的命令,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衰败、危急时,他一定会表示同情。荆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料之外的做法办事?”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两人便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王彬听说他们要来,暗地里准备好了船来等候他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深感遗憾。二、(二)例题一:1.后院西墙开小门,装门铃,系拖到地上的绳子。为穿山甲得到救治提供了医疗保障。2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开头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引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暗示着诊所传统的中断。结尾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凸显了小说主题,也预示着小林将继承诊所传统。(从“首尾对比”的角度将条综合作答
28、亦可)3用排比句式,充分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动物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4亦真亦幻,增加了阅读趣味,使读者深人了解动物。可以拉近主人公与动物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创造人与动物同为地球主人的境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例题二、1.害羞,别扭,着急,紧张。解析:第一空:根据段“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分析得出:害羞;第二空:根据段内容“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分析得出:别扭;第三空:根据第段“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
29、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分析得出:着急;第四空:根据第段“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分析得出:紧张。2.“示爱”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示爱展开的。“示爱”重在“爱的表达”,是本文的主题,而“母爱”仅指“母亲的爱”。“示爱”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自己付出良多的亲人不仅要从行动上爱他们,还应该把这种爱用语言传递给对方。文中的“示爱”并非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男女之间表达爱意,这与文章内容形成了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不能。理由:“居然”有出乎
30、意料之意,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来心境上的影响。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4.女儿的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为下文我想到向母亲示爱作出铺垫。正是女儿的甜言蜜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爱要趁早说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女儿成了我的情感导师。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会了向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加强了文章主题的表达。5. 本题考查仿写,答案不唯一,联系生活中的自己和母亲的点滴细节进行仿写,表达对母亲的“爱”的理解。合乎题意即可。示例:在您给我缝补衣服的时候,在您给我洗衣做饭的时候,在您给我收拾行李的时候,在
31、您目送我上学的时候,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永不磨灭四、(二)2.C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3.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4.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我。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5.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6.引用王维的诗,证明“此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7.“白杨的气质”指的是“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农田与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强不屈。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