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习之开心暑假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练习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时习之开心暑假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练习,希望大家阅读愉快。一、填空1、苹果每千克a元,买3千克( )元。2、用字母a表示苹果的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c=( )。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 S=( )3、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a米。它的周长( )米。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李师傅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 )个。5、每袋面粉重a千克,每袋大米重b千克,8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重( )千克。6、手机专卖店在5月5日这一天,某品牌的手机十分畅销,上午卖出75
2、部,下午卖出100部,已知每部手机a元,这一天一共卖出( )元,上午比下午少卖出( )元。7、学校买来x盒红粉笔,买来白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10倍,学校买来( )盒白粉笔;当x=10时,学校买来( )盒白粉笔。8、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的结合律( )9、C= ( ) C=( )S= ( ) S=( )10、5=( ) 10=(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a2与( )相等。(1)a2 (2)a+2 (3)aa (4)a+a2、2x一定( )x2。(1)大于 (2)小于 (3)等于 (4)不能确定3、丁丁比平平小,丁丁今年a岁,平平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平小(
3、 )岁。(1)2 (2)b-a (3)a-b (4)b-a+24、当a=5、b=4时,ab+3的值是( )。(1)5+4+3=12 (2)54+3=57 (3)54+3=235、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年的3倍少b,乙数是( )。(1)3a-b (2)(a-b)3 (3)(a+b)3“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4、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三、省略乘号表示下面各式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
5、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8m( ) ab( ) c5( )5b( ) abc(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时习之开心暑假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练习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