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88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3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3讲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儒学的世俗化程朱理学1背景(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4)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5)汉代儒学缺乏思辨性,无法控制人心。2理学的创立(1)创立时间:北宋。(2)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3)基本内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

2、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3理学的奠基“二程”的主张(1)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思想核心)。“理”既是自然的普遍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2)把握“理”的方法(方法论):“格物致知”。“理”是先天存在的,“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伦理道德是天生,个人个性必须服从儒家伦理。4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2)地位及影响陆王心学1思想主

3、张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陆九渊(南宋)“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明朝)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2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后来王学(即阳明

4、学派)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知识拓展 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问题探究1 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提示:理学是儒学哲学化的成果。“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

5、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问题探究2 程朱理学有什么特点?提示:(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教材拾遗 理学的世俗化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

6、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家国情怀 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

7、的精神凝聚力。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宋明理学的影响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三清朝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史料解读以上史料都与宋明理学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明理学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精研探究通过上述史料,你对宋明理学有何认识?答:提示:由史料一可知,理学重视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由

8、史料二中可知其重视封建伦理道德,由可知其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由史料三可知理学毒害人们的思想,戕害人性。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家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

9、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不同点比较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

10、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例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A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两者都强调了“存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封建伦理道德,即材料反映了两者都重视道德,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两者都未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排除C项;理学的演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排除D项。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

11、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

12、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2(2019全国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又在西北地区,受到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的影响。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

13、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与佛教造像风格的变化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绘画技术进步不能解释佛教造像面部表情由生动到庄严的变化,B项错误;历史上各地区石窟的营造,大多是在大大小小政权的支持或默许下完成的,C项错误。1(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取代了“五经”的文化价值D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书”是朱熹提出的

14、,因此,从元代开始“四书”地位的提升,反映了理学地位上升,这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自西汉后始终是稳固的,故A项错误;“四书”地位的提升并没有冲击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四书”并没有取代“五经”的地位,也不会取代“五经”的文化价值,故C项错误。2(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

15、儒学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根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儒家礼仪,只是由繁琐走向简化,A项错误;生活化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B项错误;朱熹只是简化了婚礼仪式并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项错误。3(2020河北衡水月考)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

16、C解析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开启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A项不符合朱熹,故错误;朱熹的思想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朱熹的“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儒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朱熹的思想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4(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此诏旨在()A文化建构 B厚古薄今C崇内抑外 D政教合一答案A解析唐高祖制定三教共存、道先儒次佛后的政策,重新对文化进行建构,以三教并用来维护唐的统治,故选A项。李唐统治者为了提高其门第,神化其统治,尊老子为始祖,且以三教共存巩固统治,这不叫厚古薄今,排除B项;唐高宗认为道教、儒教是本土思想的基础,佛教后兴,也“宜崇客礼”,据此可知这不是抑制外来宗教,排除C项;政教合一制度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